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工作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政史地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史地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

政史地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1

一、校本教研主題

一學期或者是幾個學期圍繞一箇中心主題開展活動,使我們能夠“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增加一小層”提高一小步則心滿意足矣!本學期我們的教研活動繼續圍繞我們的“行動”來開展,圍繞我們的政史地組綜合素質課的課堂教學。

“教得好就是問得好”,因此課堂提問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靈魂,抓住了課堂提問也就牽住了課堂教學的“牛鼻子”。

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種種原因提問不是太寬,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淺;不是不着邊際,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 本學期我組教研活動探討的主題是繼續上學期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結合我校教學工作目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全面提高全組教師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促進全組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進而切實提高政政史地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從嚴治組,創建特色的、全新的教研組,繼續強化創新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爭先意識、拼搏意識,紮紮實實地開展本組的教科研活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趨勢而上,確保本組的各項工作繼續上新的臺階。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

每兩週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和政、史、地學科的課程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與功底,確立課改的理念和策略,領悟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特點和培養目標。以發展爲主題,質量爲主線,創新爲動力。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教學向“民主”、“互動”、“開放”、“探究”方向發展;要求教師開設教學研討課,本學期政史地組老師每人至少上兩節校級公開課,每兩週一下午第三節課全組集體進行評課、議課活動,積極爭取能在全校範圍內上好新教材研討課;結合課程改革,用好新教材,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真正確立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學效益。

(二)、落實教學常規,繼續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組織學習教學常規,貫徹落實教務處的教學常規,課堂教學要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思維爲核心,能力爲目標”的教學原則,按照《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進行相應的探索和研究,精心備好課,提高個人的好課率和備課組的好課率,充發揮集體的力量和網絡的作用,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公開課、校級講座、學科競賽等活動,不斷提高學科質量,力求使每一位教師都得到發展。

改變課堂教學手段,建立本教研組的課件系列,發揮政,史,地學科的各自特長,進行學科整合,資源整合,使組內互助,使本組的實力更強,發揮更大的教育教學力量。體現學科實力,創建學科特點。開展對教學中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研究,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方法。根據教學實踐,寫出教學設計典型案例,推廣教學改革成果,以便更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

保證各類公開課的數量和質量,認真開展以聽課、說課、評課爲主要形式的常規教研活動。具體工作要求如下:

1、做好聽課工作,組織組內積極聽課,加強互相聽課,多參加校內聽課活動。

2、做好備課,評課反思工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搞好教研組活動,加強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

3、第8,15周德育學科同課異構公開課,第13、16周心理健康和創業指南教師公開課,14周曆史學科公開課等活動,積極參與,組內老師共同努力,幫助開課老師一起努力,爭取最佳效果。

4、積極參與各項培訓活動,全面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

政史地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依照我校的實際情況,遵循“以師爲本,主體發展,科研立校,和諧興校”的教學管理理念。學習政,史,地學科新的課程標準,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努力探索科學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落實並且規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精細化工作,深入開展“問題導學·主體探究(QS)”型課堂改革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政,史,地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創設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努力開拓創新,使教研組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教學常規工作落實,細化各學科的教學模式,緊抓課堂管理,強化中考學科複習,確保教學質量。解決構建主體探究性高效課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實行集體備課,如何組織學習小組建設,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等問題。

2.創新校本教研活動的形式及內容,在上學期形成有實效的活動模式基礎上,以教學案編寫爲載體,並讓課題研究成爲校本研究的一部分,真正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3.解決政史地學科教材處理中的問題,重點是對教材的挖掘,包括對教材深度的認識理解、對預設與生成問題的處理,問題切入點的設計等。

4.開展《初中政史地教學中有效閱讀文本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工作。

三、校本教研內容

1.研課。轉變校本教研活動的形式,由原來的評課、說課轉變到研課。課前,在進行集體備課、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研究課堂的程序設計、教材知識深度的挖掘,預設重點環節的問題等。課中,聽課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觀察者參與教學活動,收集改進課堂教學的信息。課後,執教教師與觀課教師就教學程序與教材處理、問題設計進行研討交流。鑑於本組的特點,教研活動有分有合。本組分成三個小組,即思品組(孫玉會、於秀紅、鄭付娟)、歷史組(陳永苓、郝連龍、李正陽、王玖玲)、地理組(肖靜、畢小娜、孫愛麗)同學科的教師通過研課明白如何上課,教材知識應該處理到什麼深度,真正發揮集體的作用。

2.主題研究。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研究理念。實現教研工作中主題研究與科學研究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本學期準備開展以下微型主題的研究

(1)導學案的編寫(分小組進行,然後再集中討論)

(2)政史地學科教法問題的研究

(3)政史地學科教材處理問題研究

(4)政史地學科文本閱讀的策略研究

3.探討網絡教研的作用。充分利用網絡,搭建讀書交流平臺,每兩週在自己的博客和教研組博客上發一篇以教學爲主題的學習材料,亦或是教學案例。承擔教師素質大賽的教師在說完課後,將自己的說課內容及時發到自己的發到博客上,進行網絡教研,可以跨組進行,達到全校教研的目的,並及時關注本組和其他組的博客,以留言形式網絡交流。

4.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研討指導學生深入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促進後進生轉化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等。

5.研討適合本組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