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配樂朗讀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的記事錄,本文被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2017版)[。這篇說理短文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敘述了三種尋找河中石獸的看法和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

河中石獸配樂朗讀

河中石獸

清代: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ɡ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爲/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爲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衆/服爲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爲坎穴xué。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裏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譯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裏,兩隻石獸一起沉沒於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後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爲石獸順着水流流到下游了。於是划着幾隻小船,拖着鐵鈀,(向下遊)尋找了十多裏,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着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鬆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着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爲(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着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爲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衝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衝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於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裏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文章寓意

《河中石獸》是紀昀(jǐyún)(紀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裏掉了石獸,因爲水的衝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慮問題時,要從表到裏分析原因,得出正確的解決根本方案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着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牀形態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實踐出真知。 3.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啓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儘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