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案(15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孫權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孫權勸學教案(15篇)

孫權勸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峯,暢遊知識的海洋。“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學習需“勤奮”的真理。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學習”這個話題的文言文。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

(1)司馬光,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聽完範讀後,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

2、對着課文註釋和工具書來理解課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討論研究,自讀理清課文情節。

◆在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譯,可以採用意譯的方法來完成,即:翻譯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後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

◆以“提問”形式,落實文言實詞、虛詞和重點語句的大意。(板書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請位同學複述故事大概內容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一次理清課文。

4、把本文改編爲課本劇,請四位同學上臺表演。(課前已做好準備)

三、課文研析

※根據“自學導題”,以討論方式自學課文。

(1)孫權爲什麼要勸說呂蒙學習?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孫權是怎樣對呂蒙進行勸學?

(3)本文是怎樣證明呂蒙學有成就的?採用了什麼手法來證明?(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側面描寫

(4)試分析課文人物形象。(孫權—關心部下、耐心規勸,呂蒙—虛心接受聽取別人的意見)

(5)這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深刻意義?(通過這則故事可以告訴我們開卷有益,學習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擴展訓練

※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並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五、總結

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大家談得非常好。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學習本文後,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孫權勸學教案2

一、教學設想

本文是歷史典故,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以往的教學中,多以教師翻譯課文,總結中心思想,學生記憶文言詞語作爲主要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指導下,將本課設計爲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多角度挖掘文章內涵爲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爲輔的教學形式,以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學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2)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3)使學生懂得“好學”的重要性。

二、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師:想必同學們都看過《三國演義》,誰能說出裏面稱霸天下的三個梟雄?

生:(不難回答)

師:他們是: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個人不僅僅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思想家。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孫權手下有一個草莽英雄呂猛,英勇善戰卻不習文,後經孫權勸告,成爲學識英博之士。孫權究竟是怎樣勸學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補充完整。

(二)、學生自讀課文

可結合課下注釋,利用工具書或小組討論理解文意,掌握課文的整體內容。對學生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詞語,可採用小組互相提問的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識。

(三)、探究課文內容

1,孫權是如何勸學的?

2,呂猛是如何做的?

3,魯肅爲什麼與呂猛“結友”?

(這些內容的理解也可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語言,神態,動作,並可加以適當的發揮,進行表演。在編寫劇本,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深入研究課文,同時,表演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暢談感受

1,呂猛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2,試將本課與《傷仲永》作比較,一個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個幼年不學,毫無所成。談談你的看法。

3,你是怎樣看待學習的?

四、作業

日記中寫寫學後感。

孫權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爲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瞭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爲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爲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爲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爲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爲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爲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