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和對策論文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的“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孩子,可見幼兒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根據各種資料表明,大多數幼兒教師都存在着許多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

探究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和對策論文

其中在對湖北、河南兩省的在職幼兒教師進行的心理健康評定中,發現有20.8%的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際交往和情緒狀態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在江西省的11個地市中進行的心理健康症狀的自評中,就發現了有輕度症狀反應的人佔了總人數的24.2%,中度症狀的人數佔了11.2%,症狀反應偏重的人數佔3.6%,反應症狀嚴重的人數佔1.8%。以上數據,應當引起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很多人都認爲幼兒教師不是應該活潑、開朗、充滿童心的嗎?怎麼會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我認爲主要可以從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這兩方面來尋找原因。

一、外部因素:

1、 來自社會的壓力。

尊師重教在我國已被提倡多年,教師在社會已有一定的地位,但社會對幼兒教師的定位卻難以令人接受,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師的普遍認識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遊戲,讓孩子好好吃飯,幫助孩子穿好衣服,不要讓孩子出事就好了。很多人提起幼兒教師,就會覺得這是個既簡單又輕鬆的職業,不怎麼重要;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兒教育的家長,又會對教師提出很多過高的要求,既希望教師像高級保姆一樣,又希望教師像個教育專家。他們都沒能真正瞭解幼兒教師的作用,忽視了現代幼兒教師的獨特性、重要性、多樣性。

2、 工作的負荷重。

幼兒教師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首先:1、班級人數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小班每班人數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據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幼兒班級有超標現象,現在在幼兒園裏,中班普遍有30多個幼兒,大班則40多人,有的地方幼兒園人數則還要多,這樣班級人數過多,必然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2、案頭工作多,幼兒園除了要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要開展有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外,還有一大堆的任務:課件製作、技能比賽、教育筆記、幼兒成長檔案、家園聯繫冊、寫各種反思、寫論文等等,案頭工作擠佔了教師許多休息時間,這是導致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的直接原因。3、教育對象是3到6歲的幼兒,此時幼兒年紀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對於很多事情、問題似懂非懂,好奇心重。這麼一來,教師所承受的負擔就非常重了,小到吃飯、睡覺、上廁所……,大到戶外活動、出門遊玩等處處都充滿不安全的因素,教師一旦沒注意就可能出現問題,這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3、 特殊的環境,特別的人際交往。

幼兒園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其主要組成的人員是女性教師。女性工作往往很細心,對待小孩子會有一種天生的耐心和責任感,但是女性往往喜歡攀比,爭強好勝之心比較強,而在競爭過程中,女性表現往往又是含蓄的,不善於表達,因此大家相互間往往容易產生猜疑、嫉妒的心理,這無形中又加重了幼兒教師的心理壓力。

4、 不完善的教師評價。

每個學期都會有評優、評先進、考評的事情,幼兒教師往往都是獨門獨戶的工作,最瞭解她們的恐怕只有幼兒了,然而參與評選的卻是在工作方面相互瞭解不多的同事,同事評選的時候往往憑的是人情、關係,因此很多時候是不公平的,一些踏踏實實工作的教師並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榮譽。尤其是年終的末尾評選制,就算大家工作都不錯,還是要有一個末尾進行流動,實在是一個不公平的對待,忽視了大家的辛勤勞動。

5、 勞動報酬低。

幼兒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而教師們常常感到自己極度付出卻收穫甚微,同時又要支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使得教師心理感到不滿。

二、 內部因素:

1、 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壓力。

測查中表明,“焦慮”、“偏執”、“人際關係敏感”是普遍存在於該省幼兒教師中的主要心理問題。同時,教師抗教育焦慮的'能力普遍較差,遇事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在行爲上,表現出謹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剋制、優柔寡斷、墨守成規和苛求自己等特點。

幼兒教師的社會角色比較多,一方面是教師,一方面又是一個妻子、母親、女兒,兩者之間的衝突較難處理,極易產生過多的憂慮和自責,這一切使得幼兒教師的心理壓力劇增。

2、 身體壓力。

由於工作的壓力太大,許多幼兒教師身體狀況不良,聲帶疾病在幼兒教師中非常普遍,在長時間的工作中,教師的聲帶得不到休息,聲帶的負擔越來越重,很多才30歲的教師,有的甚至30不到嗓子就變得嘶啞了。與此同時,不少幼兒教師還有聽力障礙,因爲幼兒園裏孩子的喧譁聲極大,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發生聽力障礙是在所難免的。這些身體上的疾病給幼兒教師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三、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 外部環境:

首先全社會都要爲幼兒教師營造重視幼兒教師工作、支持幼兒教師職業的社會氛圍。全社會通過宣傳、制定政策等措施,讓所有人來了解、接觸幼兒教育工作,知道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複雜性,爲幼兒教師創造一個理解、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減輕他們過重的心理負荷。根據調查,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會環境,因此,全社會都要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尊重幼兒教師的勞動,理解他們的苦衷,提高待遇和福利,切實解決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惑。

其次,幼兒園要爲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教師確定自己的目標,提供教師學習深造的機會,建設民主、平等的幼兒園精神環境。作爲領導,要善於看到每位教師的亮點,善於和每位教師溝通,鼓勵每位教師進行創新,給每位教師適當的獎勵,充分發揮教師的潛力,並妥善解決教師間的矛盾。

不管是政府還是幼兒園,都應該努力建立“教師心理健康諮詢室”,定期爲教師舉辦各種關於心理的講座,讓幼兒教師有傾訴、發泄的場所,並能得到適時的指導,幫助教師健全心理。

同時,健全考覈制度。幼兒園應抽出一段時間,讓教師互相觀察、瞭解其他教師的工作情況。併發放家長問卷,讓家長無記名的爲老師打分。在考評時,讓每個人參加(在編老師、自聘老師、保育員阿姨),而每個人的配班老師和同班的保育員打的分數在總分中佔較高的比例。在全園合格的基礎上,取消末尾流動制,對於最後兩名教師,要對其問題進行分析,讓教師更好的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2、 教師的心理保健:

一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調查發現,熱愛幼教工作的教師百分之百的都認爲自己能勝任幼兒工作的,而對幼教工作缺乏熱情的教師中有33%的人覺得工作有點力不從心,有11.5%的人覺得工作很吃力。幼兒教師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正確、理性的認識,知道幼兒教育這個事業是重要、長遠的,不要侷限於目前的環境,教師應該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情去面對這份工作。

二要改變工作方法 。因爲幼兒教師時時面臨教育對象、內容和情境的差異和變化,所以我們可以把幼教工作當作一項創造性的工作來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當作創造性的工作來做,這項工作纔會有吸引力,纔會充滿樂趣;相反,把日復一日的幼教工作當作單調不變的、機械的重複,一個教案十幾年、幾十年不變,這當然會使工作變得乏味而無生氣。

整合、簡化案頭工作。幼兒園教師有許多案頭工作,其實有些案頭工作可以整合和簡化,比如教學反思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區域觀察與個案觀察記錄相結合,教養筆記、教學反思等與自己研究的課題相結合等,這樣既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勞動,也可以提高工作實效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職業特長。在調查中發現,那些對工作總是充滿熱情,並有強烈的職業自豪感的幼兒教師,有75.3%是因爲她們在幼兒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長,比如有些教師在語言、計算、美術、音樂等教學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長;有些教師則在幼兒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長,論文經常在園、市、省裏獲獎,並且時不時還有論文發表在報刊雜誌上。這些教師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職業特長,在園裏園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自豪感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只有形成了職業特長,纔會在競爭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來纔會有成就感、優越感;也只有這樣,工作中的“苦”纔會真正變成樂,工作纔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三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努力爲自己的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一些調查表明,有13.8%的幼兒教師不喜歡幼兒教工作是因爲工作單位里人際關係不如意,而喜歡幼教工作的教師中則有64.7%不願意離開幼教工作崗位是因爲捨不得單位的那種融洽的人緣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做好工作,熱愛工作,以及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的,而良好人際關係的開創還得靠自己去開創,比如多和同事、領導溝通交流,多幫助別人,多看到別人的優點,多些寬容,多些接納等等。

四要學會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心中有積鬱,要學會宣泄,及時適度的宣泄會使得我們的日子變得輕鬆些。跑步游泳、寫作閱讀、唱歌跳舞、逛街購物……當你不舒服的時候,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法。極度悲傷時,不妨大哭一場,這更是有益身心。

總而言之,讓大家一起分享快樂與憂愁,把不好的心情轉換爲快樂,這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主要參考文獻:

《幼兒園工作規程》

劉寧《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思考》(廣西學前教育信息網)

劉愛英《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山東學前教育)

史滋福 張慶林 陳小異《關注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學前教育研究)

張英琴《幼兒教師需要心理健康》(山東運城幼兒師範)

朱偉萍《減輕壓力 體味快樂》(《幼兒教育》2006.07.08)

莫源秋《幼兒教師應如何避免走進職業的倦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