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優秀趣味作文:習慣性拖延症

明知該將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卻找到各種正大光明的理由,拖無可拖,不得不做,還能再苟延殘喘幾次,退無可退,終於開始。

教師優秀趣味作文:習慣性拖延症

我很慚愧,道理對自己講了很多遍。比如吃飯,如果一定要光盤,就將最討厭的先吃掉,然後剩下的都是喜歡的,多美好。做事情也是這樣,把最愛的留在最後,這樣做其他事時,有一份期待在等,難做的、怕做的,就不那麼難熬了。

可是拖延症越發厲害。現在這篇文,早早知道好幾天沒有更,今兒怎麼的都該寫寫的。先跟一幫人在一個羣裏胡聊海聊,再跟另一幫人在另一個羣裏吹牛扯皮,將一天的信息瀏覽一遍,圈裏發個評論點個贊。一看時間,馬上半夜,沒法兒再拖。

前幾天陷入上課泥潭,胸口墜着一塊秤砣,沉甸甸。無論想,還是不想,它都在那裏。很想早點兒弄周全,定好教案和課件。無奈,思想馳騁萬里之遙,手腳原地不動分毫。

去“時光裏”,閨蜜開會。嘴上一如往常,脣槍舌劍刀光劍影,絲毫不含糊,其實魂魄已離身,不曉得飄到哪朵雲彩上面去了。這麼上心,坐下來,老老實實做事兒呢!不,電腦打開,書攤開,眼睛盯着,那一個個的字兒硬是飄飄忽忽,進不去。

抽出《北極光的微笑》,讀幾頁,畢淑敏有一篇寫疼痛,痛到我心;換一本《人間草木》,汪老的文字讓我稍稍平靜;再拿《素履之往》朗讀。好吧,木心的禮帽和王爾德的手杖佔了上風,風度翩翩且文采飛揚,顯然比無聊的備課更有吸引力。

艱難地把課本從書房轉移到餐桌,痛下決心一定趕快弄好,長痛不如短痛,既然這麼難過,弄好了就輕鬆了。心裏建設若干,下筆仍艱難無比。上網查找資料,不自覺手指就滑向小說偷偷瞥一眼,再順便打開微信,看看公衆號文,數數幾天沒更,心裏發虛,默唸:就看這一次。

然後,坐得腰痠背疼,陽臺上瞧瞧。窗外的秋色分外妖嬈,隨手拍幾張留存,順手發到某個羣裏,引起後續,大家紛紛發圖比美,感嘆時光匆匆,轉眼夏去秋來。恍然頓覺,時間又溜走很多,要做的事情還沒有開頭。

自責懊惱一番,再次下定決心,不弄好不離座。手機遠離手邊,閒書放得遠遠,桌上除了必須的'資料,啥都沒有,給自己限定好時間,拿起筆。可是,思緒,這無組織無紀律的思緒,簡直像漫天的柳絮,飄呀飄。抓不住摸不着,明明凝神靜氣想着呢,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飛到九霄雲外,端坐半天,寥寥無幾的字。

安慰自己,狀態不好,休息下就好。燒水泡點咖啡,削點兒水果,窩在沙發裏發呆,放空大腦。終於起身,覺得腦中有隻手掌,拼命往外扔東西,啥也想不到,不願想。“明天吧,還有幾天,來得及。”

30歲過後,準確說成爲母親後,我一度以爲自己已經告別了拖延症,走上事事提前計劃的有序人生之路。具體表現爲:凡事預留時間,力求不疾不徐,從容不迫,以期做到方寸不亂。許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成熟了,隨着年齡同時增長的還有智慧,爲此常常沾沾自喜。

以前,上班都是卡着點到,絕不在鈴聲響起前進教室,絕對準時。嚴格勤勉的葛老校長實在看不下去,天天早晨早早在我的教室等候,揹着雙手,威嚴地看着匆匆奔來的我,淡淡地問:早點兒到不就不用這麼跑了?

習慣掐着點兒做事情,和爸媽出門總是被嫌棄:爲什麼弄得這麼急?要留點兒時間餘數。好多次趕着上飛機、上火車,差點兒就被落下,每次暗喜:算得多準!

那種急匆匆,再不做就來不及的感覺,很久不曾出現。現在,它帶着舊時的記憶漫卷而來,我竟然一下就適應了,難道是拖延症加重了?終於成爲了習慣?對抗它的辦法是什麼呢?僅僅是遇上上課這件事情會“發病”?還是一種普及性的毛病?

等明天,我好好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