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論文

摘要:國務院機構改革撤銷鐵道部,成立鐵路總公司,成爲我國鐵路運輸企業市場化改革開啓的標誌。隨着客流增長,客運專線陸續投運、CRH新型動車組大量投入及客車開行方案不斷優化,我局近幾年的客運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對全局運輸經營貢獻明顯。利用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模型,實現資源整合利用和深度挖掘,對相關數據查詢、測算、對比和預警,系統根據盈虧指標完成情況,通過測算分析、自動識別並生成優化建議,爲優化既有客車開行、新開客車方案效益評價及運輸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學的信息化決策支持。

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論文

關鍵詞:客車效益;分析模型;運用研究

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撤銷鐵道部,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爲我國鐵路運輸企業市場化改革開啓的標誌。隨着客流增長、客運專線陸續投運、CRH新型動車組大量投入及客車開行方案不斷優化,我局近幾年客運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對全局運輸經營貢獻明顯。引入算賬機制,創建有龐大基礎數據及信息專業技術做支撐的旅客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模型是評價客車開行效益、優化列車開行方案的迫切需要。

一、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存在背景及現狀

(一)背景

一是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影響,煤炭、鋼鐵、金礦等大宗貨源需求持續放緩,鐵路運輸企業實施競爭性一口價政策,導致貨運營業收入不斷下滑;二是隨着客流需求增長及居民對生活品質、出行質量的追求,在新建客運專線陸續投運、CRH新型動車組大量投入和客車開行方案不斷優化帶動下,客運營業收入呈現持續穩定增長。2014-2016年,我局旅客發送量環比保持12%的年增幅,客運營業收入佔國鐵運輸營業收入比重逐年遞增:2014年低於貨運13個百分點,2015年超過貨運3個百分點,2016年超過貨運9個百分點。可見,近幾年客運營業收入剪刀差式的快速增長,對彌補貨運下滑造成的欠收作用積極,客運產品對全局運輸經營效益貢獻明顯。

(二)現狀

伴隨鐵路局市場主體地位的逐步確定,客運市場創收潛力日益顯現,進行效益指標分析越發重要,部分路局開始自主探索開發客運產品效益分析系統,有關課題研究正在起步。從效益最大化角度看,由於客運產品算賬機制未建立,在客運產品優化設計中,缺乏一套系統、科學、獨立的評價分析體系,無法準確進行細分車次的量化評價,也不利於資源市場化配置,致使個別效益差的客車佔據優質時點和線路資源,優質優價的市場化原則無從體現,浪費運力、增加成本,削弱了鐵路客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現行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方法缺陷

確定一趟新開客車方案,其推算過程相當繁雜,如選擇列車型號、經由線路、列車編組、停靠站點,乘務人員配備,列車總體收益和費用支出預期,盈虧平衡點上座率測算等。評價既有客車開行效益,也需要引入算賬機制,對收支情況進行大量客觀的分析計算,如實際收支與理論值的差異統計、按不同方向分組統計分析、按不同列車等級分車型分析、客流季節性變化趨勢分析等,非常耗時費力。這些繁雜細緻的算賬工作,往往由財務人員通過大量的手工演算完成,雖然EXCEL計算功能強大,但由於計算公式設置上的主觀差異、基礎數據人工輸入差誤、部門間信息傳遞延時、收集彙總計算數據量巨大等原因,導致測算結果的正確性和時效性大打折扣,迫切需要一套強大的旅客列車開行效益分析系統解決這些問題。

三、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的模型運用研究

基於現有財務清算辦法、客運路網分佈、鐵路客運運價狀況,根據列車等級和成本特性,利用系統數據庫,構建旅客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模型,爲評價客車開行方案效益和優化運輸資源配置提供信息化支持。

(一)信息化優勢

1.實現系統資源整合共享。信息化系統把車輛、客運、收入、財務等子系統結合成一體化的系統,各子系統在同一數據環境下工作,強化財務和業務部門間的合作意識,解決內部信息不暢的弊端,實現系統資源的整合和共享、數據的實時維護和查詢、完成業績評價和統計分析等功能。

2.提高信息的準確可靠性。信息化環境利用計算機處理和完成大量複雜的數據運算,分析結果的取得更加簡便快捷,大大減輕數據錄入演算的工作量,規避人爲計算結果的偏差,統計分析結果準確率高,數據分析處理時間短、可靠性強,提高了效益評價工作效率。

(二)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模型運用

1.需求定位

系統基於財務收入、支出兩大要素,實現對影響客運列車運輸盈虧的指標數據配置、整理、測算、查詢、對比、預警和分析功能,提供運輸經營決策有用的信息。

(1)對既有客車,按車次統計分析本局以前年度擔當旅客列車趟的收支數據,能夠按車型、方向進行理論值與實際值及歷史盈虧值的彙總查詢和對比分析,體現各車次不同會計年度、不同會計期間的變化趨勢,能以折線、柱形等圖形直觀展示。

(2)對新開客車,輸入始發、終到站,由系統根據設定的徑路、車型、編組等條件自動識別分析,優選生成多個建議開行方案,分析趟收支、盈虧平衡點、運輸人數、保本上座率等指標,根據可選支出項目計算變動成本、全成本盈虧值,評價新開客車效益。

2.建立機制

建立列車開行效益評估機制,開發鐵路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模型。

(1)成立財務部門牽頭,客運、收入、車輛、信息等業務部門爲成員的'客運列車開行效益分析信息化小組,明確工作分工與實施要點,確保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統性、資料的完整性和數據維護的及時性。學習調研兄弟路局系統開發使用中的經驗、問題和改進預期,明確費用預算額度。

(2)考察市場,遴選軟件開發合作伙伴,以數據安全、網絡穩定、費用節約、使用方便、部門協同爲原則,基於鐵路局域網建設系統環境。按照系統需求定位和先進性要求,調研近幾年客流分佈、線路利用、票價進款、運輸人數、費用定額、修程修制等影響客運收支利的相關因素變化趨勢,收集整理系統運行所需基礎數據,開發直觀實用的操作模塊。

3.具體運用

分析收入、支出、上座率、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評估趟車效益,優化客車開行方案。

(1)計算分析全局趟車經營成果。梳理和分類歸集既有客車收、支情況,按細分車次分別比較趟車實際收入與變動成本、付費支出、全成本的差異,測算趟車毛收益、邊際收益和全成本盈虧。

(2)計算分析趟車盈虧平衡點。系統自動運算識別盈虧平衡點,根據邊際收益測算趟車保本上座率,彙集盈利趟車和虧損趟車的收支明細數據,按需要分不同方向、車型和列車等級分別統計分析盈利和虧損趟車數量、金額和佔比情況。

(3)利用測算結果優化客車開行方案。一是根據上座率、效益情況,分析盈虧原因,在保障公益性客車開行的同時採取加開停運措施,提升開車效益。分析歷年客流變化規律、列車開行效益及成本支出的比例關係,結合車輛檢修需求和修程計劃,積極研究CRH動車組列車開行方案,提前部署旺季加開和淡季減編規劃:加強調度組織、科學利用交路,加開高峯和臨客列車,滿足節假日旅遊、學生、務工等出行客流需求,促進旅客列車增運增收;對上座率偏低的列車實施停運減編、優化運行路徑措施,科學縮減運力,降低成本支出,擴大列車產品效益空間。二是根據加開新車的預期,輸入起始站、終點站,搜索分析滿足條件(車型、編組、經由線路、中間站點、人車配置模式、往返天數等)的開行方案,比較相關指標(包括:在不同車型、線路和編組情況下,理論收支和盈虧平衡點;在特定上座率情況下,理論收支及盈虧情況;在不同人車組合模式下的盈虧情況等)間的差異水平,對系統自動匹配組合的多種開車方案做出優選。運用模型對擬新開客車做出事前測算,合理配置優勢資源,實現路局客車開行效益深度挖潛。

總之,科學、高效的客車開行效益分析評價,可以有效避免優質時點和線路資源的浪費,對於進一步優化客車開行方案、提高旅客運輸經營效果和路局總體運輸經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