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下鄉民情日記

10月15日星期二 天晴

書記下鄉民情日記

從鄉上回村已四點多鐘了,村委馬主任夫婦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於是,我打算到村裏轉轉,順便了解點民情。

從村主任家出門不遠,就走上了***山樑。站在山樑上遠遠望去,***鄉及李二堡鎮的許多村社盡收眼底。這裏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陽的照耀下,黃澄澄的十分好看,不過大部分農田已收割。

這時我想起了我們人大秦主任經常給我講民和山區推廣雙壟全膜玉米的事。他當時給我講,以前的民和山區羣衆都是和海東的其他山區一樣,大部分都種植小麥、豌豆等作物,對種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過省上和地區的扶持,以及縣上的大力推廣,整個民和山區的大部分農村都大面積種植雙壟全膜玉米,農民受益匪淺,是一場農業上的“大革命”。當時我還有點半信半疑,總認爲海拔較高的乾旱山區種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來,這不是神話,確有其事。就在前兩天,我送財經城建委朱進成主任去中川鄉時,就的的確確見識了。我們是從***鄉出發,又從李二堡鄉翻越山嶺抄近路,經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見了山上正在收購的成片成片的雙壟玉米帶狀田。

正在邊走邊想時,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鄉。打了個招呼後,我們閒聊起來。我問他以前對種植玉米怎麼看?他說以前根本沒想過種植玉米,也想不到我們這樣的乾旱大山裏能種植玉米。說到這裏,他感嘆:這些年黨和政府確實好啊!就拿種植玉米這件事說吧,剛剛推廣的時候,政府免費提供地膜、種子、化肥,鄉幹部們苦口婆心地動員,但大家就是不種。現在呢?我們都嚐到了甜頭,大家的積極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們打心眼裏感謝政府。我說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樣?他說一畝地的玉米少說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種植小麥的話,再多也只能收入個四、五百塊,根本不划算。

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們秦主任去年讓我在“兩化”(化隆、循化)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中寫:在淺山山區推廣種植雙壟全膜玉米的事。當時我還有點想不通,現在想來真有點慚愧啊!當時我對秦主任說化隆的幹部、羣衆都可能沒有積極性。主任說那是縣上的領導們沒下決心,只要領導幹部們下決心,出實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對主任的話徹底地信了!期望再過幾年,我的家鄉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燦燦的玉米帶狀田!

10月16日星期三 天晴

入鄉駐村已到第三天了。今天我們按照鄉上的安排,去***村下邊的陶家村觀摩學習秋季雙壟全膜覆蓋技術。因爲那裏有個種植老闆承包了千畝撂荒土地,準備在明年開春時種植馬鈴薯。正好這些天他在組織勞力開展秋季覆膜。和我們一同前往的還有鄉政府梅鄉長和縣新聞中心的小鐘記者。

走出鄉政府大門往縣城方向走了一公里多,車輛拐彎跨過米拉溝走上了一段崎嶇的山路。路面不寬,斜跨在陡峭的山坡上,坑坑窪窪十分難行,從車窗望右望去,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隨行的鐘記者嚇得的眼睛都不敢睜。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行駛,我們到達了洋芋老闆的“大本營”。其實那是個窯洞,因爲那是在土崖上挖出一個深坑,然後在上面搭些木棒,上面蓋些草和土,就成了簡易的房屋洞。我們下車時,窯洞門前支着一口大鍋,聽洋芋老闆說鍋裏是在煮洋芋。車輛無法繼續前行,我們稍稍休息後,跟隨洋芋劉老闆徒步向山上行走。山路曲曲彎彎,比較難走。不過政府梅鄉長似乎走慣了山路,走得很輕鬆。對於這點山路,我也很輕鬆,一直快步走在大家的前面。約莫走了40來分鐘,我們終於走到了山頂。向下望去,劉老闆所承包的大部分耕地已翻耕並進行了秋季覆膜,白茫茫的一片連一片,好像是一個又一個的池塘。從山樑繼續前行一公里左右時,一大幫農民羣衆正在田裏用機械覆膜。我們來到田邊,和農民們一陣寒暄後,一個個都拿起鐵杴,和田裏的老農們一齊跟隨覆膜機開展覆膜。以前沒見過覆膜機,開展覆膜一直是用起壟機起壟,用手工覆膜。現在的覆膜機十分靈活,除在地頭需要對地膜壓土外,起壟、撒肥都是自動化。梅鄉長和我們駐村幫扶組工作人員一齊從老農門手中接過鐵杴,一前一後地跟在覆膜機後邊往鋪好的地膜上壓土。壓土的技術不難,每隔一米左右壓上一道土,害怕颳風後地膜被捲走。在和老鄉們說說笑笑的幹了20來分鐘後,沒有勞作習慣的我們似乎有點累了,一個個氣喘吁吁。隨行的記者不斷地抓拍我們勞作的照片,但是大家都似乎有點難爲情,也許是認爲有點做作吧。對於我個人而言,這點勞動真的算不了什麼。因爲我從小在家幫助家人下田勞動,這麼一點勞動真是小菜一碟。

道別田裏勞作的鄉親們後,我們下山。比起上山,下山較爲輕鬆。可是對我們隨行的小鐘記者來講,這一上一下的徒步行走已夠受了。到山下劉老闆的大本營時,門前大鍋裏的洋芋已香氣撲鼻。揭開鍋蓋,一個個又大又圓的洋芋綻的開了花。大家樂呵呵地大吃起來。味道真的很香,以前不怎麼愛吃煮洋芋的我,今天卻一連吃了三個。吃過洋芋,我們開始坐車返回。可能是累了,大家都不怎麼說話。望着窗外的大山,我在想近年來幹羣關係疏遠甚至惡化,與我們的廣大幹部不能很好地堅持黨的羣衆路線有很大的關係。這次選派幹部開展的入鄉駐村活動如果能深入紮實地開展下去,將對改善幹羣關係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