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課堂的執教起點小學語文論文

何謂本呢?《現代漢語詞典》中指根本、根源。生本,即以學生爲本位、以學生爲本體,它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以學生的認知爲本,二是要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爲本。前者是前提和基礎,後者纔是目的和歸宿。可見,課堂教學不僅要着眼於現在,更要着眼於學生將來的發展。只有把握好現在,才能贏得未來。

生本課堂的執教起點小學語文論文

如何把握好現在呢?我想切中學情尤爲關鍵。從以學定教,到備教材,再到備學生,都是對學情把握的最好闡釋。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不同的學生就意味着一種不同的學情。當前,隨着教育教學科學化水平的提高,學生情況的更加複雜多元,關注學生、瞭解學情的方法也應當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變化。學情首先是人,然後纔是情,其本質是學生現在的學習狀態。切中學情,不僅要關注學生,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具體地說,包括學生學習新知時所具備的認知起點、生活經驗、能力水平、情意傾向等;學生未來的需求和當下的需求;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的進步速度和學生的潛能。一堂語文課,文本細讀僅僅只是前提,而讀懂學生纔是高效課堂的關鍵。讀懂學情,才能讓課堂彰顯生命活力。那麼該如何操作呢?

一、找準起點,簡單設計

要上好一堂課,課前對學生學情的瞭解十分重要。我們不能靜止地看待學情,不能把學生簡單地理解爲已知,而應該形象地把學生的學習情況瞭然於胸,就像繪畫上的心像過程。備課時,我們要學會動態關注學情,不僅關心學生知道什麼,還要關心他們是怎樣學到的,怎樣從一個錯誤的理解變爲一個正確的認識的。我們可以預測:學生對內容是否感興趣?學習本課的最大難點是什麼?學生可能會提哪些問題?爲完成教學目標哪些教學策略學生會感興趣?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以一個讀者的身份來閱讀文本,會讓我們對學情有更多的瞭解。

郭思樂教授曾說:教師的導,應當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後學、先會後學的過程上,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充分估計學情後,教師的教學設計十分重要。簡單,纔會讓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設計時,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抓住最根本、最精華和最能代表文章某一特色的某個方面進行設計。

如《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設計,我引導學生基於內容的理解,去關注作者說明的表達形式,並有意識地進行言語實踐、內化和吸收,使閱讀和表達緊密相連,從而實現抓點(學習語言的例子) 畫圓(言語本體實踐)的效果。教學設計流程是這樣的:

板塊一:由詞引題,提煉研讀主題

1、出示詞語:千里眼、順風耳談感受

2、引導質疑,提煉主題

(1)質疑課題,學文一、二段,再質疑

(2)爲什麼20世紀一百年的科技發現發明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板塊二:展開話題,體會表達方式

話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上百萬年?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一百年?

(1)品讀農耕社會,朗讀想象

(2)瞭解科技成就,感受科技魅力實現語言遷移

板塊三:拓展延伸,引發探究興趣

1、展示十大發明成果,激發興趣

2、點題,交流夢想

當然,對學生學情的預設也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預設多條學習路徑,順學而導,這樣能讓我們遊刃有餘,達到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效果。如《灰雀》一課: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我們可以將一知識點的問題分層提出(基礎問題、拓展問題、延伸問題),讓學生選擇回答。這樣能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會讓課堂呈現百花盛開的局面。如:

○你是不是一個精明的偵探?如果是,請判斷他的去向?(基礎問題)

○你是從課文中哪些句子找到蛛絲馬跡的?(拓展問題)

○請你評價列寧和那個小男孩。(延伸問題)

一篇課文,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選擇、也只能選擇特色、精華的一兩個點簡單進入,設置問題和任務,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實踐活動。當然,我們選擇的入口、問題,必須是適合學生羣體的,是他們感興趣的,是他們容易完成的。

二、切中學情,順學而導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生本理念呢?從方法論角度來看,我認爲應該做到:切中學情,順學而導。切源於中醫,即望、聞、問、切的把脈。切中學情,則是指找準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內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要素,以課標爲目標,明白他們現在在哪裏、現在想到哪裏去。

許多老師常用小臉通紅、小手直舉、小口常開等現狀來描述熱情高漲的學情,也有人這樣形容:心領神會、豁然開然。教育家孔子更是把握學情的高手,他提出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觀點,就是通過對學情中的憤悱信息來捕捉學情,以實現啓發教學的最佳效果。可見,對學情的把握既可以從學生表情中識別信息密碼,也可以憑着教師課堂的敏感性和駕馭能力來調整。

周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個隨着時間不斷變化流動的行程,新的學情也會在這過程中不斷出現。教師若不及時捕捉,就會轉瞬即逝。所以,在流動的課堂上捕捉動態學情尤爲重要。通常的方法有察言觀色、耐心傾聽、巧妙引導、有效追問等。

如《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一位老師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嚴監生是個怎樣的人,找出相關詞句體會。在交流中,有了下面的生成過程: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愛錢如命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個吝嗇的人。

生:老師,我認爲他不是個吝嗇的人,而是個節儉的人!

師:哦,你的理解很獨特,還能大膽的說出來,勇氣可嘉!嚴監生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請細讀課文,爲自己的觀點找個理由,辯論辯論好嗎?

生:我認爲他是個節儉的人,因爲寫他臨死前害怕兩莖燈草,直到妻子挑掉一根才肯斷氣。他的目的是爲了節省一點燈油給子孫。

生:我反對,嚴監生已經病得不能說話,是個快死的人。按常理人死前都要表現出對親人的牽掛、留戀,但他大侄子等人問他是否牽掛什麼人時,他都閉着眼睛搖頭。可見,他死前根本沒有想親人,只想着兩莖燈草。這還不吝嗇嗎?

生:臨死前挑掉燈草,節省的燈油他也享受不了,還不是典型的吝嗇嗎?

生:節儉指用錢等有節制,而吝嗇是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務,當用不用。我覺得作者筆下的嚴監生是個反面人物,其性格應該是吝嗇。

師:是啊!嚴監生臨死前沒有表現出對生命的留戀,對親人的眷戀,心裏只想着那油燈裏的兩莖燈草,這能叫節儉嗎?

生:不能!

這環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個性化理解、判斷:節儉的人。顯然這是錯的。但這就是學生的實際學情:生活經驗不豐富,知識積累不多,透過文本抓住實質的能力不足。在教學時,我們不能違背實際,迎合學情。這位老師通過引導細讀、適時點撥發問,巧妙地化解了負面學情,學生的知識、情意得到了實質的提升。

切中學情不僅僅是尊重學生,更要耐心引導,切之有角。在教學過程中,順學而導也不是無限度的順,完全被學生牽着鼻子走,應該 順而有度。

三、反思學情,突圍侷限

由於課堂特教學的特殊些,課堂上我們經常會對學情把握不準,或視而不見,所以,課後需要我們積極反思。如他們學得氣氛怎樣,參與程度如何?他們的回答是否讓人意想不到?他們會有什麼新疑問?反思學情只有與交流心得、調查反問、閱讀日記和作業設計批改、結合起來,這樣獲得的學情信息纔會更加全面、準確。積極反思新學情,能有效突圍課堂教學的侷限性。以五年級學生作業設計爲例,爲了突出自主性,我充分估計學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方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具體情況如下:

(一)自主作業

1、概念界定:自己給自己設計作業,教師佈置的作業僅供參考。

2、申請條件:學習基礎紮實,有能力安排自己學習時間,每週能提交三篇以上作文,並在下週一按時遞交自主作業的同學均可申請。

3、內容參考:超前學習、單元試題編寫、課外閱讀、堅持練筆、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親近自然、家務勞動等。

凡符合條件,申請後與家長商議、設計自主作業內容,經家長、老師同意方可實施計劃。時間段通常以月爲單位。

(二)套餐作業

套餐

作業

常規作業

1、每日大聲朗讀課文1015分鐘

2、每日閱讀摘記語段100字左右,儘量背記(預習、練筆日除外)

3、每週週記一篇;背誦古詩詞兩首

4、每月閱讀兩本書,做好讀書報告單

5、每學期編寫一本作文集

單元預習

套餐A

1、通讀單元課文(2-4次),瀏覽綜合實踐練習內容等;

2、劃出課文生字新詞,給認讀字注音;

3、仔細閱讀句段,提出疑難問題;

4、查閱工具書,理解部分詞句;

5、收集、整理部分課文相關背景資料(彈性要求)

套餐B

1、通讀單元課文(2-4次),瀏覽綜合實踐練習內容等;

2、劃出課文生字新詞,給認讀字注音;

3、查閱工具書,理解部分詞句;

4、閱讀《語文新天地》或《配套語文同步閱讀》主題課文

課文預習

套餐A

1、讀課文,聯繫課後題,提出有價值的疑難問題;

2、給課後認寫生字擴詞2次;

3、摘錄課文精彩句段(不少於100字),力求熟讀成誦;

4、通讀《詞語手冊》,積累重難點詞語(表注、選擇),完成相關習題;

套餐B

1、給課後認寫生字擴詞2次;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不超過100字,可列表格、提綱);

3、寫寫課文的讀後感想(要求150以上);

4、默讀《詞語手冊》,完成課後相關習題;

閱讀

套餐A

1、摘記文中好詞;

2、摘錄文中精彩句段,力求熟讀成誦(不少於100字),並選其一句仿寫;

3、概括課文內容(不超過100字,可列表格、提綱)

套餐B

1、摘錄文中精彩句段,力求熟讀成誦(不少於100字);

2、寫寫閱讀後的心得感受(要求200以上)

總之,生本化課堂的最大特點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學生的學習通過對話、溝通和互動,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以保證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始終保持明確的目標性。教學活動惟有走進學情深處,,我們才能聆聽到學生生命拔節的聲音;也惟有順學而導,我們才能真正領略到教師靈動的實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