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教材簡析

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鄉愁教材簡析

【教材簡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以獨特的視角,滿含深情地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國、盼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時代烙印。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將飄渺抽象難以捕捉的思鄉愁緒變爲具體可感的形象。詩歌充分運用了比喻、對比、反覆等修辭手法,語言新奇樸實,結構勻稱,低迴婉轉,具有很深的藝術感召力。

【教學思路】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技巧,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情感。

⑵理解詩人以獨特的意象抒發思鄉之情的手法及藉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

⑶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通過誦讀、體味,準確理解詩歌主題。

⑵發揮想象和聯想,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時代、地理條件下產生的思念之情。

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崇高感情。

4、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5、教法選擇:

誦讀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探究法等。

6、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播放音樂《鄉愁四韻》)

學生暢談曾經離開家的感受,引導學生初步體會遊子的思鄉之愁。

二、簡介作者,瞭解背景(大屏幕顯示)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離開大陸,現居臺灣,是臺灣當代著名詩人、詩評家。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共40餘種。

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鄉愁》寫於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幾乎隔絕。這是他衆多鄉愁詩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首詩。

三、感知·探究

1、讀──領略詩歌的韻律美:

⑴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詩歌的朗誦技巧:

要讀好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技巧方面,還要注意語速、節奏、輕重音。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應該是憂鬱深沉,語速應該是深沉舒緩。

(教師範讀,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⑵學生自由誦讀、反覆體味,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

(大屏幕顯示:詩歌節奏的劃分)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ya)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