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範文(2)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範文【2】

這幾天,對村裏部分貧困人羣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看到農村貧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艱難,用觸目驚心不爲過。反思其貧困原因,有的是受災致貧,有的是因病致貧,還有意外致貧等諸多因素。雖然貧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農村的現狀,但他們是農村的一個部分,是最需要黨和政府關懷的羣體,同時也是應該我們花更多力氣去思考如何改變他們的羣體。

xxx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愛人均年過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愛人與長女智障,次女現八歲上小學,兒子四歲。故譚家生計全落在xxx一人肩上,而xxx數年前勞動時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無錢上醫院,在牀上躺了數月自愈,但骨頭生長錯位,已部分喪失勞動力。2010年4月份,xxx的愛人因病逝世,加劇了其勞動負擔,雖家有二畝土地,但維持生計亦比較艱辛。

xxx目前享受農村低保政策,農忙時村幹部也時常幫助,屬於開發難度較大的貧困戶。

這些貧困人羣,只是廣大落後山區當中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意外致貧、因病致貧、意外災害致貧、學生供養致貧,還是其它原因的貧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聲。對於無勞動力、有心無力改變現狀的貧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們希望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保障機制能夠把觸角觸及到這些角落;對於有一定勞動力的貧困者,他們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範文【3】

陽春時節,萬物蓬髮。

今晨七點三十分,省外僑辦機關幹部和省外服中心幹部職工準時出發,赴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鎮張新灣村開展獻愛心慰問、環境整治、走訪調研等活動。工作組一行抵達駐點村張新灣村黨員羣衆服務中心後,省外僑辦副主任、黨組成員章笑梅同志對此次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號召大家以實際行動了解村情民情、增進羣衆感情,做一些親民、惠民、助民、富民的事情。同時,張新灣村黨支部書記孫俊也滿懷深情地表示,張新灣村近幾年來的發展離不開省外僑辦駐點幫扶,在房屋建設、道路硬化、塘堰淨化、引水入戶、衛生潔化、種植、養殖技術普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張新灣村在變遷,村民的生活在改善,曾經的窮溝溝正發展成爲蓬勃的新農村。

孫書記也對上午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做了具體的安排,大家進行了合理分工,挽上袖管、拿起工具,積極開展垃圾清掃整治工作。同志們不怕髒、不嫌累,掏溝渠、撿垃圾,鏟頑疾、除污垢,通過大家的辛勤勞作,張新灣村7,8,9組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們也表示今後會將環境治理工作持續進行下去,共同營造優美、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當天下午,工作組分爲若干小組開展了以“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爲主題的走訪調研活動。根據村委會安排,我們小組負責走訪該村第四組農戶家庭。據四組組長陳立權介紹,他們組有農戶16戶,共79人。其中在外打工52人,留村農民27人。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略帶嘆惋地告訴我們,組裏60歲以下的勞動力只有7、8個人,剩餘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根據四組農戶實際情況,我們走訪了4家農戶,面對面與農民們交心談心,對農戶基本情況、民生改善情況、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及農戶對“三農”政策落實情況的意見和建議作了詳細記錄。現將有關內容歸納如下:

一、黨的親農政策好,惠農措施日趨完善。在我們與農戶的交談中,深切的感受到大家認爲今天的幸福生活與黨的農村政策密不可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糧食補貼、危房改造補助等政策的落實讓農民直接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給農民生活帶來的實惠。甚至還有農戶自豪的說:“現在農民的生活是最舒適的,新鮮的糧食、寬敞的房屋、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悠然自在的生活、越來越好的政策,幸福感比很多城裏人還高得多。”同時,也有農戶表示理解中國作爲一個農業大國,黨和國家要解決好“三農”問題難度較大,過程較漫長,他們將在黨的惠農政策引導下,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生產,讓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是農村業餘文化生活貧乏,在家或回鄉青年農民日常娛樂活動多數只有打麻將,有一些還成爲變相賭博,家人非常擔憂。我們認爲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