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摘 要】通過對目前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及特點進行深度剖析,認爲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存在着市場化程度不足、城市化滯後、需求不足、人力資本缺乏等主要問題,並據此,提出了發展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原則、途徑與對策。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徐州;對策

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1。引言 徐州人口衆多、環境優越、交通樞紐作用顯要,具有良好地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經濟基礎與優厚條件。2011年,徐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50億元,環比增長13。5%,其中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是1440。06億元,環比增長14。5%,居江蘇省第一,增速高於全省3。4個百分點。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徐州市的金融業、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等行業逐步發展,近年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功能格局逐步優化,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增強了對其它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

作爲現代服務業中的新型業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以產業特色鮮明、資源整合能力強、空間相對集中、服務集成、高效連通等特點成爲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集聚區的建設有利於較高效率地提升現代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加快實現服務組織機構的網絡化,加強知識交流與服務創新的實現,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對我國城市建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學者關於現代服務業集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較大城市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機理與對策研究上,而對於類似徐州這樣的省域邊緣城市研究少之又少。如程大中(2005)研究強調了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促進作用[1];魏巍,原毅軍(2006)則以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經濟圈和東北工業基地爲對象分析了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環境,將區域投資環境的影響因素分爲了區域環境因素和產業特質環境[2];李娟(2010)提出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因素包括了市場化程度、產業化、城市化、優秀人才和國際化水平幾個方面[3];畢秀晶(2010)以上海爲例,通過繪製三維圖,分析了上海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空間特徵及機理[4];劉斌(2012)則在分析上海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基礎上,提出其“兩軸三帶多圈層“的空間集聚模式和集聚區發展的對策建議[5]。本文以徐州爲研究對象,通過對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特徵的分析,找出目前影響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主要問題,試圖爲徐州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2。發展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徐州現代服務業中大部分行業市場取向改革和產業化發展的步伐較慢,如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由於不能像製造業那樣很好地吸引外資及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現代服務業的供給、服務質量和服務手段也就不能像製造業那樣迅速改善,服務業總投資中外商直接投資比重大大低於第二產業;城市化總體水平不高帶來的城市規模偏小和居民對服務需求不旺等,都是影響徐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此外,土地和水、電供應的緊缺,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等因素,也成爲制約現代服務業集聚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

2。1 市場化程度不足,缺乏動力

市場程度的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現代服務業的空間聚集。徐州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很多投資者難以進入,只因爲進入壁壘比較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供給能力的擴張受到制約。此外,一些供不應求的行業、價格明顯高出國際市場的行業、不僅服務質量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行業,市場供求狀況和企業的成本效益也難以真實反映,加上2011年徐州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爲1920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35元,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居民消費以及現代服務業集聚規模的擴大與規模。

2。2 城市化滯後,缺乏需求基礎

由於現代服務業產業特性決定,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才能贏利增加,多數的企業聚集才能成爲產業經營,另外,很多此類產品需要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對時間與空間的要求高度統一。根據統計資料,徐州2011年城市化率爲53%,相比中等國家60%的標準,還相當落後,也就是說,徐州目前的城市化率還滯後於大部分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另外,由於徐州的服務市場不健全,缺乏統籌規劃與促進發展的體制與法律環境,都會制約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水平的`發展。

2。3 製造業粗放式擴張,導致生產型服務需求不足

徐州長期以重工業與機械製造業爲主,但其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含量低,對第三產業需求不旺。但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賴於物流與營銷、研發與人力資源開發、軟件與信息服務、金融與金融保險服務、財務法律中介等生產型服務需求的拉動,它們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 於製造業鏈條上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分工、分離與專業化,因此徐州長期以來以製造業爲主的經濟增長方式,以製造業刺激生產性服務需求未能更好地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2。4 人力資本缺乏,科技落後 現代服務業集聚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與科技的支撐,而徐州相對於蘇南、蘇中的城市水平、地理位置都存在

着明顯的劣勢,儘管徐州擁有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等多所大專以上院校,但是大部分畢業生選擇去經濟基礎比較好,收入比較高的蘇南城市,這些問題導致徐州人才嚴重缺乏,沒有人才與技術的支撐,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顯得舉步維艱。

3。發展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原則與途徑

結合徐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點,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基本原則是:首先,堅持與佈局規劃相結合。堅持規劃先行,增強規劃的嚴肅性,避免重複建設和無序競爭。形成層級結構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服務業空間佈局架構[6]。其次,堅持與優勢資源相結合。充分挖掘和發揮徐州人文、旅遊和製造業三大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旅遊、物流、文化和社區服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金融、會展和信息服務等具有市場潛力的服務業。再次,堅持與品牌工程、項目建設相結合。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要結合區域特點和優勢,走特色之路,錯位發展,力爭形成相對優勢,培育特色品牌。要以服務業重大項目爲載體,特別要加快推進產業帶動性強的功能性項目建設,發揮導向性作用[7]。 爲了實現這一基本原則,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形成的主要途徑有:

(1)增設類。對已經國家、省和市有關部門批准設立、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動漫、商務、設計、軟件、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園區(基地、中心),增設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2)改造類。對中心城區改造、工業企業“退二進三”、老建築物保護開發,且已初步形成集聚規模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通過規劃指導,設立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3)提升類。對通過市場整合、信息化改造、電子商務、功能完善等提升服務功能的集聚區,通過規劃指導,設立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4)培育類。通過制定規劃,培育一批產業基礎好、功能特色鮮明、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設立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根據以上原則與途徑,徐州現代服務業發展將沿着正確的軌道有序健康地發展,結合各個產業特色,從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的空間耦合多樣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模式。

4。發展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對策

4。1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不斷推進規劃水平。徐州應從發揮本地區的特色和優勢出發,因地制宜地編制本地區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重點集聚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要着重圍繞徐州重點打造的六大現代服務業和七種集聚區基本形態,有計劃有步驟地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樓宇經濟的發展,適應產業和市場需求,進一步拓寬商務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和專業門類,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服務外包和電子商務,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會展、會計、法律、諮詢、評估等中介企業,促進一批中介服務機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依託高速鐵路、城際列車和空港建設,形成立足本市、服務周邊、輻射淮海經濟區的商務服務體系[8]。徐州市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無論是發展數量上還是區內企業的規模層次上,與蘇南蘇中兄弟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徐州市擁有省級服務業集聚區2個,僅佔全省總數的2。3%。各地對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重視程度相對於工業還有較大差距,亟需提高這方面的認識程度和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4。2 不斷完善,擴大輻射

要完善集聚區配套服務功能。徐州要進一步加強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各項服務配套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區對要素資源的吸納能力、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如徐州作爲重要的交通樞紐,可以加大自己對周邊省份的輻射能力,發展物流及服務外包業,目前徐州已經具有徐州軟件園、淮海綜合物流基地、香山物流園與八里國際家居博覽中心等四個物流業集聚地。

4。3 政策傾斜,優化環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在堅持市場化導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引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必要的扶持,提升集聚區建設和項目運作的質量和水平。近年來,徐州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建設問題,連續多次召開政府工作會議,並與2011年3月出臺《徐州市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對集聚區建設給予優惠條件與政策傾斜,爲徐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4。4 吸引外資,科學發展

要強化招商引資。要緊緊抓住國內外資本加快向服務業領域轉移的有利時機,密切關注產業發展導向,按照服務業集聚區的產業定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關聯性較強的企業入駐。例如,徐州已經形成了6個初具規模的生產性服務型集聚區,具體是邳州大蒜批發交易市場,豐縣木業市場、新沂農副食品批發交易市場,睢寧科技創業園區,江蘇盛聯科技創業中心等。

參考文獻:

[1]程大中,等。中國服務業相對密集度及其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5(3):77—84。

[2]魏巍,原毅軍。中國區域現代服務業投資環境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6。

[3]李娟。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10(2):112—115。

[4]畢秀晶等。上海現代服務業外資企業空間格局及其機理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 2010(1):64—70。

[5]劉斌。上海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對策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1—3。

[6]杜春霞。功能集聚區產業新高地——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J]。中國經貿,2012 2010(2):58—59。

[7]夏永祥,等。以集聚區帶動服務業發展—蘇州模式的啓示與借鑑[J]。經濟問題探索,2011(5):138—142。

[8]袁曉昀。徐州市服務業發展的途徑與思考[J]。煤炭科技, 2009(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