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

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1

社區教育在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區居民思想文化素質、促進社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當今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知識信息、知識產業、知識經濟正向一體化、國際化、全球化迅猛發展。這些日新月異的新知識,直接影響到人們思維、生活、工作和學習的變革。一個人如果不善於學習,不注重不間斷地終身學習,就很難適應現代生活,就會成爲新的現代“文盲”。只有不斷學習,追求新知,善於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當人們都有了這種學習求知慾望,那麼,終身教育體系就應運而生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認爲:“成人教育對於今天世界上許多成人來說,是代替他們失去的基礎教育;對於那些需要應付環境新要求的人們來說,是延長他們現有的教育;對於那些已經受到高級訓練的人們來說,是給他們提供了進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應奉行終身教育思想,促使人們走向成熟,幫助人們提高生活質量,追求美好理想,實現人生價值。而擔負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適應羣衆終身教育需求,創造條件開展各類培訓,服務地方經濟,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目前,社區教育的發展總體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區域之間的社區教育發展還不平衡,農村鄉鎮社區教育比較薄弱,這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和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因此,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廣泛開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村居、學習型家庭等的創建工作,面向各類成人舉辦各類學歷、非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積極實施“教育富民工程”、“兩後雙百工程”、“現代農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訓工程”等,在終身教育的戰略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1、以農村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爲基礎,構建農村終身教育的網絡體系

當前農民的終身教育問題雖然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但要真正落到實處,還存在許多障礙:一是受廣大居民自身主觀意識的限制。終身教育、社區教育要以人爲本,除了政府部門的積極倡導,成人教育中心校和社區教育工作者及有識之士的努力外,還需要鄉鎮全體人員的共同參與。由於農村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初始進程中,村居一線的幹部和廣大公民還普遍存在對終身教育、社區教育認識不到位的現象,鄉鎮內的各類組織對終身教育、社區教育支持度還不夠,廣大民衆的參與熱情不夠高。二是受終身教育、社區教育制度的限制。

鄉鎮農村人們的思想觀念滯後於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往往人治的成分大於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使終身教育、社區教育難以開展。三是受管理體制的限制。涉及社區教育的部門較多,每個部門都從自身的角度來認識和開展工作,政出多門,比較混亂。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覺得應以農村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爲基礎,構建農村終身教育的網絡體系。加快推進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向社區教育中心轉型。成人教育中心校要深入村居、田頭,廣泛宣傳終身教育的思想和內涵,積極營造“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學習型社會氛圍。沉入基層,貼近農民,調查研究,瞭解當地農民幹什麼、想什麼、需要什麼以及本地條件適合做什麼。通過宣傳發動和調查研究,配合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各類培訓,使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爲農村鄉鎮終身教育、社區教育的主陣地。

2、以專業教師爲骨幹,構建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農村成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不可能開展各類農民教育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已成爲制約農民教育的關鍵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師資水平偏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相當一部分學校無專職教師,大部分教師是從中小學校調進,他們年齡偏高,繼續深造學習的機會又微乎其微,這些教師對農業新知識、新技術知之甚少,無力去指導和培訓農民,更談不上爲農民終 身教育服務了。要切實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吸引人才入手,引進新畢業的各類專業畢業生到成人校,並在職務評聘、福利待遇、評優晉級等方面與中小學教師實行同等待遇,使這些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從而改變現有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師隊伍不合理的狀況。另外,農村終身教育的教師隊伍只靠專職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選拔和配備一支學科齊全、專業技能過硬、數量足夠的兼職教師隊伍是改善農民終身教育現狀,提升農村各類教育培訓質量的當務之急。成人校還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依靠遠程教育的優勢,藉助國內外名師的力量開展農民終身教育。

3、以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爲核心,積極開展各級各類農村成人教育培訓活動

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農村成人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積極開展各級各類農村成人教育培訓。在培訓之前,要認真制訂培訓計劃,選擇適合本地使用的教材,因地因時制宜,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如“科技大篷車”、辦培訓班、現場指導、巡迴講學、廣播式講座、科技小報、放映錄像、科技集市、農民讀書節等,做到定期培訓與開放培訓相結合,專家指導與致富能人現身說法相結合,室內培訓與田頭地邊工地現場指導相結合,從而使培訓方式多元化,培訓內容多樣化、適用性。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社區教育發展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農村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發揮主陣地作用,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爲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2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深化學科改革的緊迫任務,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國民最基礎的素質教育,語文課更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於語文的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質水平的體現。

1、提高認識,轉變教育理念

實施素質教育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其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全民素質。小學語文作爲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理應堅持聯繫教學實際,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個性,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作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我國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語文學科貫穿始終,位置最重要,課時最多。

同時語文又是其它學科學習的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因此怎樣掌握和利用語文這個工具就成爲我們現在語文課素質教育的關鍵。隨着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想象力更加豐富,爲了適應以及有利地跟上他們的發展節奏,首先素質教育最爲重要,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是課程改革的趨勢。其次它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目的,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着眼於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最後素質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2、夯實基礎,全面發展

切實抓好基礎知識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與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並不矛盾,而且基礎的語文知識和基礎的語文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文化素養。因此,必須紮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就是強調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因此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課,使學生通過學習訓練,切實掌握好基本的字、詞、句和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並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拓寬視野,獲取知識,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併爲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的好基礎。所以,現階段的課文要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需要重新組合,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3、重視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有直接的關係,是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堅持啓發式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是教學的關鍵。特別是小學生,對學習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以教師愉快情感影響學生;

②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③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

④以啓發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激發學生的動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關鍵,小學階段是兒童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學中,教師除嚴格要求外還要科學引導,正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主要培養以下習慣:

①上課認真,注意力集中;

②認真閱讀;

③主動參與動口、動手、動腦的訓練;

④敢於大膽發言,勇於質疑問難;

⑤互相合作,知識互補。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的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的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4、教育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課堂是活躍學生學習氣氛的場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搞好學習的必要條件。從語文課的特點來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第一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逐步樹立爲祖國爲人民而學習的遠大抱負,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第二是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有趣的問題,推動他們自己查資料、看書、討論、觀察和思考,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只要自己認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就能成功”的思想,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學”爲“我要學”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生也不會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從而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第三教師要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走出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教師應該做到:

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差生。

②要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③上語文課,要合理安排學生的活動時間,要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思考和表現的機會。

從教育和教學的實踐,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單靠課堂教學一種渠道,難以完成教育、教學和培養的任務。隨着我縣課改工程的“再啓航”,“大課間”和“3+N”活動的開展,積極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因此,根據各學科教材特點,各年級學生特點和學校具體情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已成爲落實素質教育必然。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3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強烈。創新隨之也成爲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語文是學好一切的基礎,語言能力的表達直接影響學生的素養和社交能力。爲培養順應時代和國家發展需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素質教育就需創新。現淺談一下“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如何實現?表表個人理解。

一、創新教學的類型

(一)引思型

在教學中,教師常採用提問式去引導學生探索新事物及其奧祕,讓學生帶着問題積極進入思考。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就要常用“激疑引思”的各種手段引導學生帶疑思考,以引發其創新。

1、讀題引思。作者爲什麼會以此爲題?引生思題激興趣,因疑而引好奇心,因奇促使往下究。

2、抓關鍵詞句,師提問題,引生思詞思句。抓關鍵詞句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更好奇,感興趣。即使在思考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會懷着好奇心和求知慾繼續探討下去,直到把問題解決。

3、通讀全文,教師提出文章所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作者烘托主題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通過教師對問題層層深入的誘導,結合學生深思,誘共鳴。

(二)討論型

利用生與生之間對問題的溝通,教師綜合意見,引生取長補短。當學生討論發現新問題主動提出質疑時,教師要因勢利導,以達舉一反三效果。教法是否合理,在於實施中能否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思想。用討論式教學,教師作爲“導演”,就要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和啓發。引導得法,學生學習就始終處於“問題—思考—探索—解答”的積極狀態。在教師提出相應問題讓其討論後,也要注意給學生留獨立思考和談論的空間。那樣才能讓學生將思維發散到最大限度。

(三)情景誘發教學

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的地引入或創設一些具有特定的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教材,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具體表現在語文課堂上。如:語文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設疑問、立障礙、布謎局、揭矛盾,就能使學生對語文知識處於“心欲求之而未得,口欲言之而不能”的狀態。吊足其胃口,從而達到誘發學生思維的目的,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了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參與並展開聯想。讓學生輕鬆地從複雜的現實情景中提高思想素質,發現並提出相應問題,然後自己去解決問題。

(四)想象教學

想象教學是指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或新課程後,讓學生沿原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後面將要發生的事,或者將會發生的事,調動其充分發揮想象力,撰寫文章後續。想象可貫穿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用想象教學的老師,就像童話大師每天帶着一羣精靈進入一個個童話世界。這不僅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提高了其聽說讀寫的語文表達能力,也陶冶了情操。

二、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的探究

(一)建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

基於傳統教學觀念,教學中多數目標定位在升學上。因此,教師一味的講解生詞和重點,學生爲了升學而機械地接受知識。只有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才能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尋求知識的趣味性和奧祕裏。學習是人的畢生追求,“蓄之久者發必雄,思之熟者行必達”。教學中,老師就要教育學生自覺把學習作爲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更要求學生學會孜孜以求,苦學不倦的精神,並在學習中不斷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增強本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既掌握新本領,又提高新技能。

(二)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

現以小學學字母爲例,設計一個簡單的教學方案:

1、課前,教師可備好各種有趣的字母圖片和一個鈴鐺。在講解後,將學生分作幾組,每一組學生派出一成員做代表,進行競賽遊戲。

2、師舉圖片,讓生搶答。最先搶到鈴鐺的一組讀出圖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確的一組加分。

3、師同時舉出多張圖片,讓生搶答,完全回答正確的一組才加分。

4、以得分最多的一組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同時也別忘了激勵那些沒得獎的同學要繼續努力。

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用有趣的遊戲更便於學生學習記憶新字新詞。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學會思題、解題的能力。越是有趣的遊戲,越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語文的興趣就越濃。而不同的動物組成的圖片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雞蛋”可看成字母“O”,看到所有圓形的東西也都能聯想到字母“O”。

(三)利用情景教學,開發學生想象力

小學素質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創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既可讓學生充分記憶文中知識點,還能展現他的才能。充分利用想象力的教學方法,不但別有生趣,引發好奇心,而且還能讓他們嘗試聯想每一種事物是怎樣表現出來的,這就更充分地發揮出了學生的創造才能。只有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人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他們投入積極的創造性的學習中。

(四)利用討論式教學,吸引學生

要怎樣在討論式教學中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調動起來?關鍵在於教師的“導”。教師在教前,須“精心設計特色教法,設計新穎導入方式,創設巧妙的問題情景與和諧的教學氛圍,還要變換教學手段,變活動形式”。可講故事、搞競賽、做遊戲等形式誘發其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要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埋怨,幫樹信心,激興趣,除其障礙等。

三、總結

傳統教育的弊端在於“填鴨式”“滿堂灌”的知識傳承方式,學生的知識是被動地從老師處獲得。創新教育是教會學生怎樣進行有效的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更是培養人的新思維和發現、發明的能力。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是基礎,創新教育是目的和歸宿。因此,在小學語文素質教學中,創新是永遠探索的課題,教師更需探討更多有趣的創新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教學中。

淺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4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提到:“施行素質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問題:第一解決基礎教育是面向少數學生,還是面向全體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第二解決基礎教育是進行片面的教育,還是全面發展教育問題。第三要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機械發展還是生動活潑地發展。”《綱要》和《講話》爲中、小學語文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爲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指明瞭改革方向和奮鬥目標。中、小學語文教育是提高整體文化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是發展上述整體素質的必要前提和條件。因此,搞好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是關係到提高整體民族文化素質和教育素質的世紀大事。

一、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基礎

衆所周知,中、小學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即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又是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大廈的基礎之基礎,也是人類社會重要交際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學生在學習與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而且能夠憑藉這門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發掘他們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語文課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它在加強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方面具有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由此可見,在各門學科中,中、小學語文課尤須重視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構造好堅實的科學文化的基矗。

二、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

應該肯定,我們中、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教學,無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統一原則,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績。但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片面追求升學率“至高無尚”,使基礎教育仍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目前,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班、重點學生的塔尖久攻不下。這些學校只是供少數“英才”,大款和特權階層用“高分”,幾萬之重金,手中權力去擇校而設。學校在升學率指揮棒左右下,全力以赴爲升學考試組織安排教學、教師、資金和獎金。凡是與應試無關的其它活動則一律禁止,考什麼教什麼,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課講二年。每天撂在學生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複習資料,數也數不盡,做也做不完的模擬考試題,這些題不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匯貫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現成答案去死記硬背。即使有的學生背會滿腦子答案,暫時贏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級學校,而實際上,他們的聽說讀寫語文能力非但沒有提高相反卻在整體素質上下降了,滑坡了。爲了彌補這一根基的不足,在這些學生升入上一級學校之後,學校不得不用大量時間去採取補救措施。如果不這樣補救,勢必影響其它課程的學習質量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專學生,不得不重新開設聽力課、說讀課、書法課等來補救中、小學時期語文課因應試教育而留下的聽說讀寫素質先天不足,否則畢業後不能勝任教師工作。這些進一步告訴我們:在所有各門課程中,加強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顯得更爲重要了,因爲它是決定整體素質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的兩個途徑

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應從哪裏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兩點:

第一、從教的角度看必須把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放在首位。道理極其明白:在語文教與學的矛盾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這種主導作用制約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只有把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都提高了,纔能有效地帶動與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箇中學,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經驗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經驗是:學校與教師簽定了轉化差生的責任制,轉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許×學生,入學時他的學習成績、聽說讀寫素質、學習習慣、行爲規範都比較差。在教師轉化差生的集中攻勢下,經過兩年,他的成績躍居爲全班第一,並在全校1000多“名同學中參加“十佳”競循…。這個奇蹟的出現,用該校校長話來講,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師最大的德行,是教師最高水平的體現。”可見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採用高素質的教育行爲,纔會把原來的“差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優秀學生。

第二,從學的角度看必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以自學爲主線,通過主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樂於接受教師施以語文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爲達此目的,必須抓好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遵循語文課工具性的特點和規律,引導學生在掌握與運用語言文學上狠下功夫。掌握與運用語文工具的唯一途徑就是反覆深入地進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這種訓練的着眼點,決不是爲了應付考試,而是爲了通過掌握工具來提高自身的語文教育素質。這就要必須擺脫“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答案”、“考啥學啥,不考不學”的左右,多進行應用性整體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聽、說、讀、寫實踐活動中,駕馭語言文學的工具,強化自身語文素質。

2、在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單項訓練基礎上,注意抓好學生的語文能力綜合訓練,使語文教學始終沿着“合--分--合”的路線有序化地進行。“分”是爲了化整爲零,便於分散難點;“合”是爲了歸零爲整,使語文訓練產生綜合效應,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教育素質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