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的保護和培養策略論文

摘 要: 幼兒健康包括兩個方面: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兒期心理健康的保護和培養將爲他們今後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園中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強化:營造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家庭環境, 創設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園所環境, 創造交往機會條件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幼兒心理健康的保護和培養策略論文

關鍵詞: 幼兒; 心理健康; 教育培養;

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要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爲目標。當前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諸多:首先是家庭因素,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無法建立夥伴關係, 容易產生自私、驕橫、獨立能力差、意志薄弱等問題, 而家長在教育上都有意無意的傾向孩子智力的發展, 忽視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生活上也過多的保護和照顧;其次是幼兒園因素, 幼兒從家庭到幼兒園會有許多不適, 而且每個幼兒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又存在個體差異, 如果教師一味要求每位幼兒必須達到某一要求而過多否定幼兒的行爲, 隨意給幼兒定論, 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將會受阻;最後是社會環境因素, 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影響, 特別是人際交往關係的複雜性和不良社會風氣, 將嚴重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作爲一名幼兒教師, 注重對幼兒心理健康的保護和培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營造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家庭環境

教師可利用班級QQ羣、微信平臺、廣播站、園報、家園聯繫欄和家長開放日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 強調良好家庭氛圍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 要求家長在家做到“平等”“理智”“開放”“期望”四方面的要求。“平等”要求家長在家與幼兒建立真正的平等關係, 不要把幼兒看成是“縮小的人”, 要了解幼兒的心理與個性, 保持一顆童心與幼兒進行感情上的溝通, 和幼兒建立起夥伴關係, 與幼兒一起遊戲;在生活中不要處處包辦代替, 應讓幼兒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會的事情學着做, 學會的事情堅持做。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 良好的言行將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理智”要求家長在家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開放”要求家長在家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讓幼兒參與家庭重大事情的決定。“期望”要求家長不要給幼兒制定過高的目標、給予過高的期望, 一味強調學習, 而把幼兒的興趣和能力扔在一邊;要看幼兒的縱向發展, 找出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讓幼兒每走一步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二、創設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園所環境

要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除保證身體健康外, 還要給他們創設一個和諧有序、豐富多彩、充滿愛的寬鬆環境。首先, 從幼兒入園的第一天起, 就建立起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以微笑接待每一位幼兒, 真誠幼兒的心靈和神奇繽紛的童心世界, 瞭解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堅持“蹲下來和幼兒說話, 抱起來和幼兒交流”, 讓幼兒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對特殊幼兒進行個案追蹤, 與他們一起遊戲, 瞭解其性格和不良習慣形成的原因, 抓住有利時機逐步加以糾正, 讓他們感受教師的愛、信任和尊重。其次, 給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有序的物質環境, 班級物品玩具擺放要井然有序, 佈置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牆飾, 讓幼兒參與牆飾佈置, 將幼兒的繪畫、手工作品及時展示, 讓幼兒體驗快樂和成功。再次, 教師對幼兒的態度要民主, 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不以命令式的語氣與幼兒交談, 用心傾聽幼兒的聲音, 善於從不同的回答中去思考、辨析、引導、提煉, 通過有效的“迴應策略”, 真正讀懂每一個幼兒, 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展現自我。如, 讓全班幼兒輪流做值日生、照料自然角,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對幼兒的缺點要正面教育, 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 如, “你真能幹”“你真聰明”等讚揚的話語, 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兒什麼都想說, 什麼都想做, 但由於生活經驗不足, 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是片面的, 有時甚至答非所問, 面對這樣的回答, 教師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教師不要直接否定, 先避開答案本身的正確與否, 鼓勵和讚揚幼兒大膽回答教師的提問, 使幼兒敢在集體中大膽講述;二是避開回答錯誤的個別幼兒, 繼續提問其他幼兒, 再面向全體幼兒做出正確的解釋, 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保護;三是啓發誘導, 逐漸把回答引向正確, 使幼兒產生一種像自己重新回答正確一樣的自豪感, 進而增強其自信心。

三、創造交往機會條件, 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中, 人際關係至關重要, 交往有助於幼兒逐漸成爲健全的社會人。幼兒因受年齡和認知水平的限制, 交往範圍狹小, 不能很好地掌握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要教給他們人際交往的態度、規則、技能, 鼓勵善於交往的幼兒與膽怯退縮或過分孤僻的幼兒交朋友, 學會大膽介紹自己。當發現個別幼兒不能很好地與他人相處時, 要及時尋找原因, 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干預, 如:在一次桌面積塑活動中, 豆豆眼淚汪汪地跑來說:“老師, 他們都不和我玩。”通過了解後得知, 在平時活動中, 有的小朋友無意中碰了她一下, 她就告狀說小朋友打她, 她經常玩小朋友的玩具, 但小朋友向她借玩具時她就不肯借, 久而久之, 小朋友開始疏遠她。由此可看出, 豆豆是沒有很好的掌握交往的技能, 於是, 我及時引導她, 如“我跟你交換玩具好嗎?”與此同時, 還提醒她在交往中的態度要友善, 讓她逐步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其次, 多給幼兒創造遊戲條件, 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 在一日活動中, 要多給幼兒提供遊戲的時間和空間, 投放充足的材料, 鼓勵他們進行角色遊戲, 讓他們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掌握社會行爲規範, 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 在遊戲中學習不同角色間的交往方式, 如營業員與顧客、醫生與病人等。

參考文獻:

[1] 劉維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華文出版社, 2004.

[2]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