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和諧美的論文

摘 要: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語文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柏拉圖認爲協調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語文課堂教學裏,應創設和諧的美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鬆的、美不勝收的課堂裏遨遊,欣賞學習語文的美。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和諧美的論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學 和諧

一、師生關係的和諧美——平等對話

一切可以稱之爲美的作品、美的話語、美的行爲等等,都無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如果師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離必然會增大,心靈上達不到溝通,這將極大地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人格建立。

語文的學習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關係應亦師亦友。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更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的技巧,乃至求新、求異的思維。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觀點,論認識,說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歡,同離合。如在教學《宋定伯捉鬼》時要學生說說對宋定伯的看法,教參上說:"他大膽,沉着,隨機應變,很有智慧,令人喜愛。"我的一個學生卻說:"我覺得宋定伯這個人很陰險、狡猾。"一語驚四座,驚訝之餘,我問:"你能不能說說理由?"這個學生說道,其實鬼並沒有傷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諱,然後把鬼變成羊,最後還去賣錢……如果沒有平時的平等,如果沒有平時的寬鬆,這時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會大膽說出來嗎?在平和的氣氛中,師生一起學習,一起去發現和探求,纔會有創造。

二、學習方式的和諧美——合作共享

在我們教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視集體主義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集體,遇到問題,組織全體同學來討論,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力量來解決。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要靠個人鑽研,獨立完成;沒有重視羣體之間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長,乃至不同見解的碰撞、互相啓發。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也善於理解別人;善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既是未來融入社會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就是一種快樂,一種美的享受。我們不要在語文學習中把學生變成"魯濱遜"。合作學習作爲一個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形式上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它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

三、教學過程的和諧美——流暢

完美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行雲流水式的,其間沒有任何的阻隔,沒有任何的塊狀感,它給人的感覺是高山流水,一瀉千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語文教學過程的流暢,講究的是能否從整體出發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能否用一條主線將教學內容串起來,能否在步驟過渡間用精妙的語言把它連接起來,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這有宏觀的把握,也有微觀的藝術。在教學時,我總是先讓學生總覽課文,感知文章主要內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瞭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學生跟教材的距離縮短。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決的問題,老師根據教材內容,篩選有價值的、全班學生必須掌握、解決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甚至多次品讀課文,使學生跟課文的距離縮短到最小,讓學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書,書中有我,達到合一的境界。在讀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識,感悟情感,品味語言,增強語感,解決問題。整個過程呈線型,而這條線就是學生的讀、問、思、讀、悟、解。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比較多、跳躍性比較大的時候,處理不好,教學過程就會出現塊狀的感覺。我們在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應精心編排問題的順序,並在問題的過渡上花心思。

四、學習內容的和諧美——豐富有效

課堂教學內容的單一性、簡單性,只會令學生覺得索然寡味。要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並使之長久地保持下去,終生不棄,甚至發展爲研究的動力、方向,內容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語文教材內容賦予文學、人生、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豐富性,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內容的豐富性,還沒有達到盡善盡美,還有許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這也留給老師許多發展的空間。

語文課堂教學,許多老師還停留在對教材的傳授、分析上,而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還沒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許多老師以爲完成了對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是對教學的片面理解。我以爲教學內容的豐富,不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養成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語文能力。爲此在課堂教學裏,應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增廣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閱讀量,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以期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學生被《春》裏的優美語言和作者飽含激情、樂觀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入古今中外有關描摹春天的詩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作者以聲寫春,描寫了春光、春風、春雨,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喜愛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以靜寫春天。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化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描寫春天陽光照射下美麗如畫的江山。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描寫春遊踏青的樂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作者以色寫春天。這些詩文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容量增加,同時也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到,春天曆來是人們歌詠贊美的對象,春天在人們心目中,是值得永遠嚮往、盼望的季節,愛春之情油然而生。

平等、合作、流暢、豐富,是語文課堂教學和諧美的主旋律。我們不可能每堂課都做好,但是,如果我們不僅把它們看作是一種教育理念,還當作是一種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