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走幫服民情日記

春灑大地、一派生機盎然,富民強企奔小康“走幫服”活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下面是相關的村書記走幫服民情日記,歡迎欣賞與借鑑。

村書記走幫服民情日記【篇一】

今天是自李堡鎮召開富民強企奔小康“走幫服”活動以來進村的第三次。在村民小組長崔伯余老同志的幫助下,我走訪了分佈在中凌村十七組、十八組的共26戶村民。隨着近兩天走訪的深入,我聽到了老百姓的笑聲,也聽到了他們心中的盼聲。

笑聲

中凌村“走幫服”小分隊協同村幹部走訪鄰居、調查相關情況,對仲界維、尤廣蘭情況覈實,現已將仲界維家庭列入貧困戶名單,今年初給仲界維送去1000元慰問金。仲界維兒子也被安排在一家小理髮店上班,這個家庭又多了一份收入保障。尤廣蘭家的老人目前正在協調將老人接到李堡鎮養老院,解決尤廣蘭要接送孩子又不能離家超過1小時的燃眉之急。

今天,我們再次見到仲界維時,原先臉上佈滿的愁容已轉變爲笑容,這是脫貧解困的最平實解釋,如今,走幫服活動已化成一股暖流流淌在老百姓心頭。

盼聲

73歲的崔伯余說,這幾年村子變化非常大,辦企業、搞承包,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村子道路、公交車、河流、保險、買菜、買房、健身娛樂等各方面都能體現黨村級規劃藍圖目標正在實現。但是崔大伯也說,他本人患有慢性白血病,常年靠吃進口藥控制白細胞指標,而這些藥都不在醫保範圍中,一年下來僅藥費就有2萬,對普通百姓來說,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所以,崔大伯說,他們也仍然期盼,黨的政策能夠再多一些,再全面一些,讓我們煩惱再少一些,幸福再多一些。

走完這26戶,天已經快黑了,老百姓的淳樸讓我們一行像走到自己家一樣親近。作爲聯繫人,能爲老百姓盡一份力,是“爲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是“走幫服”活動的意義所在,想着大家的笑聲、盼聲,感覺前面的方向更明確了,腳下的路似乎更加踏實了。

村書記走幫服民情日記【篇二】

民生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如何更好的改善民生、辦好實事,讓農民羣衆更多的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是這次全省開展“走幫服”活動的重點,只有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我們黨才能取信於民。

今天是五一長假的第一天,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鄉過節。一早,迎着晨光,我直奔掛鉤聯繫點中凌村。帶領我一起走訪的村民小組長,以前是村裏的一名老會計,退下來已經好多年了,但是這些年只要村裏有什麼事找到他,他都會很熱心的幫忙,閒聊中我才知道,原來週會計還不是一名黨員,對此他也有些遺憾,可是他很自豪的和我說,我雖然不是一名黨員,但是我們家可是有四名黨員,兩個兒子、兒媳婦都入黨了,在思想上我得和他們同步。

我們首先來到朱紹如老人家,老人患有糖尿病併發症已經十多年了,現在要靠每週做血透來維持生命,一年的醫藥費需要十幾萬,兒子朱小宗常年在外打工,家裏就老倆口,靠着政府的補貼和自己種田維持生活。交談中,我得知老人每次都是自己一個人做公交到海安人民醫院做血透,做完之後再坐車回來,每次做完血透回到家都要躺上好半天,身體的透支加上路途的顛簸,老人的身體實在是吃不消。可是沒辦法,兒子不在身邊,又不能總麻煩別人,只能自己慢慢熬。聽到這些,我心裏真是酸酸的,可是老人卻很知足,說醫藥費可以報銷,村裏照顧他,幫他申請了低保戶,現在還能保住一條命,知足了。

從老人家出來後,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心想如果村裏的年輕人能在我們當地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也許不會選擇背井離鄉出去打工,離開家人,這樣我們的村裏也不會出現這麼多留守老人。雖然政府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羣衆會發放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隨着老人們年紀慢慢變大,身體漸漸衰老,他們更多的其實是想得到兒女的陪伴。

下午,我提出獨自到田間地頭看一看。路過一片油菜花田,看到一位老大爺正在田裏鬆土,我上去和他攀談起來了。提到“走幫服”活動,老大爺深有感觸。他動情的說,到底還是沒有忘了老百姓啊,我好久沒見過領導專門進農民家門了。來到老大爺家,經過詢問得知,他姓張,家裏就他和老伴兒,兒子十八年前因爲醫療事故去世了,他現在已經78歲了,有些農活已經做不動了,可是沒辦法,家裏沒有勞動力又捨不得把田荒廢掉。他說他知道有土地流轉政策,可惜他家的田不在範圍之內。我接過話茬表示,土地流轉畢竟涉及的農田比較廣,涉及的農戶也比較多,而且要相對集中,所以實施過程中有些不足。這次走訪瞭解許多村民的想法,知道好多人已經轉變想法,以前捨不得土地,現在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我一定及時和村裏溝通,儘早幫你們解決土地流轉的問題,讓大家可以過一個舒適的晚年。

經過一天的奔波,雖然有些勞累,但是感到很充實,也受益匪淺。我的心和又和農民進了一步,村民們的真實想法和他們樸實的話語,都將鞭策我。我想,身爲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着責任和義務,更要帶着真情走進基層,那樣才能走得更真、更實、更遠……

村書記走幫服民情日記【篇三】

按照先期制定的走訪計劃,今日到經發局駐點村陳莊進行走幫服對象調查摸底工作,在賁棟斌副鎮長的帶領下,我們早早來到了陳莊村村委會大樓前,老遠就看到村支書徐福明同志在大門口熱情的迎接我們。按照編組,我屬於第九小分隊,在村幹部張學春主任的引導下,我們開始了一天走訪40戶農家的工作。

在張學春主任的帶領下,沿着寬敞乾淨的水泥路向北,來到了我的走幫服對象倪樹建家中。通過和倪仁山詳談,他提到: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一直不怎麼好,但上到鎮政府,下到村裏,一直對自己比較關照。去年被村裏列爲精準扶貧對象,村裏免除了自己一家的籌資籌勞費用、合作醫療費用,養老保險費用也進行了減免,還撥付了扶貧轉款。自己是舊社會過來的人,經歷過舊社會的苦難,現在的老百姓是最幸福的。雖然現在家中有一點困難,但自己會克服。感謝黨感謝政府對自己一家的照顧,自己沒有什麼要求,準備明年多養幾隻羊,把田種好,兒子倪樹建農閒時打打零工,以後會越來越好的。聽了倪仁山的一番話,我感覺很欣慰:多樸實的村民啊!告別了倪仁山,我和張主任繼續下一波的走訪。

上午11點左右,我們來到19組村民徐功來家中。徐功來今年71歲,是一名退休老教師,一直在教育戰線工作了40幾年,目前退休在家。我們詢問了一家的生活、身體狀況,家庭成員等情況。徐老師談到:國家政策好,村幹部工作紮實,能爲老百姓辦實事。家中一切都好,生活很幸福。

不知不覺中,已經走訪了十幾戶。通過這次走訪,我還是有幾個意想不到:沒到陳莊村之前,我想像該村地處如皋、如東、海安三縣交界處,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一定不是太好。而親臨實地之後,才發覺自己大錯而特錯。這裏的道路寬敞、整潔,樓房氣派,讓我切實的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累累碩果;加上這裏清新的空氣,我想這纔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雖然這裏也有我們看到的部分貧困戶,但大多數農戶還是能安居樂業的生活。二是沒想到幹羣關係如此和諧。在走訪的農戶中,我們的村幹部都能對在我們的走訪戶家中的情況瞭如指掌,心中隨時存放着一本羣衆臺賬。這樣務實的工作作風及紮實的工作態度、讓我感覺很欽佩。三是從農戶身上感受到的純樸、善良、勤勞。我的走訪對象在我看來已經這樣窮困了,但從他臉上我看不到半點的沮喪,對我們的訪問他始終微笑着回答。雖然命運對他似乎有些不公,但他們用自己的自強、自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們問他有什麼困難時,當我們互相留下聯繫方式時,他們嘴裏還在不停的說共產黨好,說現在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