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優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關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優秀的教學設計

1、瞭解王勃的相關文學常識;流利並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熟練背誦、默寫。

2、反覆品讀,細細品味詩句的含義,理解作者對朋友的真摯情感;感悟詩中濃濃的摯情,樹立正確的交友觀。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古人對於離別是很傷感的,送別是鄭重其事的。那時候,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能否再見很難說,人們如此重視離別時可以理解的。士大夫階層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贈,還常常寫詩文送給行者或留給居者,藉以抒發別情或者相互勉勵和安慰。所以在古代詩歌遺產中,送別的作品有相當大的數量。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這是一首抒發離別之情的五言律詩,本篇爲唐代贈別名作,是王勃在長安送友人去四川時所寫。杜少府,作者的朋友。少府,官名,縣尉的別稱。之,。蜀州,地名,今四川。

2、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時諸王好鬥雞,他爲沛王寫了向英王雞挑戰的檄文,觸怒唐高宗。後任虢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爲清新。

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一起倡導文學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3、學習生字:城闕(què) 宦遊(huàn) 歧路(qí)

4、教師範讀、領讀,學生自由讀。

三、品味感受:

1、“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聯點出了送別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方。兩個好朋友即將分別兩地,爲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調。詩人出於對朋友的依戀和關心,借描寫兩個地方的形勢與風貌,在展現雄渾開闊的境界中隱含着依依惜別之情。

2、“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頷聯寫勸勉友人,不作哀傷之別,同時也是自勉,既蘊含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頸聯抒寫真摯的友情,勸慰杜少府不要爲遠離朋友而傷感,因爲山高水遠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語言形象凝鍊,飽含深情,富有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的傷感,代之以豁達的感情,給友人莫大的安慰鼓舞。

4、“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尾聯,以“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互勉。勸友人要心情舒暢地到任,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樣哭哭啼啼,沾溼佩巾。

四、合作探究: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這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比較一下,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上有什麼不同?

明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對將要離別的友人是寬慰和勸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一種豁達的態度,詩的格調比較昂揚。《淮上與友人別》就近寫景,情景交融,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愁上心頭的惜別,詩風比較細膩、哀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明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度。

五、教師小結:

這是一首贈別詩,寫詩人對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摯的友情,表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樸素無華,自然流暢,用質樸的語言寫壯闊的胸襟,於質樸之中蘊含警策,在豪語之中含關懷體貼,讀來親切感人。

六、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寫景離別——離情別意——心胸豁達——情深意長——依依惜別,互相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