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處理無形資產的論文

在無形資產會計中,從無形資產研究開發、計價攤銷,到無形資產投資與轉讓,再到無形資產捐贈與受捐,都涉及計稅問題,無形資產會計中的涉稅處理論文。在這些涉稅會計事項中,需要繳什麼稅、如何正確計稅、從節稅的角度如何籌劃,都是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於處理無形資產的論文

(一)無形資產計價、攤銷的涉稅處理

稅收法規規定的計價、攤銷原則國家稅務總局200x年5月16日頒發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以下簡稱《扣除辦法》)第一次明確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五項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相關性原則、確定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對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資產計價,明確了歷史成本原則;對費用支出,要求必須嚴格劃分經營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而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受讓支出,當然屬於資本性支出,因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攤銷。上述各項計稅原則,有的原則雖然與會計原則名稱相同,但其目標不同,計稅或稅前扣除原則,是爲了規範稅收徵管;會計準則中的財務會計一般原則,是爲了規範會計行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當企業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原則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時,則需要稅務會計進行納稅調整。

(二)無形資產計價的涉稅處理

《扣除辦法》第28條、第30條規定:“納稅人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申發生的相關費用”;“納稅人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準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爲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軟件,未單獨計價的,應併入計算機硬件作爲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件,應作爲無形資產管理”,經濟學論文《無形資產會計中的涉稅處理論文》。在無形資產會計中,不論是通過何種渠道增加的無形資產,其入帳價格必須根據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確認。只有在企業合併、分立或改組時,才能根據具有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對無形資產價值確認併入帳。如果不是上述情況,而是有關機構應委託單位之邀或其每年例行對最有價值品牌進行研究評估,儘管這種評估也是採用公認的科學方法,也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認知性、可見的."品牌效應",但企業是不能據以入帳的。

由於無形資產的特殊性,企業帳面上一般並不反映企業實際存在的無形資產的種類初價值。從納稅人節稅的角度看,無形資產的計價則不是入帳價值大就對企業有利,這與對外宣傳自己的無形資產價值是兩碼事。因此,與購買無形資產相關的費用支出,如果能夠作爲期間費用而不計入無形資產價值,對企業當然有利;在購入無形資產的同時,如果也購進有形資產,其相關費用分攤應是具有彈性的,納稅人應該正確判斷。在購買計算機硬件時,其所附帶的軟件,是單獨計價、還是合併計價,這要從作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作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孰長、孰短考慮,還要考慮固定資產折舊要預計殘值,而無形資產價值攤銷一般則是攤完爲止,企業應該事先測算,然後作出有利於企業的決策。

(三)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的涉稅處理

《扣除辦法》第29條規定:“納稅人爲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金應作爲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