民族地區院校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方式補充作用研究論文

筆者曾經工作過的單位是一所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在該校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實踐中,筆者發現民族地區院校開展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教育是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傳統方式的有力補充。

民族地區院校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方式補充作用研究論文

民族地區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依託當地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找準自身的發展方向。民族民間文化可以成爲民族地區學院的優勢學科,高校需對如何將優勢學科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如何最大化地爲地區經濟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如何改變外界的獵奇心態把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真諦發揚光大進行思考。一方面學校需立足於地方,爲地區培養急需並適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可凝練辦學特色,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因此它並不只是停留在消極被動地傳遞已有的民族文化成果這一層次上,還擔當着發現、傳播和創造少數民族文化,並將之整合成爲既與主流文化相一致又適合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形態的重任。總的看來,民族地區高校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貢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族地區高校的教育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與個人品格,讓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學習並且瞭解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逐步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感情投入與少數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高校文化傳承的主要對象是成年人,在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自身的完全思維能力。對他們加以引導,激發其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後,他們將會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其感興趣的東西從而主動地去繼承、宣傳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民族地區院校還需從不同民族視角出發,體現出各種文化的特色,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民族的視角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以此擴展學生對社會的性質、發展和複雜性的理解,將少數民族的不同觀點、不同參考標準和內容整合到課程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還可以學到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現代化社會中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創新能力,更加促進學生形成自我和民族認同感,這是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保存和繼承的前提。

其次,爲了使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得到實現,民族地區院校還需把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納入教學過程中。多元化教育必然要求學校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即教育內容至少應該包括少數民族自身的文化、主體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這樣使得學生不僅要學習主體文化,而且要學習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凱里學院在科研、學生活動等方面都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來促進地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高校正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增加有關地區民族文化的項目,既要保證地區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播,又要確保活動開展的趣味性、有效性、針對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接受能力,使學生可以主動、自願地學習,傳承與發揚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在這方面,凱里學院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擔任教學,有相對應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從而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不再是隨機、任意的傳承,而是沿着科學的、系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凱里學院還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研究,系統化地瞭解被研究民族的內涵,形成文字資料。還可利用其條件對民族文化中實體性的表現進行保存和收藏,這些都對保護和傳承該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凱里學院採用理性和批判的態度,把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各層次學校的教育內容中,使少數民族文化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實現傳播和傳承,真正實現多元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理念。

最後,民族地區院校還可積極開展民族特色活動,師生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到少數民族音樂舞蹈領域,保存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開展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創作與研究,從很多原生態歌舞中汲取營養,將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藝術推向復興高潮。這些活動讓大家如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一樣和睦地相處,相互幫助和理解。凱里學院作爲文化機構負起發掘、整理和保存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的責任,凱里學院設立的民族博物館、民族藝術團等起到了很好的民族文化保存、傳播的作用,爲各個民族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凱里學院還應積極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社區教育的合作,進而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在促進民族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營造適合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校外環境。學校通過民間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者走進校園,傳授有關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等方式,讓他們積極參與和支持學校傳承民族文化。從獲得的成績和開展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高校作爲家庭社會傳承的補充有着其獨有的特點。同時,凱里學院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加以輔助進行傳播和宣傳,例如,開通了互聯網學習交流的平臺等。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可以擔當起傳承和整合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幫助學生繼承和發揚當地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並加強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爲最終實現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維護國家的安定和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欣.少數民族文化對公共政策執行的影響分析:以苗族地區生育文化爲例[J].前沿,2011(6).

[2]劉桃良.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思路[J].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