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總結4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總結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堂教學總結4篇

課堂教學總結 篇1

根據我縣名師評比活動的要求,我校於20xx年4月15日至20日,開展了名師課堂評比活動。本次活動爲我校教師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一個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爲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學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廣大教師積極參與。

爲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學校成立了以李志強副校長爲組長的領導小組,對授課教師做了具體的工作安排,並制定了學科《評分標準》。李校長對這次活動非常重視,多次親臨課堂聽課。聽完課後,對授課老師的課進行點評,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聽課評課活動,對參賽老師是一次推動,也是一次促進。本次活動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大力支持,參評教師上課時相關學科教師參加了聽課活動,部分教師還跨學科聽課。他們認真聽課,做好聽課筆記,在課後與上課教師積極交流心得體會,交換經驗和看法,從而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

二、授課老師高度重視這次優質課評比活動,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準備充分。

從課堂教學來看,教學結構日趨合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老師們在不斷成長。郭祥紅老師執教的英語課,很好的利用“四環節教學”,導學案設計實用,學習目標正確,關鍵問題把握準確,問題設計有梯度,適合不同學生需求。整個學習過程學生的參與度高,興趣濃厚。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討論熱烈,同伴協作。展示中學生大膽自信,表達簡潔。檢測中達標率高,教師評價客觀公正,效果較好,深受評委和老師們的好評。朱曼曼老師的數學課教學思路很清晰,她利用精心製作的教學課件,將抽象的數學定理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示出來,讓學生找到證明的方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的非常難得。

三、課堂教學中的亮點。

1、導入新穎,形式多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師們非常注重設計導入這一環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邢濤老師很注重“以人爲本,德育爲先”的教育觀,他由生活中的感恩事例導入,配以生動的圖片和優美動聽的音樂,首先爲學生上了一節感恩教育課,讓學生懷着感恩的心走入新課的學習。袁春老師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對自學情況的檢查,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方法有所創新。

2、教學手段多樣化,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邢濤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手段直觀,教學氣氛寬鬆和諧,講解疏密適度,輕鬆自如,駕馭教材的能力強,有很好的教學基本功。教學過程中,技能嫺熟,教法靈活多樣,時而讓學生交流,時而熱烈討論,學生互動,張弛有度,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和合作精神。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真正把課堂教給了學生。

3、參選的語文課更加重視學生的朗讀、感悟。授課老師能緊緊抓住關鍵詞語、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朗讀、品詞嘗句,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4、參選的數學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利用拼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並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於平時的生活,達到了學以至用的目的,體現了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這一新的教學理念。

5、抓住各種有利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參賽老師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且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把三維目標有機的整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問題

教學永遠是不完美的藝術,本次競賽活動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去思考:

1、個別教師在課堂上講得過多。自問自答說個沒完沒了,這樣留給學生思考、實踐,閱讀、感悟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學生始終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學生的主體作用沒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2、“導學案”、“預習提綱”習題化傾向比較嚴重,缺少學習方法的指導。

3、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應進一步強調落實。如:善於傾聽的習慣、高聲回答問題的習慣、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等。

五、反思與建議

1、各位執教老師都要認真反思得與失,針對不足進行整改。

2、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學習“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先進經驗和思想。但“教學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個模式也是不科學的”。

3、年青教師要多深入課堂聽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這次優質課評選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研究永遠都不會畫上句號。希望各位老師在教育教學這片沃土上辛勤的耕耘,不斷的收穫喜悅、收穫成功。附獲獎教師名單:

九、一班英語教師:邢濤八、一班數學教師:朱曼曼八、一班語文教師:袁春七、一班英語教師:郭祥紅

課堂教學總結 篇2

爲了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表現,更好地對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開放周活動,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與學生一起聽課學習。我班於4月12日邀請了15名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共同聽課。

本次活動旨在讓家長對學校更進一步的瞭解,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展示我校教師的教學風采,感受孩子在校的學習氛圍。本次開放周活動,受到廣大家長的歡迎,全校師生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通過本次活動使家長對教改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有效地促進了家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中學校向家長髮放了《課堂開放周活動徵詢家長意見卡》。課堂上,家長們細心聽講,認真記聽課筆記。聽課結束後,家長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進行了座談。座談會上老師向家長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校園生活介紹。家長代表們暢所欲言,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們的學習態度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家長認爲教師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氣氛十分活躍;

2、善於啓發、誘導,幫助學生動腦筋;

3、教學有經驗,能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

4、教師和藹可親,講課有精神;能夠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

5、對家長熱情;

6、師生關係融洽、和諧、平等。

同時也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約束,對學生的紀律和學習都要從嚴要求。家長們認真填寫教學意見和建議。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課堂教學開放周活動不僅讓家長覺得收益匪淺,也給了學校和老師很多啓示。從家長的反饋中我們看到了今後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家長們對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中肯的建議。這些都爲學校今後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這次活動,進一步拉近了社會與學校的距離,進一步強化了學校與家庭的關係,進一步深化了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做法,一定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的提高。

課堂教學總結 篇3

隨着“互聯網+教育”時代的來臨,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勢在必行。爲了提升我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我校擬於20xx年xx月xx日開展“信息化助力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廣大教師親自參與聽、評課,研討交流,絕大部分教師感到開展這樣的活動,是較爲成功的,起到了公開示範作用,廣大教師們在教學各個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啓示。現就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標

依據義務教育20xx版課程標準,以此次教學研討會課例爲研討對象,針對學科課型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的模式、研磨教學策略、探索教學方法,滿足師生對新課堂理論依據的需求,最終實現一節符合新課標要求、適合學科課型特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高效課堂。

二、活動成果

(一)領導教師重視程度高。

全校廣大教師重視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師,還是年輕教師,不管是聽課還是評課,大家從思想上、行動上,都非常重視這次活動,把它當作一次學習、交流及提升教學能力的機會。王校長對此次教研活動作詩一首給予高度評價,“基本均衡真是好,絕對公平無處找。教學研究促提高,頂層設計少不了。毛遂自薦勇氣大,兼收幷蓄方爲高。臺上精彩人稱道,幕後辛勞別忘掉。團隊需要正能量,彼消此長負能跑。舞臺大小看自心,天寬地闊自英豪。山朗水潤靈秀地,人才輩出看今朝。”

(二)備課充分、設計科學。

在備課中,執教教師能夠精心利用希沃白板製作課件,積極大膽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課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特別是貫徹新課改理念上有較大進步,教學雙邊關係進一步趨向合理,師生關係逐步和諧,教學民主得到了體現;

課堂教學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她們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紮紮實實的傳授給學生。

(三)從重教師“教”轉變爲重學生“學”

要實現從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首先必須徹底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改變教師的“導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讓學生和教師成爲戲中的“主角”,共同參與教學過程。這就意味着教師要由傳統得知識傳授者、學生管理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再也不能把“傳道、授業、解惑”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本次教研會的四位執教者能夠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使自己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

(四)重視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希沃白板授課時恰當運用課堂活動、手寫、蒙層、橡皮、克隆、屏幕移動、視頻、放大鏡、計時器、畫板、圖片保存、頁面預覽、拖放組合、圈注等功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們需要利用互聯網來優化教育,使其爲教育服務。此次活動不僅引領教師對信息化助力高效課堂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思考,如何體現以生爲本,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促進教師思維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學習慣信息化,不斷地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通過此次教學研討會,大家能夠從中感受到執教教師教學的精彩,感悟到自己教學中的遺憾,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哈小這片教育的藍天下,有骨幹教師領雁前行,有青年教師同頻共振,有全體教師辛勤努力,我們一定會展翅高飛。20xx,我們繼續砥礪前行,再創佳績!

課堂教學總結 篇4

學校的教學工作要想有一個長足的發展,沒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是不行的;而要使教學經驗相對欠缺的教師儘快成長,就必須有骨幹教師的引領。本學期,根據學校教師的構成情況,學校延續“薪火相傳、同伴互助”系列活動。共有6位青年教師與6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結爲師徒。徒弟和師傅同時承擔同學科教學工作,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比較相似,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希望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師徒雙方能夠做到一起研究教材和教法,共同商討問題,爲隨時交流提供可能。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師徒雙方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任務,便於整個幫扶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規範常規工作:

爲了瞭解新教師的日常工作情況,以便於及時的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學校制定了常規工作跟蹤制度,要求師傅對徒弟的備課、上課、作業及其聽評課等方面給予關注和指導,無論從數量、質量還是改進的地方都要細緻地瞭解並且提出合理的建議,以幫助這些新手教師能儘快勝任教育教學崗位,在日常工作中能規範操作,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也使他們儘快成長起來。從收交回來的跟蹤表可以看到各位新教師成長的足跡,看到了師傅幫助他們的點點滴滴,確實爲她們的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今後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求徒弟繼續做到:多學、多練、多問、多想、多聽、多評。主動學習、虛心學習,不斷地努力,加快成長步伐。

二、課堂教學展示

學期臨近結束,爲了瞭解帶教工作的成效,在本月21日到23日,我們舉行了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共6節課,分別是語文2節(王星星、田媛)、數學1節(趙飛霞)、英語一節(張敬敏)、音樂一節(李寧)、體育一節(張愷)。這是他們日常工作積澱的一次集中體現,也是學校督促檢測帶教活動成果的一次重要依據。

在本次活動中,教學部門的人員以及各學科特約評委全程參與了講課說課、評課活動。程序如下:首先是課堂教學,然後結合實際教學進行說課,最後與所有聽課人員進行教研。

1.積極性高,教研氛圍濃

自通知下發後,各位教師認真備課,精心選課題,做到以新課標爲綱,查閱各類資料,向師傅和同組的教師請教,制定出切實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有的老師犧牲休息時間,晚上加班加點備課,製作課件,爲設計一個教學環節不知請教了幾位教師,不知花費了幾個晚上的時間,講課前在本年級進行了多次試講,不斷地修改教學設計,做了一系列大量工作,各年級的老師也積極配合他們進行試講。這種虛心好學、刻苦鑽研的精神值得稱讚。上完課後有關人員與新教師面對面進行教研,大家認真負責,教研氛圍濃,所有評課教師都以科學、公正,以對自己對執教人負責的態度,既肯定優點又指出不足,毫無保留地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值得發揚。不僅是青年教師得到鍛鍊,凡參與本次活動的教師均有所提升,這是此次活動的根本目的。

2、成長足跡: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了這幾位青年教師的基本功日益紮實,這並不是一節課就可以練就的,而是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

3.不足之處:

當然,通過課堂展示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教材挖掘不夠或者太深,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創新意識不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不能充分體現,教師講的多,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少;學生參與意識不強,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投入;教師不能做到關注全體學生,忽視了師生互動;課堂的預設與生成處理欠妥當,不能很好的抓住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等等。我們不迴避問題,在教研時都面對面提出了每個人存在的不足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進一步思考:

講課結束了,但師徒共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於一節公開課的展示,而最重要的在於師徒之間的隨時交流與切磋。所以,我們的思考還要延續:

1.作爲指導教師,傳什麼、幫什麼、帶什麼。根據青年教師和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指導教師一要帶德,二要帶才,三要帶教,四要帶研。

2. 做爲年輕教師要老老實實做“徒弟”,認認真真學習,紮紮實實工作。要多聽課、多思考、多改進,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對指導教師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學會揚棄,在繼承老教師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條件創造性實施教育教學,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努力追求自身教學的高品位。

最後,希望師傅們“傾真情,授真經,甘爲人梯”,

希望徒弟們“揚師德,承師範,虛心好學”。

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