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班主任工作論文

作爲一名中職的教師,我們知道怎麼樣書寫自己的工作論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中職班主任工作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職班主任工作論文

摘要:本文對我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的幾種形式進行了探討,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措施。

關鍵詞:職業教育 銜接 模式 對策

近年來,我國各高等職業學院招生人數逐年增加,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職業教育層次不斷豐富。許多中等職業學校一方面繼續承擔着中等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承擔着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多樣化,如“3+2”中高職銜接、五年一貫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對口報考普通高校和高職等。與此同時,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出現矛盾,如中職與高職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適應。如何正確處理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已成爲社會各界和職教戰線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我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銜接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國各省都在積極改革中職教育,推出各種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3+2或五年一貫制”模式。“3+2或五年一貫制”模式是中職教育直接與專科教育對接模式。“3+2或五年一貫制”模式是指前3年基本按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培養人才,後2年按2年制普通專科(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人才。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將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貫通,整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學生知識、能力、方法、品質的培養,並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資源的效益。

2.“2+1”模式。 “2+1” 模式爲分段式靈活學制。前2年開設文化基礎課和某科類的專業課,後一年按學生意願實行分流:一部分集中進行升學預備教育,即繼續留校參加爲期一年的專業課和文化課集中學習,然後參加當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或參加對口招生的高職考試或成人高校招生考試;而另一部分則集中進行就業預備教育,如參加技術等級考試培訓以及與就業相關的一系列培訓,取得技術等級證書及其它相關證書後可面向社會自主擇業。

3.綜合高中模式。在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綜合高中普遍採用的兼有職業和升學兩種教育目的的教育,能夠更好的滿足受教育者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爲了適應中職與高職教育接軌和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中職的育人模式要進行改革。如教材改革,要與普通高中教材有機融通,要創造條件實行彈性的學習制度,學習畢業年限可以2-4年,達到規定學歷即可報考高一級學校。

二、中職自身存在不利於與高職銜接的因素

中職自身存在許多與高職不相適應的因素,已成爲中、高職銜接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中職的培養目標不適應高職的要求

目前,中職的培養目標是爲社會培養實用型中級技術人才。學校注重對學生實用技術的傳授和就業能力的培養,整個教學圍繞學生就業而進行,出現了輕基礎、重專業,輕理論、重實踐,輕理解、重操作的現象。只強調學生知道怎樣做,不要求學生理解爲什麼這樣做,培養出的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很難適應高職的更廣、更深的理論學習和更高層次技術傳授的基本要求。

2.中職的課程設置不利於與高職的銜接

由於中職的培養目標只定位於中級實用技術人才,並且有重實踐輕理論和文化知識學習的現象,在課程設置上以專業課、實踐課爲主,文化課有的開設,有的不開設,特別是與專業聯繫不密切的課程。即使開設一些文化基礎課,有的也是選其部分內容,也就是說,文化課和基礎理論課的開設完全圍繞專業而進行,沒有注重學生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

3.中職生文化基礎較差,不適應高職的要求

由於中職招生錄取分數較低,甚至不經中考就可進班學習,學生文化基礎的底子差。而且在中職學習期間,學校和學生都存在着重視專業技能訓練,輕視文化基礎知識學習的思想,致使畢業生雖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但沒有進一步深造的基礎和能力,不適應高職的要求。

4.中職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夠,無力應考

目前,中職辦學的自主性增強了,一些中職學校爲了追求辦學效益,隨意縮短學制,爭辦一些二年制、一年制的中短班。由於學習時間短,學生除了學習一些必要的技術技能外,基礎理論、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達到相當於高中階段文化水平”的要求,不能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特別是文化課學習任務)。學生即使想上高職,也沒應考的知識和能力,造成中、高職難以銜接。

三、促進中職與高職有效銜接的.對策

1.確立新的中職培養目標

中職必須在保證實現自身基本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向高職輸送合格人才的培養目標。爲此,中職教育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爲基礎,以能力爲本位的新觀念,培養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2.改革中職的課程設置

爲了適應中職生就業和升學兩種目標,在中職的課程設置上可採用“寬基礎、活模塊”的辦學模式,並強化應用性,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既有一定的基礎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例如,對計算機專業,可以採用將相關專業基礎課合併的方法,減少專業基礎課的課時,增加專業課的課時,併爲學生開設一些比較新的課程。這樣既可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又可適應高職招生對學生全面文化素質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3.強化中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對中職生要“寬進嚴出”,嚴把質量關。中職的招生由於生源緊張,招生標準普遍較低,學生素質普遍較差。中職學校應對這些“寬進”的學生,加強基礎文化知識的教學,強化學生管理,加強學習指導,嚴格考試製度和學生學籍管理。例如,根據學生素質實際情況,可以適當降低文化課的內容廣度要求,加大文化課深度,使文化基礎課的內容和高中相當或略高於高中以滿足職業需要爲準,難度略低於高中。這樣既便於與高職銜接又不與高職教學內容重複,還便於學生接受,符合目前中職學生情況,便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以提高學生再學習能力。

(2)中職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吸收學生參與研究,強化應用,宗旨是培養學生由“能做”轉爲“會做”。讓學生明確教學過程,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均等參與機會,如採取課代表輪流制,加大課代表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範圍,強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從管理工作中體會到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樂趣。

4.建設高質量的中職師資隊伍

(1)加強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教師的學歷水平是勝任工作、履行職責的基礎,因此,中職教師隊伍應該是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羣體。中職學校應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或脫產研究生,或到重點職校進修學習。其次是開展教師培訓,中職學校可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培訓內容和方式。在培訓內容上,要注重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提高掌握基礎理論的廣度和深度,更新專業知識結構等等。培訓方式有脫產培訓、下廠鍛鍊、崗位培訓、跟班研討、導師帶徒弟等等方式幫助年輕教師儘快提高專業水平。

(2)注重選拔培養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同時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吸納一批有實踐經驗的校外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來校擔任專、兼職教師,以改善教師隊伍的結構,適應中職重點專業、精品專業建設的需要。

高職教育銜接複雜而艱鉅,隨着我國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體制的健全,相信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會是水到渠成的。

參考文獻:

[1] 劉春生,張存羣.論中、高等職教銜接的理論依據[J].職業技術教育,2000,(19).

[2] 劉育鋒.論我國中高職銜接的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02,(10).

[3] 陸懷平, 杜娟.淺議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05,(14).

[4] 徐思成,李德明.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溝通與銜接研究[J].職教論壇,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