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計量與攤銷問題分析論文

無形資產計量中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計量與攤銷問題分析論文

1.人力資源不被確認爲無形資產將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必須對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具有“控制權”,而人力資源有其特殊性,不能滿足這一條件,因而被排除在無形資產之外,這點也是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缺陷。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和知識的競爭。據研究統計,一在現代社會中,體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間存在兩組簡單的類比關係。人的體能、技能、智能對社會財富的貢獻爲1:10:100。即一個具有體能的人和一個兼具體能、技能、智能的人對會的貢獻有近百倍的差距。因此,從採種意意義上來說,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將是企業發展的最關鍵制約因素。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對人力資源的投入越來越多,如不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將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沒有制定具體的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判定標準。雖然自創無形資產的研發階段劃分條件和資本化條件,在準則中有明確的規定,但沒有制定具體的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判定標準,只是給出定義。這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企業出於各種目的,會任意調整資本化金額和費用化金額,以達到盈餘管理的目的,從而降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研發費用資本化規定的操作性太差,企業難以判斷哪些活動屬於該範圍,由於我國經濟不夠發達,法律法規等還不夠健全,管理人員及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因素,使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把握哪些屬於研究階段,哪些屬於開發階段,導致對研發費用劃分有較大的主觀因素。

無形資產的攤銷

(一)新準則對無形資產的攤銷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於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只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攤銷期限的認定,應當是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爲無形資產確認時止的整個期間;攤銷方法的選擇,應當反映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二)無形資產攤銷中存在的問題

如前準則規定: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時應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有限的應在使用壽命內合理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無形資產準則雖然對確定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所需考慮的因素作出了規定,但在目前尚不成熟的交易市場環境下,很難找到可借鑑的經驗可供參考,企業往往在確定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上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或者乾脆把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認定爲不確定,以達到期望的結果。另外,無形資產準則要求在每年年度終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

針對上述問題採取的策略

(一)拓寬無形資產項目覈算的範圍

如由於知識經濟環境產生的諸如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等新的無形資產,應當計入企業的無形資產,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企業自創的商譽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無形資產,它是使企業長期存在超額利潤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須正確計量。可以根據其帶來的超額收益來計量,即在企業實際獲得的淨收益中,扣除按社會平均利潤率計算的淨收益及非商譽因素(政策優惠、特殊行業或壟斷經營等取得的淨收益),就是由企業的自創商譽取得的超額收益,將該收益按社會平均利潤率資本,即可作爲企業自創商譽的價值。

(二)將人力資源列入企業無形資產

人力資源本身是一種具有潛在價值的獨特無形資產,它存在於人體並通過人的努力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將人力資源納入無形資產覈算並加以計量,是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覈算內容的延伸。將人力資源列入企業無形資產重要內容,要遵循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兩項基本原則,不需要將所有員工的所有信息全部納入無形資產。對於主要管理人員和其他關鍵人員的有關信息如這部分人員的年齡、職稱、流動情況和受教育程度、所擁有的主要客戶和關係等,納入無形資產覈算。人力資源的計價可採用服務期的總工資及福利的貼現值加上已發生的教育、培訓等人力投資。

(三)制定具體的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判定標準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企業不斷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力度。在技術競爭中獲得優勢,將來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因此準則應根據我國企業研究開發的能力及所處的程度,以列舉的形式明確一部分研究和開發話動,制定具體的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判定標準,以便於對研發費用計量的規範操作。

(四)注意無形資產的攤銷

應儘可能減少準則留給企業的可選擇空間。首先,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改變其不攤銷的規定,而由企業合理估計一個使用壽命,採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其次,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第三,在每年年度終了。企業對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時,如以前年度影響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估計的因素髮生重大變化,影響到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並且這種變化是企業無法合理預計的,可以作爲一種會計估計變更。否則應作爲重要的前期會計差錯進行追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