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發行工作總結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經過過去這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我們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需要認真地爲此寫一份工作總結。可是怎樣寫工作總結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材發行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材發行工作總結

教材工作總結1

一、領導重視,管理到位。

教材建設和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我院領導一直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組織上,對教材建設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在管理上,實施層層把關,責任到人,選派責任心強的教師負責各級教材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學校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保證了教材工作的落實。

二、教材建設,特色明顯。

“十五”期間,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逐步實現了辦學形式、人才培養模式和規格趨於多樣化,高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也隨之做出相應調整。作爲教學內容改革成果重要體現形式的教材,其多層次、多樣化特點將更突出,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我院在校重點課程、教改立項和教材立項的共同帶動下,“十五”期間我校教師共主編教材(包括教學輔助用書),自編講義11部。

三、教材選用,保證質量

在《高等學校教材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要重視爲本校開設的課程選用高質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不得片面地強調提高學校教材的自編率。對於不具備自己編寫高質量教材條件的課程,應積極選用外校編寫的質量較高的教材。”爲此,學校重新修訂了教材選用管理辦法。要求各學院應根據課程需要對教材進行擇優選用。要儘量選擇深受師生歡迎的公認的優秀教材,優先選用國家教育部、部委、省市教委經過專家評審推薦的優秀教材,特別是“面向21世紀全國高職高專課程教材”和“十五”國家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部分教師還結合實際,對優秀教材在結構縱橫的佈局、內容重點的選取、示例習題的設置等方面進行最佳選擇,掌握合理的分寸和比例,使之符合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共同努力,使優秀教材的使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存在的問題

儘管在學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材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研究工作薄弱。

2、教材選用制度還不夠健全。部分教師成爲教材選用的`第一人,缺乏集體研究,致使有些高質量教材和反映新的科技知識的教材得不到及時選用。

3、在教材管理方面,缺少教材質量的評價機制,監控力度不夠。

五、今後的建設措施

1、大力開展教材研究,促進教材建設與發展.教材研究要注重對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內容更新的研討,對統編教材和自編教材使用、交流的分析總結、質量評估和優勝劣汰,對國內外優秀教材的研究和推薦評價,對教材的規劃、選題、編審、出版、選用、推薦、質量跟蹤調查與信息反饋等環節的全面質量管理。其次,教材研究要跟蹤科技發展、教育發展和學科專業發展與趨勢,着眼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探索學科體系與教學體系、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材建設與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等之間的關係,正確把握教學改革中引起教材體系、教材結構、教材內容的變化,用發展的觀點來研究和總結教材建設中的問題,從而使教材建設更加符合科學技術、教學改革和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發展。

2、加強選用管理,嚴格教材選用程序加強選用管理,嚴格教材選用程序,就是要杜絕教材選用中的隨意性和主觀臆斷的現象,確保教材的先進性和適用性。一是從提高教學質量的高度,加強教材的“精品意識”,爲所開設的課程選用高質量的教材,正確處理好選用國家推薦教材與學校自編教材的關係。二是嚴格選用程序,各學院要把好教材選用的審覈、質量及管理的關口。

3、建立教材資料信息庫和教材樣本庫爲了及時掌握教材編寫出版的信息,學校教材管理部門將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庫,積吸收集和整理教材出版信息、書評和書介等資料。各學院也應建立相應的與專業相關教材出版信息庫,供教師選擇教材時查閱參考。同時學校教材管理部門還將建立教材樣本庫或專櫃供教師閱覽,使廣大教師不僅能看到教材的目錄,而且能瞭解到教材的全部內容和質量的高低,有利於教師選用高質量的教材。

4、建立教材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加強教材質量跟蹤,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對選用教材進行質量跟蹤調查,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措施,質量跟蹤和信息反饋的關鍵在於堅持和落實,可採取多種形式調查瞭解教師、學生對使用教材質量的反映,及時反饋質量信息,只有掌握了這些第一手材料,才能在選用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選好適用的優秀教材。

5、加強教材質量評估和教材評優工作通過開展教材評價,能爲教師和學生推薦高質量教材,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將每年開展一次教材的質量評估、評優和推薦工作,加強對優秀教材的宣傳和推廣;對立項編寫的教材要加強中期檢查,爲編者排憂解難,以保證編寫教材任務落到實處。

教材工作總結2

一、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指出:目前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四件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夢想和激情。二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樂觀向上的品質,三是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四是童貞、童趣。因此,我們認爲,本次課程改革中,首先應還教育本來的面目,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中,誘導孩子學會生存,享受快樂,主動發展,給我們的孩子以“真實”的教育“真愛”的教育,還學生快樂的學習過程。

二、我校開展新課程實驗基本情況

20xx年秋期,我們趕上了新課程改革的快車,終於融入了全國上下已經吹響了近兩年的課改隊伍中。實驗二年來有付出、也有收穫、現在特將我們實驗的第二學年走過的路做一下回顧:

(一)、關於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這一輪課改實驗,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學校校長牽頭的新課程實驗領導小組,學校多次組織召開動員會、教師座談會,培訓會。採取了學考結合、走出去、請進來等辦法,徹底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一邊學習理論知識,轉變觀念,一邊開展形式多樣的年級研討觀摩活動,堅持邊教學、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實踐者。形成一種以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又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加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吸收與內化的良性循環過程。

(二)、課改實驗與課題研究相結合。把課改實驗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以課題研究推動課改,以課改促進課題研究。以學校個性教育研究課題爲總目標,以本課題實驗研究爲突破口,努力使教學工作、教研工作課題化,形成我校課改特色。在學校領導的直接關心和幫助下,二年級教研組經過廣泛學習,多次開會研討,根據新課程“以人爲本、關注學生髮展”的理念,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的規律,特將活動化教學作爲試用新教材,構建教學新模式、探索教學新方法的突破口。最終決定將如何試用新教材作爲一項課題來進行專題研究。根據研究重點撰寫了《在新課程理念下二年級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的年級課題實驗方案。

(三)、個案研討與經驗總結相結合。實驗中,我年級組定期開展課題教研會,開展示範課、公開課的聽課、評課以及教材分析、集體備課、經驗交流等教研活動。改革了備課的形式,將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有機結合,就是每個教師先在教研會上集體說課、然後人人精備一單元,印發每一位教師,上課教師在根絕自己班級的實際和個人風格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完善。實驗中要求實驗教師每節課必須寫好教學後記,堅持寫好教學反思。在我校開展的學習新課標,更新教育觀念,人人上教學研討課的活動中,本組教師累計上課30節。積極參加教科所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並積極參加評課,兩學期來本年級組的十二位老師校內外聽課累計300多節。通過聽課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

(四)、過程的追蹤與信息的綜合、反饋、總結相結合。要加強課改實驗,資料的收集、管理,體現實驗的全過程追蹤,獲取第一手的原始數據必不可少。還要重視將這些獲取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做好階段小結,及時反饋實驗進展情況,達到交流、輻射和形成成果的效能。在本期的課改實驗中,我們特別注意加強是的過程管理,定期收集各班的典型案例,並對典型教學個案進行分析、研討,總結成功的經驗,通過不同形式的聽課、平課、集體教研活動收集到了大量實驗的第一手材料。學校給每個實驗教師建立了實驗教師成長袋,實驗教師又分別給每一個學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

(五)、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實際相結合。每堂課上實驗教師都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我校先進的網絡學習資源,將課堂教學融入博大浩瀚的網絡中進行課堂教學。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於3月14日至3月23止開展了上研討課的活動,課前8位語文老師認真學習新課標理念,學習本年段的教學目標及要求,深鑽教材、認真備課、精緻課件。課後,大家暢所欲言,進行評課。

此次的8堂研討課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李勇老師上的《紫色的風鈴》一課,思路清晰、板書精美,特別朗讀訓練落到實處,引導學生自編兒歌效果佳。舒雪梅老師的課《天藍色的鈕釦》,設計極有創意,在字詞教學、閱讀教學時,採用多種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學習激情高興趣濃,學得主動,學得快樂。雷玉梅老師的課《姓氏謠》,設計精巧,以你姓什麼開課,簡介“中國百家姓”激趣導入新課,把枯燥的識字教學溶入遊戲之中,使識字教學落到了實處。李霞老師的課《蟲鳥歌》,廣泛運用課程資源,精心製作課件,用於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也是枯燥的識字教學充滿了情趣。鄭江容老師的課《誰住頂樓》,課前準備充分,教學過程清楚,知識與能力目標落實,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訓練學生練習說話,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能力得以培養。陳小利老師的課《你別問這是爲什麼》,條理清楚,老師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體現了價值情感。周業敏老師的口語交際課《春遊怎麼玩》,課件美,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春遊怎麼玩有意義”這一教學環節,老師相應出示說話要求,學生按要求,練習有順序地說話,人人都有話可說。訓練中,老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譚英亞老師的應用文教學《學寫留言條》,以故事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讀中感悟,弄懂寫留言條的格式,明白怎麼寫留言條。整堂的教學有條不紊、環環緊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三、新課程實驗的效果

(一)、課改的'變化 。

1、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變化,由原來的指導者、引導者轉換爲平等的學習夥伴。總最近我校開展的決競賽課可以看出,區教科所張所長在評課中對本年機組推出的一堂競賽課,給與了高度的評價。

2、課改中教研方式的變化

課程改革以來,我們老師的教研方式、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平時在教學中、教師合作交流多了,參與討論多了。對課改中發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我們沒有等待,也沒有退縮。而是主動加以研討,不論是縱向,還是橫向的交流學習增加了。本期來我組教師先後四次參加區教科所組織的二年級集體教學研討活動,並在活動中積極參加評課。平時每週二在組內積極開展常規教研活動,研究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問題。

3、 課改中學習方式的變化

通過課改,不但教師的教學方式變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的學生已經開始適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合作學習,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4、課改中評價方式的變化

課改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老師表揚多了,批評少了。建立了檔案袋評價法,改革了評價模式,用成長報告單代替了我校園用多年的素質報告單,評價的方式由單一走向多元。課堂教學中的評價也由簡單的言語評價走向多樣化的評價。

5、教師的心理健康在轉變。課程改革中,教師們的確從心理上經歷了一個認識自我、否定自我、重塑自我的過程,經歷了一個從躁動、到浮動、到心靜,到思考、到研究、到行動的艱難歷程。教師們變得自信自豪了;變得善於言說、敢於創造了;變得愛參加教研活動、愛上課了。變得敢於質疑釋疑,真正做一回課改的主人,教材的主人了。

(二)可喜的成果

1、通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拼音,上學期第七週的時候,我校語文學科教研組組織了一年級拼音過關檢測,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學都能順利過關。上期末在區教科所統一測試中語文人平94.5分、及格率均爲100%。

2、通過第二學年的有序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普遍很踊躍,興致很濃,課後都能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同學們的聽記、口頭表達、閱讀、表演等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3、通過新教材的試用及活動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興趣,豐富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通過多次參加教材培訓、聽課學習以及實際使用新教材更進一步加深了教師對新課標哦的認識和理解,爲下階段新課程改革在我校全面推開奠定了基礎。

4、通過活動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從操作層面上着力構建了一些課堂教學的模式,發展和創造了多種適合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的課堂遊戲。對如何在開課、結課,生字、寫字、拼音教學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辦法。

5、一年來實驗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撰寫了大量的教學後記、案例、反思、教案、教育教學論文很多篇。就本學期來看,實驗教師撰寫教學後記139篇、反思案例39篇、做學習筆記353頁,自制精品課件10件、簡易課件37件,其中,部分教師的案例反思在學校交流、教學論文還在各級競賽活動中獲獎。

教材工作總結3

一、教材的轉型

傳統的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呈現,注重用教材反映相應學科的知識系統,教材的設計多考慮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而《Go for it.》教材主要是以結構—功能—話題相結合的三維編寫主線。教材編寫上,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整套教材中處處都滲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程的內容再囿於知識的記憶和再現。要求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斷開展探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從教材的內容看,死記硬背的知識少了,靈活運用的東西多了,教材的彈性更大了。教材設置了語言情境,注重了語言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能力。

二、教材和教師的關係

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是簡單地教授統一指定的.教材,教師可以選擇適合的教材並有效地整合多種課程資源,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實施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每個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新目標英語教材,教師可以合理整合教材內容:

1、整體設計。

2、調整教學順序。

3、教材內容的刪減。

4、教材內容的補充。

5、教材內容的拓展。

6、教材內容的加工。

因此,教師在教材的選擇和利用上有自己的創見,並在開發更具適合性、針對性的課程資源上有所開拓和創新。

三、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作爲知識的傳授者,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該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應爲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

四、教學方法轉變

英語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新目標英語主要採用任務型教學法。整套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以任務鏈來呈現。任務型課堂教學具有廣泛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直觀、情景和交際的手段教學,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爲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適當地組織好豐富多彩的課堂遊戲,努力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培養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五、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學習方式決定着學習的質量,學習方式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最終將成爲一個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而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爲核心,也是最爲關鍵的環節。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它不是哪位教師用一兩節課就能教給學生的,而是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師不應該是不厭其煩地機械地帶學生讀單詞,而應是教給他們學生單詞的策略,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策略,爲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過分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輕視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學生缺乏對於教學內容、學習時間的自主支配。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輕視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學生自我學習;課堂教學搞得熱熱鬧鬧,過分依賴多媒體,從網上下載與課文無關的知識,學生學完就記住幾幅圖片。備課方面,重視備教材,輕視備學生--不同學生,一個要求。

通過這一次的培訓學習,我學到很多知識,在今後的教學中多鑽研教材、教法,吃透教材、掌握教法,並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