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使用導學案,努力構建高效課堂論文

摘 要: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和保障,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如何使用好學案就變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課前自學、課堂導學、課後鞏固、學案整理。

精心使用導學案,努力構建高效課堂論文

關鍵詞:課前自學 課堂導學 課後鞏固 學案整理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時的減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實施了“以導學案爲載體,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爲宗旨”的教學改革。通過這段時間的授課以及向學生的調查瞭解,學生對此是持歡迎態度的,自己感覺授課效率較以前也有所提高,這使我對繼續用好導學案更加有信心。怎樣才能使導學案發揮出它最大的效力呢?這是我們一直在探究的課題。

我們數學組的導學案是老師們在研究教學大綱、教材的基礎上,先集體備課,說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及其教法學法,然後輪流備課形成學生用的學案,老師們各自進行二次備課後上課,上完課後進行反思總結並優化學案。可以說,學案是我們全體教師智慧的結晶。每一份學案都着眼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側重於讓學生“會學”知識。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和保障,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如何使用好學案就變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課前自學

教育家呂叔湘說:“學生的學,應當由被動地學向主動地學轉化”,“變教師的外部給予爲學生的內部求索”。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自己主動學了,就沒有學不會的知識。但是如何在教師不講的前提下,保證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學會,並且產生最大化“效益”呢?

每次我都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帶着問題對課本進行預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導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後聯繫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二、課堂導學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新課標的數學知識分類不同,我就根據不同的知識和要求採取了不同的導學方式。

1.對簡單的'適合學生自學的知識,教師設計出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自學完成,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

2.對重點知識或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可採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研討、交流的方式進行。導學案在此部分可以設計出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自己得出結論。

3.對學生無法自學或生生、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採取精講點撥的方式。但教師的講並不是滿堂灌,而應該配以啓發、點撥、誘導。

4.對由實驗得出結論部分的教學,可讓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的基礎上討論分析得到知識,最後由教師對結論進行總結、歸納。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了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因而無論使用何種方式,其關鍵在“導”,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爲主體,教爲主導”的思想,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教師在課堂導學的過程中不管採用哪種導學方式都要求學生當堂分段完成導學案中“課堂導學”部分的內容,並適當做些方法、規律等的筆記以便今後複習。新課內容結束後,學生再重新審視一遍在自學時完成的導學案中“基礎整合”部分的有關問題,即本課的知識小結。

三、課後鞏固

課後鞏固分爲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及能力提升幾部分組成。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練習應儘量在課上讓學生獨立完成,並及時給出解答。這一方面能讓學生有及時而適當的訓練,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既鞏固所學,又使學生學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讓教師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爲課後的教學、指導提供信息。能力提升部分的題目在編寫時就分爲不同的層次,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題目作爲課後的練習鞏固。同時教師要適時將導學案收起,仔細批改,對導學案上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並指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

四、學案整理

因爲導學案是按照課時編寫並在每一節上課前分發給學生的,因此也許會比較散亂。爲防止粗心的學生丟失,每一次講評完學生訂正好後我會要求學生將導學案上交,由我集中保管,當一個單元內容結束後,再將這個單元的導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將導學案裝訂成各章節的複習資料。

當然,在使用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尋找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