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論文

摘 要 在遠程教育設備與多媒體設備逐步得到普及、課件逐步進入每個老師的家常課的今天,研究和思考“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如何更有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最近我們學科組老師共同研究了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這一節課的教學,在研究過程中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這一問題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論文

關鍵詞 新課程 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面積單位》

《面積單位》這節課內容屬於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測量”。我第一次執教這一課,用到了多媒體課件,先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大小明顯),教師提問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學生很快判斷出了大小;接着再出示兩個長方形(寬一樣長,長略有差別),學生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很快想到了重疊法或者用一張紙量,然後課件動畫演示,又分出了兩個圖形的大小;然後我小結: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怎麼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了。那麼怎麼計算或測量一個圖形的面積呢?同學們的課桌面也是一個面,這個桌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通過討論出現了擺方塊的方法。我因勢利導爲什麼要用正方形呢?難道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其他圖形不好嗎?經過討論課件演示發現圓形、三角形擺起來會有空隙,而正方形比長方形更方便。再接着設問(課件演示):同樣大的桌面有的擺了15個正方形,有的擺了9個正方形,爲什麼呢?最後得出結論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作爲單位,這個單位就是面積單位。

第一次試上下來覺得教案這樣設計真可謂天衣無縫,可是後來到第二班試上卻發生的這樣的事情。開始還是出示兩個圖形比較大小,當出示第二組時就有學生舉手說:我可以把兩個圖形畫上方格,誰的方格數多誰就大。顯然這位同學在上節課學習完後回家做了認真的複習並且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而他的說法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有同學補充說:方格的大小要一樣否則無法比較大小。還有的同學問:爲什麼要畫方格,畫同樣的長方形也可以的,就像昨天學的用一張紙量……我當時手足無措,因爲在我的課件裏我根本沒有設計這兩個圖形裏面畫方格的方法,同學們討論得這麼熱烈可我的課件卻無法再繼續下去。

經過我們的反思,我覺得問題出在我的課件裏。在課件裏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利用課件的靈活性和交互性設計不同的流程,從而幫助學生用最簡潔的方式理解知識點。於是我對課件進行了改動:出示第二組比較圖形大小時,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比較方法,每一種方法都做成交互式的。有重疊的方法、有用一張紙量的方法、還有畫方格的方法……當有學生說出畫方格的方法後就利用課件超鏈接的功能,出示方格然後提出爲什麼要是正方形呢?其他圖形可以嗎?再出示兩個圖形裏畫的方格大小不一樣,誰的面積大呢?得出要用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的面積來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也就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接着直接過渡到第二個教學環節。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真正具有實效,還要注意揚其長、避其短,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讓現代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優勢互補。通過這節課也讓我聯想到在實際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我們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創設的問題。

情境與生活大相徑庭,僅僅爲了喚起學生的'興趣而譁衆取寵。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一位老師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遊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遊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爲什麼?接着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 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爲什麼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學生:想。接着老師說: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

這樣的情景創設對於五年級的同學來講顯然滑稽多於興趣,這裏的課件還是不用爲好;

2濫用動畫。

如今的公開課已經“無課件不課堂”了,哪一個課件做得漂亮無疑可以給課堂加分。所以這樣就造成了很多老師爲了追求至上的技術、精美的畫面在課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主要表現爲製作色彩繽紛、特效繁多的動畫效果;

3建立錯誤的表象。

比如“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一課中,課件先出示了1米長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份就是1分米,是1/10米,也就是0。1米。然後教師又引導學生認識0。01,繼續演示課件,將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10分,因爲1分米在課件上很短,於是就出現了將1分米放大的畫面,放大之後的1分米正好與原來的課件上1米長的尺子的長度一樣長,並且兩個長度同時呈現在一個視窗內,認識0。001與認識0。01的環節相似。如此一來學生對於建立0。1米和0。01米及0。001米的表象就錯誤了。所以這裏的課件演示要和實物米尺建立聯繫,認識了0。1米後,可以要求學生在實物尺上找一找0。7米,並追問0。7米是幾個1/10米,再要求學生找一找4個0。1米有多長。認識了0。01米之後也是這樣利用課件進行邏輯推理,用實物尺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實際長度的表象;

4預設不充分。

在一定時間內,課件由於發揮了其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優勢,加大了刺激強度,提高了學習效率。但軟件的本質又決定了其侷限性。課件是固化的、有預見的,同樣排斥師生互動中的非預見性因素,而數學教學中對象不同,班級不同,課程進行的內容、流程也應不同,思維的閃光是迸發于思想的碰撞中的,教師爲了配合課件進程,不敢發揮,導致千篇一律,預設思路框框,勢必限制學生思維的自主發展空間。所以我們應用課件時可以利用課件交互性、靈活性的特點儘量多地預設每一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這裏的預設既包括教學流程的預設也包括習題答案的預設。

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課堂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下非常必要的,我們應該使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其優勢,成爲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看清信息技術引入數學課堂可能產生的種種弊端,在使用過程中儘量做到合理、有效、靈活,“因材施教、揚長避短”使多媒體的效用真正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