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花源記(張長)

幼時讀《桃花源記》很快就能背誦,原因是陶淵明把位於湖南武陵源的這個地方寫得美。“世外桃源”從此成了一個形容詞,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

新桃花源記(張長)

改革開放,旅遊成了熱門產業,很多地方競相推山“桃花源”以吸引遊客。最富誘惑力的當然是故事發生地——湖南桃源縣的“桃花源”。2002年,雲南各媒體又紛紛報道文山州廣南縣發現了一個叫“壩美”的“世外桃源”,說那景觀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完全一樣。又是新聞炒作。我一笑置之。但遊過壩美的人說壩美確實很美。我這纔來了興趣。2008年夏天,終於有了這樣的機會去印證——確切說,是以《桃花源記》的標準去挑剔這個叫“壩美”的“世外桃源”的。

車離廣南約30公里計至壩美,進山即聞水聲潺湲,步行十來分鐘到一溶洞口,有一條就叫“壩美河”的暗河從中流出。溶洞高約30公尺,往裏看,沒有溶洞裏通常都安置的彩燈,黑暗而幽深,不是五顏六色的招徠,而是一種挑戰:敢進這黑咕隆咚的洞子麼?裏面是什麼?湍流?礁石?大蝙蝠?蛇?一種欲窮根底的探知慾望驅使着你——進!便穿上救生衣,登上一條可容4個人的小黃瓜船,看船工一篙一篙地撐着水中的礁石或洞壁上的岩石慢慢進去。最後一縷光消失了,眼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耳邊只有竹篙點水的聲音,我陡然產生一種地穴探險那種緊張的快感。有人聲傳來。對面來船了,卻各行其道,互不碰撞。俄爾,見乳白色光如晨曦,三五篙後,一片蒼翠欲滴的綠色撲面而來,壩美到了!

在這裏,暗河山洞變成明河,蜿蜒穿過一個很小、很綠又水汪汪的小平壩,平壩周圍是桂林般的山峯,卻又不孤立,在底部迎着,環成一圈,宛如一個翡翠瓶子。壩美河在那一頭又鑽進另一個溶洞淌到外面去了,壩美便成了只有通過暗河才能進山的獨特地理構造。

站在山洞的地方,迎面是兩輛水車,悠閒而又優雅地轉着。遠遠的就看見幾棵老榕樹濃蔭匝地。走過一座小橋,沿山一條小徑,路邊種滿桃樹,是結果的季節,有嬌小嫩綠的小桃掛滿樹上,春天,我相信定會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沒有桃花,怎叫“世外桃源”?

然後沿山路往前走。一隻小土狗見有陌生人來歡快地叫了兩聲便朝前領路,應答的是中午的雞鳴。雞們相互招呼着在草地上刨蟲子吃,微風過處一陣陣稻花的香氣撲面而來,放眼整個小平壩里正在揚花的水稻一片蔥蘢。一直伴着我們的那條暗河這時纔看清她原來是那樣婀娜多姿,在這個小平壩裏溫柔地扭擺着,把翡翠似的田野一分爲二。河裏有人在撒網捕魚,有精光的孩子歡笑着在嬉水,濺起的水花和撒出去的尼龍繩網在陽光下白銀似地閃了一下又落下去了。山路邊是那個叫“壩美”的壯族小山村,一幢幢壯族的吊腳樓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下,有老人在納涼,旁邊一個婦女緩慢而專注地繡着壯錦,並不在意她附帶擺着的小燒烤攤子,彷彿那只是生活的裝飾。同行的突然驚叫了一聲,原來是一羣八哥嘰嘰喳喳地掠過頭頂,約十來只。他說這輩子只見過單獨關在籠裏的八哥。可憐年過花甲,成羣的八哥才第一次見到。

站在吊腳樓上,看遠山近樹,一頭黃牛躺在草地上舒適地反芻磨牙,不時從小路上走過的壯族同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如果不知道這是壯族地區,人們穿的是少數民族服裝,真以爲是不是進入了時空隧道,回到幾千年前秦人避亂時的那個桃花源?同行的朋友說,要是再早幾年來,還能聽到壯歌,那種原汁原味的`多聲部合唱,柔柔的,就像壩美河水。

“我們要在這裏建一個客棧,集餐飲、娛樂爲一體……”“我們要在這裏開闢一個廣場,表演……”“我們還要……”一個已獲得壩美50年經營權的老闆抑制不住興奮地介紹着。

“污水怎麼處理?”我冷冷地問了一句。他一時語塞。

“鄰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也許,正是這奇特的地貌讓壩美到2002年才爲人所知。可才一露面,這個清純得一塵不染的農家少女就被許配給一個老闆。老闆要爲她穿金戴銀,老闆要爲她濃妝豔抹。

想到那亙古黑到如今的溶洞裏開始出現五顏六色的燈光,想到被改造得不倫不類的吊腳樓上閃爍着曖昧的霓虹,想到打魚的像機器人般在表演,想到迪廳裏震耳欲聾的金屬搖滾代替四野的天籟,想到碧波盪漾的壩美河上開始浮起千萬年都不曾見過的塑料袋、泡沫、糞便、水葫蘆,最終進洞時彷彿進了一條陰溝,我不寒而慄!

有沒有辦法保護住這最後的淨土,制止住即將開始的壩美大規模開發?可朋友說,“這是螳臂當車”。他與我一樣悲觀。

那麼我只有說:如果你膩煩了燈紅酒綠噪音廢氣,想看一下原生態的壩美,到這真正的世外桃源去淨化一下自己的身心,就快點去。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