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創新小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地理創新小論文,希望有所幫助!

地理創新小論文

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專家們強調指出:“在未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高低、掌握知識的程度、擁有人才的數量,特別是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將成爲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國際競爭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關鍵因素。”這就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要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核心的創新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地理教育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已成爲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本文結合筆者近20年中學地理教學經驗及對創新、創新思維概念的理解,談談對此問題的認識。

一、創新與創新思維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創新理論”,把創新界定爲“執行新的組合”,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之後,西蒙從廣義的角度將創新定義爲“爲達到一個有用的目的而採用一種新方法”。由於人的理性並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創新具有不確定性(即創新的產生、發展以及創新的後果往往都是不確定的)和稀缺性(即創新總是處在一種稀缺的狀態之中)。

創新的不確定性和稀缺性決定了創新活動離不開一種非邏輯思維方式——創新思維。那麼,什麼是創新思維呢?簡言之,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繫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凡是能想出新點子,創造出新事物,發現新路子的思維都屬於創新思維。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與常規思維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1、流暢性:是思維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維的量來衡量的,要求思維活動暢通無阻,靈敏迅速,能在短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概念。

2、靈活性:是指思路開闊,善於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等的變化,迅速靈活地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進入另一種意境,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解決問題。

3、求異性:是以獨立思考、大膽懷疑、不盲從、不迷信權威爲前提的,指超越固定的、習慣的認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提出不爲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尋常的新概念。

4、綜合性:地理環境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各個地理要素所構成的統一體。地理學科中既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也有區域地理和系統地理的綜合。綜合性是地理學科中最基本的特徵之一,所以地理學科中的創新思維具有綜合性特徵。

5、圖像性:地理事象都分佈在一定的空間,所以地理大多能在地理圖像中體現出來。地理圖像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地理思維的重要載體,因此,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實際上就是對地理圖像的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對地理圖像的理解、記憶與知識遷移的能力。地理教學中強調圖像特別是地圖的作用,地理學科中的創新思維又具有圖像性的特徵。

二、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意味着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能,每一學科都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從地理學科來看,教師應爲學生創設情境,給他們多提供一些討論、對話、即興演講、實驗實踐的活動,改進評價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加強逆向思維訓練,促進思維的流暢性

逆向思維是創造發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面對需要創新的問題,當從正面難以突破時,如果能反過來思考,或顛倒過來考慮,那就能獲得與衆不同的新想法、新發明。魏格納根據大西洋西岸、非洲西部的海岸線和南美東部海岸線正如彼此吻合現象,打破“海陸固定論”這一思維定勢,運用逆向思維這個銳利武器,提出了“大陸漂移說”。逆向思維突破了習慣思維的框架,克服思維定勢的束縛,帶有創造性,常使人茅塞頓開。因此,地理課中有必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促進思維的流暢性。例如,假如地球公轉方向與現在相反,那麼恆星日與太陽日的關係如何?學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記硬背是很難作出正確判斷的,因此教師如果能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超乎常規、進行假象性推測的例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練習,既可豐富學生的想象,加深對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寬學生的思路,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加強求異思維訓練、實現思維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就是根據一定的思維定向,另闢蹊徑,大膽假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標新立異的思維活動,它是創造發明的動力。由於有了哥白尼的求異思維,“太陽中心說”才否定了“地球中心說”。因此,教師不應滿足於學生的惟命是從、人云亦云的思維態度,而應有意識地安排創新環節,鼓勵創見。例如,美國和日本農業現代化水平都很高,但依據各自的條件、國情,農業發展各有側重。前者因國土廣大,勞力不足,農業現代化側重於高度機械化方面,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方面發展,大中型機器上普遍採用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等;後者人多地少,地形複雜,重視生物技術、水利化和小型農機具的使用,糧食的單產很高。經過這樣的分析,拓寬了學生思路,提高了分析鑑別能力。求異思維就是啓發學生從已有的`知識中去思考與之類似、相關的問題的一種方式,它的連續進行,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現思維的靈活性。

3、加強發散思維訓練,激發思維的求異性

發散思維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經驗方式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維活動,通過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堅信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可以設置矛盾情境,把學生引入“矛盾”氛圍,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爭論。可以說,學生對矛盾性問題感興趣,只有產生矛盾時,方能使學生有一種恢復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這種心理要求,促使學生努力思考問題,例如,東經170°與西經15°相比哪個在東面?甲說:東經170°在東面,西經15°在西面,因東經170°是東經,西經15°是西經;乙講:東經170°在西面,因爲在所跨經度180°範圍內,西經15°相對於170°而言,在地球自轉的前進方向上,所以西經15°在東面;丙說:由於東經170°在東,西經15°在西,因爲東經170°時間比西經15°早;丁講:東經170°在西經15°以西,由於東經170°在西半球,西經15°在東半球。這樣,通過學生對某一問題的不同思考,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思維的求異性,展示學生的創新本能。

4、加強集中思維訓練,強化思維的綜合性

集中思維是通過觀察、找資料、找規律,將已有的信息集中分析、綜合的思維活動。分析和綜合是矛盾的統一體。分析就是把對象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各種要素;綜合就是把各個部分或各個要素聯接成整體,從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間的聯繫。分析是綜合的前提和基礎,綜合是分析的提高和結果。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活動的特殊功能就是在於它能夠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繫,從而把握事物的整體性。根據地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應遵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英國》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分析了英國的位置、氣候、地形、河流、植被、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後,指出正是這些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構成了英國複雜的地理環境。並着重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要素間的關係,如位置對氣候的影響,氣候對河流、植被、農業的影響,地形對氣候、河流、農業的影響等等。通過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訓練,使學生明確了英國各地理要素間的邏輯關係,把握了英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這樣,既能加深理解各地區域特徵,獲得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強化思維的綜合性。

5、加強讀圖填圖訓練,強化思維的圖像性

各種地理事象都分佈在一定的空間裏,地理科學是以一定的空間爲研究對象的空間科學,具有突出的空間性特點,組成地理環境的地形、氣候、水文、動植物、資源、人口、工業、農業、城市等地理要素間的相互聯繫則要通過地理圖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瞭。地理圖像直觀、簡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徵。注意地理圖像的使用,特別是讀圖填圖技能的培養,可以避免走進“讀死書”的死衚衕,有助於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和運用,進而培養地理創新思維。另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現成的圖像(課文插圖、地圖冊等)外還應結合教材創造性地將文字轉變成圖像來進行教學,從而在培養學生一般空間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思維的圖像性。例如講解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間往返移動規律時,單純用語言說明,學生要掌握這一知識點要花很大精力。若設計成示意圖,邊講邊繪,變成一幅簡圖,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討論

通過加強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的訓練,以及讀圖填圖、圖文轉化訓練,可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1、要注意設計好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目標

行爲始於明確的目標。教師應當在每節課的教案設計中,明確寫出該節課的思維訓練目標。目標的設計應考慮學生的狀況及教材的特點。通過長期的精心設計,可以達到教師的設計和學生的需要基本一致,實現因材施教,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要注意把握掌握知識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之間的關係

掌握知識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離開了知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成了空中樓閣。實際上創新思維是在繼承前人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艱苦勞動創新得來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要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得越好,創新思維的靈感就越容易迸發出來。

3、要注意優化教學設計進程

要優化教學過程,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要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民主平等,還要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只有觀念變了,教師纔會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討論,纔會給學生營造平等、和諧、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目前的情況是教師設計的問題很多,有一些還設計得很好,但教師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很少,且往往忙於下結論。這樣學生往往處於啓而不發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爲,優化教學過程,最關鍵的是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教師不要忙於下結論,甚至有一些問題,教師可以不下結論,而讓學生充分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要注意課堂舉例儘可能多地適用現實問題和鄉土地理知識

現實問題和鄉土地理知識是學生非常感興趣和關注的問題,這樣的例子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有利於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