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認識音樂的教學論文

1音樂教學目標

審美認識音樂的教學論文

在我國現階段義務教育中音樂教學目標並非是將音樂課本上的知識生搬硬套到腦中,音樂教師在教授音樂時應降低對於音樂專業技能的掌握,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於音樂的感知情況。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讓學生親自去體驗音樂的魅力,進而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充分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無形美,音樂教師無論採取怎樣的教學方式,目的都不僅僅是單純的講授,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親身去感受、體驗音樂自身的魅力,這樣他們自身才會感受到各種風格的音樂會給他們帶來的不一樣感受,這纔是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

2。音樂審美教育的開展

2。1提高音樂審美認識程度

要在音樂課堂上體現出音樂審美的特徵。從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音樂隨處都在,小到未出生嬰兒的胎教音樂,大到老年人聽得經典歌曲,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有着不同的音樂審美關,就中學音樂教學來說,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進而增加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和認知,從音樂中發現生活的另一種美。

2。2提高審美認識能力

在學生現有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的審美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興趣。要加強學生審美認識的能力,就要讓他們親身去感受,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自己聽音樂、老師在課堂上教或是受家人影響,無論哪種方式,都能加強對音樂認識的能力。

3。音樂審美的研究對策

3。1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

不同風格的音樂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輕快的音樂給人帶來放鬆的感覺,沉悶的音樂給人帶來壓抑的感覺,音樂節拍的快慢、節奏的強弱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對於音樂審美的感知能力。所謂的音樂感知能力,是人對於音樂中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調試、音區、音色、和聲等音樂要素在聽覺上能做出相應的心理反應。人對“音樂語言”的理解能力即音樂的感知能力,這也是音樂審美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就離不開音樂語言的學習。多聽、聽不同風格的音樂,而非聽那些稍縱即逝膚淺的流行音樂,多去用心感知音樂,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3。2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的審美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以及後天培養的。只有當學生對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體會時,纔會產生對美的追求和喜愛;音樂審美的意義在於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與音樂情感聯繫起來。師生之間的融洽相處,有助於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於音樂的學習和認識會有很大的幫助,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音樂的存在,加深對音樂的印象,音樂是有聲語言,在學習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聽唱體驗不同旋律的音樂,瞭解音樂的背景和時代,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提高對音樂的認知和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