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

戴望舒的雨巷1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2

讀戴望舒的《雨巷》,詩中那份幽怨與蒼涼穿越時空如影隨行,那份對愛情的守望的決絕與果敢讓人望塵卻步。在這首詩裏,我感到強烈的期望和等待,最美好的是等待,最殘酷的也是等待,所有的美麗的心願,也許在期待中實現,也許在期待中破碎。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點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着一個沒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到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

戴望舒的詩歌創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詩人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就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徵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首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啓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繫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爲人的愁心的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

戴望舒之爲戴望舒,恐怕大抵是因爲《雨巷》,這並非是說他別的詩不好,或有質疑他的才華。完全是因爲這首實在是太美了,光輝太過燦爛,以致襯托得其它詩稍顯黯淡。《雨巷》就像太陽,其它月光之詩的亮竟都隱沒於烈烈陽光下了。雨巷》之於戴望舒,就像《洛神賦》之於曹子建,《滕王閣序》之於王勃,《長門賦》之於司馬相如,《再別康橋》之於徐志摩,《邊城》之於沈從文??巨擘之作,一篇足以雄踞文壇,傲視羣俠,佔分天下十鬥才之一二。

戴望舒的雨巷3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希 望”一詞用的很妙,他彷彿在懷念一位故人,他們從不認識到相知,再分離,那位姑娘走近又走遠,最後回憶起來,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那位姑娘是不是在他的生命中出現過。

顯然,在戴望舒眼中,丁香最能代表這位姑娘的性格,她像丁香一樣美麗,一樣憂愁。不錯,在那種大時代環境下,他深深地喜歡着這位姑娘,在他眼中,她身上集中這中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獨特美,她有着貴族特有的優雅與高貴,但似乎又滲透出一絲中原大地上少有的野性,

在他心中,她太完美了,以至於在多年後當戴望舒回憶起來時,連他自己都懷疑,那位姑娘,在他的生命中,是否真的存在過,他迷茫了,不過在經歷了痛苦的迷茫之後,他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需要的正是這種在迷茫中追求真理的希望與靈魂。

【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4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於白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惘的緒和朦朧的希望。本詩就是他的這種心的表現,其中織着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調。這種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的·。在這裏,詩把當時黑暗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爲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光,也沒有生機和活。而抒主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於惶惑惘心境的真實映。

在藝術,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它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

戴望舒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的形象和意境中抒。《雨巷》就體現了這種藝術的特點。詩中那狹窄沉的雨巷,那撐着油紙傘的詩,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着丁香一般憂愁的姑娘,並非真實生活本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的的抒形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了一種象徵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懷,並給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的的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裏,是既明白又朦朧,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造了象徵,象徵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徵方法抒的結果,使詩的感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餘香和回味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沉圖景,藉此構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彩的抒意境。

富於音樂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爲中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用契合內心緒節奏的音樂,傳達了行走中的彷徨、惆悵、哀怨和寂寥。音樂的追求並不是詩的終極目的,《雨巷》的音樂也不同於聞一多和徐志摩的音樂美追求,在聞、徐,有着外在形式整齊、劃一的均衡,戴望舒的音樂追求,有着更多搖曳多姿的態。難怪葉聖陶先生要感贊《雨巷》“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其實內涵的深刻理解則是《雨巷》的音樂更符合現代新詩傳達現代豐富多蘊、曲折多變的感體驗。一句話,戴望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接着聞一多、徐志摩格律詩的接力,使音樂更容易貼切自然地表達現代中的心靈顫動,意即“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精妙的去”。

這份低迴流暢、遍帶哀怨的旋律叩響了當時多少徘徊在雨巷和亭子間的舊式文的心絃,至今音韻流長: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幽怨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

消了她的氛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雨巷》

這裏,詞愈的重疊,連綿詞的復運用,構了樂段的迴旋。每節中音組的停頓和斷續的復,衍爲詩的弦律的悠長。似乎雨巷也就顯得悠長悠長,喻示着一種飽含着美的求,也喻示着無望的、長長的徘徊。開首段和結局段幾乎完整的復,達到主旋律不斷應和和首尾呼應的效果,大有曲終繞樑之感。《雨巷》以三頓詩行爲主,間以二頓詩行,皆以雙音節收尾,錯押韻,每節詩末一行以相同的腳韻呼應。間用句中韻,首尾二節重複一遍,特別是用了連續意義音節的跨行法,使音節的停頓若斷若續,使詩義的連綿與音節的迴環相應相合,同時又採用了幾組排比句,更增加了詩的音樂感。朱湘曾讚美《雨巷》兼採有西詩行斷意不斷的長,在音節比起唐的長短句來,實在毫不遜。另一首《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則很注意音韻的迴旋往復,全詩共五段,一、三、五段的前三句重複同樣的內容,只有末一句稍有變化,形復詠歎的效果。

爲了強化全詩的音樂,詩還吸取了外詩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節詩中讓同樣的字句更迭相見。這種語言的重見,復沓,像織一起的抒樂句復一樣,聽起來悅耳,和諧,又加重了詩的抒彩。在漫的自由詩和“新月派”的豆腐乾詩體盛行的時候,戴望舒送來了優美動聽的《雨巷》,雖然不能說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至少也是開拓了音樂在新詩中表現的新天地。

戴望舒的雨巷5

詩作原文

雨巷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chì)亍(chù)着,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tuí)圮(pǐ)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賞析:

《雨巷》1927年夏天,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爲象徵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纔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着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着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着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爲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鬱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啓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徵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聯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裏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爲人們愁心象徵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鑑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爲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裏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裏,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裏,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本詩巧用象徵手法,營造了一種既實又虛,朦朧恍惚的氛圍。“我”在雨巷中獨自彷徨,似乎有滿腹的愁苦,但又不願說出。

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爲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望已久的、高潔又憂鬱的姑娘,也可把其當做是詩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苦悶,對未來的渺茫憧憬。

戴望舒的雨巷6

一、 導入

01、聽歌曲《雨巷》。

同學們,在正式進入新課之前,我想先請大家聽一首歌。聽歌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聽完歌曲,教師提問:這首歌給我們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畫面?表達了怎麼樣的感情?

這首歌曲《雨巷》是根據我國現代的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同名詩歌改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歌,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通過這首詩歌到底要表達怎麼樣的感情,看看與同學們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走進戴望舒的內心世界……

02、聽歌曲《你說你最愛丁香花》

因爲你的名字就是它 多麼憂鬱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 花兒枯萎的時候, 當畫面定格的時候, 多麼嬌嫩的花, 卻躲不過風吹雨打, 飄啊搖啊的一生,

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 就這樣匆匆你走啦, 留給我一生牽掛。 那墳前開滿鮮花 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漫山遍野, 你還覺得孤單嗎? 你聽那有人在唱 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塵世間多少繁蕪, 從此不必再牽掛. 院子裏栽滿丁香花, 開滿紫色美麗的鮮花, 我在這裏陪着她, 一生一世保護她。

每當聽到唐磊演唱的《丁香花》,感受着瀰漫着淡淡哀愁的歌聲,我總會想起一位詩人,他說,他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他——就是因爲寫了這首《雨巷》而著稱的“雨巷詩人”——戴望舒。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爲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爲“雨巷詩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誌的編輯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樑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誌。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xxxx.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等詩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三、詩歌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裏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裏,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後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裏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並非那麼容易受着“欺騙”。人們讀了《雨巷》,並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這首詩發表在1928年8月的《小說月報》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學讀書時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宣傳革命,散發張貼傳單,鼓動工人,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和侵略。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進行大肆屠殺與追捕。詩人戴望舒也受到了xxxx反動派的追緝而被捕。從獄中被放出後隱居杭州,松江避難。在當時血雨腥風的年代裏,白色恐怖籠罩了全國,革命轉入了低潮。戴望舒和當時一部分知識青年一樣,感到大革命失敗以後幻滅的痛苦。心頭沉重的憂鬱,極度的苦悶,使詩人寫下了這首抒情詩。

四、整體感知

01、請同學朗讀詩歌。注意難讀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毀壞、崩塌。

太息(tai xi):嘆氣。

02、聽課件中的朗誦或教師示範朗誦。

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麼了?——美。學生齊聲朗讀,再一次感受詩歌的美。

明確:整首詩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富有美感卻又充滿着濃重憂傷的抒情意境。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首詩歌,一起感受詩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梅雨季節小巷深處的陰沉圖景:悠長寂寥的巷子,綿綿不盡的細雨,灰濛濛雨簾中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這樣的環境裏,詩人心中懷着一點朦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這究竟是怎樣一位姑娘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樣的色彩和芬芳又憂愁抑鬱。她與詩人一樣“冷漠,悽清又惆悵”。哀傷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詩中淒涼的意境更加突出。(2、3)終於,詩人期待的姑娘如夢幻般的出現了,她美麗結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詩人跟蹤而去,姑娘卻象夢幻一樣消失在雨的哀曲裏了(5,6)在最後一節裏除將“逢着”改爲“飄過”之外,詩句與音節與第一節完全一樣,詩人低迴詠唱中疊往復,一個失意者的孤獨和惆悵躍然紙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傷的,但他並沒有放棄追求,仍在繼續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五、分析詩歌意象

1、找出意象。

這首詩歌寫的比較朦朧,詩裏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詩人的情感,內心情緒總要藉助一定的載體來宣泄,而這些載體就是我們需要找出的意象。

意象 背景道具 油紙傘 雨巷 丁香 籬牆

人物道具 我 姑娘

2、分析意象。

01、油紙傘:

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爲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02、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03、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繫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爲什麼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愁品。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爲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着美麗、高潔、冷豔、哀婉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

李商隱《代曾》詩: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許邦才《丁香花》詩:蘇小西陵踏月歸,香車白馬引郎來。年曾綰同心結,此日春風爲剪開。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爲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04、籬牆:

這個籬牆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淒涼的氛圍。

3、討論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徵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爲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麼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着什麼?

教師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着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着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悽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徵着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詩人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