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勸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把握主題;準確翻譯文言詞句

2、技能目標: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2、學習文中呂蒙刻苦學習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

教學難點 合作探究文中語言,體會人物特點。

 學情分析

學生掌握文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翻譯課文,課件。

教學過程:

結合學科特點,體現單元組教學環節,學習內容,時間預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自主學習設計,問題探究,單元組合作,同層競爭,人人蔘與,精講足練,聯繫實際,點撥昇華,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導入新課,同層展評:朗讀課文,並流暢準確的翻譯。(5分鐘)

 二、結合學習建議,學生自主學習:(10分鐘)

1、朗讀課文,理清故事發展脈絡,把握主題;

2、準確翻譯文言詞句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體會對話描寫的作用

 三、學生同層交流,小組展示、質疑問難(10分鐘)

四、師生共同探究,構建知識體系。(15分鐘)

(一)關鍵詞句的翻譯

1、關鍵詞語:

當塗:當道,當權 豈:難道

邪 :相當於“耶”表反問語氣 “嗎”

但:只 見:知道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或謀略

關鍵語句

1)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蒙以軍中多務辭

2)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我難道想讓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麼晚啊!”

3、積累成語:(2分鐘)

吳下阿蒙: 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把握主題

理清文章發展脈絡

1、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b.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c. 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學法指導:再細讀課文後完成。

總結:文章圍繞學展開,出現的三個人物分別是:

孫權 學--呂蒙 學—魯肅 學

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進行人物的表達的?

2、孫權的話表現了對呂蒙的什麼態度?從文中找出,仔細分析

3.呂蒙讀書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4.結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猜一猜呂蒙說這話時,是什麼語氣和心情?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總結一下人物形象嗎?

(四)拓展延伸:

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五)、當堂檢測(5分鐘)

(六)、作業設置:(1分鐘)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遷移一;

選作:能力遷移:二

 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勸) (肯學) (愛才)

吳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啓示:肯學、勤學

寫法:對話描寫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爲:認爲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就(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學設計(B)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I.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爲讓人“刮目相待”的?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爲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因爲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說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孫權動學

《資治通鑑》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三)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

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課型、課時:新課 1課時

教學手段:

黑板、粉筆和投影片

教學設想:

1、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一、導語設計:

師:這幾天有個難題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幫我想想辦法麼?

師:什麼事呢?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

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教師向學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學生求知慾。)

師: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來說說? 學生回答。

( 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益於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之進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簡介

1.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孫權(182~252)字仲某,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3.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軍師。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以史實爲緯,以年月爲經,按時代順序記錄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長達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有鑑於往事,資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爲皇帝提供統治人民的歷史經驗。

三、竟讀課文

師:現在請大家各自大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同時結合註解瞭解文章大致內容。

師:剛纔大家讀過課文了,現在把書合上,看投影,然後各自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不錯,現在能不能對着無標點符號之課文大聲、流利學生讀課文?投影片展示無標點符號之課文,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教學千法讀爲本。讀會字音、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學生單讀、小組齊讀。 (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四、合作探究、質疑問難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藉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瞭解課文內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

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說說?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

(以學生自讀、發現、討論的活動爲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1、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每組確定一中心發言人,展開比賽,看誰翻譯的最準確。

2、搶答題,詞語解釋選擇正確的一項。

3、提示古今異義現象。

4、揣測人物語氣。

五、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心理並未直接表現出來,現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麼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麼樣?小組內先試試。

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

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爲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和心態如何?

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言。

(本環節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藉此深入瞭解課文意蘊,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

地。讓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六、聯繫課文,延伸拓展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爲了什麼呢?難道說只是爲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爲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啓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鑑?

師:現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試着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

師:我們應該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着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麼新問題呢?比方說大家有興趣瞭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麼?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後讀讀《三國演義》,從中瞭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一環節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爲了不教。)

七、小結

師: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說出來,我們共同分享?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發言。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並昇華德育教育。

八、作業

師:課後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爲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麼,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爲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板書設計: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學習的必要性

正面描寫 現身說法 學習的可能性

魯肅言行 結友而別側面烘托

(板書主要內容,儘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瞭然。)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爲:認爲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爲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 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一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一就學+議論一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爲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爲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表達丁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爲“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儘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爲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請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鑑》

勸學:辭一就 (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 (驚異、讚歎)

何見事之晚 (自得、自豪)

教學設計(B)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H相待”兩個成浯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 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 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主、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孫權勸學”。

L 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爲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爲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語文教案-23 孫權勸學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因爲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沒有直接表現呂蒙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言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說明:呂蒙的“自豪、 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非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淡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於、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 熟讀課文,藉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並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內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3、 結合文章內容,思考課本“問題探討”第1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爲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我們不僅現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麼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二、解題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爲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三、簡介《荀子》及作者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四、整體把握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並找出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5)、輮以爲輪

(6)、雖有槁暴

(7)、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8)、君子生非異也

3、教師作朗讀提示

爲了突出強調,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後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並且“學”後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指定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五、具體研習

(一)研習第一段。

1、誦讀第一段,討論並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譯:即使又曬乾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爲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4、歸納“於”的用法。

5、討論。

這一節作者是怎麼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6、學生齊讀第一段。

(二)研習第二段。

1、誦讀第二段,討論並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跂:提起腳後跟。致:達到。絕:橫渡。假:憑藉。

4、歸納“而”的用法。

5、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請同學翻譯)

6、討論。

這一節作者是怎麼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7、學生齊讀第二段

(三)研習第三段。

1、誦讀第三段,討論並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焉:。之:。

4、討論。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5、學生齊讀第三段

六、問題探討

荀子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爲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麼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七、課堂小結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麼學習什麼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着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着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覆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3、完成《學習與評價》第25-26頁,第5-6題。

九、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瞭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通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爲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於孫權,我們瞭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瞭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鑑》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註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羣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瞭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麼神態、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麼語調,語速,讀出什麼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係;蒙、肅皆爲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 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繫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關鍵字詞,積累並運用成語,順暢翻譯課文,理解故事內容;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抓住具體的描寫手法,揣摩人物生動的形象,在自主質疑和合作探究中分析文章特色;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悟文章中小故事蘊含的深刻大道理,從中受到教育啓示。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想象揣摩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以及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分析形象;難點是鑑賞詳略得當、側面襯托以及即事說理的藝術特色。

二、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內容簡單易懂,注重以對話表現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培養學生簡易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範本。文章主要寫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進長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即事說理,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讀書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引導意義。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後,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能夠感受到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他們常常認識問題還不夠全面,又側重於感性認識。所以還需進一步加強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內涵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和翻譯好課文,並通過朗讀、質疑探究瞭解文章的創作特色,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與心理,並獲得思想上的啓迪,以培養認知感悟和理解鑑賞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趣感知

師: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曾這樣評價過一個人,“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曹操也曾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那你們知道這位備受衆人稱讚的人是誰嗎?――對,他就是三國時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可能,我們更多的是瞭解他作爲帝王霸氣的一面,那麼他在生活中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

(師板書課題)

(二)朗讀成誦,文從字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並板書文中認爲難讀的字音,大家齊動手解決。

學生板書: 卿(qīng) 豈(qǐ) 邪(yé)

遂(suì) 孰(shú)

(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預習課文時應養成查找工具書和看課文註釋的習慣。)

2.學生試讀課文,教師範讀,師生齊讀。

3.落實翻譯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根據課下的註釋,小組合作翻譯課文;先把自己認爲不好翻譯的詞句小組討論解決。如果小組內還不能解決,請做好記錄,一會兒提交全班討論解決。

(教師巡迴指導,生合作解疑)

(幻燈片明確)

當塗:當道;當權。塗,通“途”――注意通假字。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專攻――注意一詞多義。

邪:通“耶”,反問語氣詞表示“嗎”――注意語氣助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注意成語的解釋。

師生共同總結方法:藉助註釋第一招,古今詞義需比較;一詞多義細選擇,語境推斷最重要。(生齊讀,強化記憶,掌握方法)

(三)質疑解惑,理解課文

假設你把同學們當作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你有哪些問題不明白,請教一下他們。

生:(1)司馬光先生,您寫的是孫權勸學,爲什麼還要寫魯肅贊學呢?

明確:(抓住文章主題,重在一個“勸”字。孫權勸學的描寫詳細具體,看似魯肅贊學多餘。其實寫魯肅的贊學,有着多重作用。一方面,文章如只到“蒙乃始就學”,何以見呂蒙的長進,進而體現呂蒙的善學以及孫權的善勸呢?這是側面襯托的作用。另一方面,魯肅贊學還使得文章故事更加完整,搖曳生姿,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給人啓迪。)

(2)您爲什麼不具體地寫呂蒙是怎樣勤奮刻苦學習的呢?

明確:(寫魯肅贊學已經體現了故事的完整性,如果還要寫呂蒙是何等的勤奮好學,未免重複多餘,而且使得故事流於俗套,沒有趣味性。只寥寥一筆,不僅承上啓下,更顯得詳略得當,體現了高超的敘事藝術。)

(3)您爲什麼結尾又寫了魯肅拜見蒙母並與呂蒙結友呢?

明確:(寫魯肅拜見蒙母,不僅體現呂蒙因爲讀書變化很大,說明孫權勸學的成功,還能表現出魯肅的.敬才和愛才的美好品德。具有教育啓迪意義:讀書可以改變自己,贏得他人的認可和敬重。)

……

(四)情景再現,分析形象

1.設計獨白,情景再現

再次深入文本,仔細琢磨人物見面時的神態、動作,爲人物內心獨白設計畫外音,即興表演,再現故事情景。

(1)分小組討論。

(2)師點撥指導。

讀出語氣和感情: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既關心又嚴厲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驚訝又讚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得

……

(3)小組代表分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師:你們表演得真精彩,給自己點掌聲吧。可見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作者描寫手法多樣化運用的結果。

2.隔空送話,分析形象

師:之前問了司馬光那麼多的問題,文中的人物該生氣了,我們也來說說他們吧,結合文中他們的對話,我們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他們。

生:(1)孫權你真是一個好學,愛才的好君主。

(2)呂蒙你真是個勤學、虛心的好青年。

(3)魯肅你真是個愛才、敬才的好將領。

……

(師相機板書關鍵詞語)

(五)小結全文,感悟啓迪

師:呂蒙由開始的“吳下阿蒙”到後來魯肅對他的“刮目相待”這一變化的原因就在於――(學生:――學習)。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呂蒙一樣,做到“好讀書”“讀好書”,有一天讓別人也都對你“刮目相待”。這是司馬光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筆:聯繫《傷仲永》一文,對比閱讀,你有什麼感悟呢?

附: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善勸 自信 愛才

好學 勤學 敬才

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聯繫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

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並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鑑》應該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瞭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並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下面,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並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總的指導)

六、分析人物形象。

瞭解了課文之後,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爲什麼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麼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爲單位討論)

孫權——

呂蒙——

我們在《最後一課》中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着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

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爲《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爲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後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後,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爲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後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塗---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瞭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瞭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於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麼

通假字:

① 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於“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爲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後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爲藉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爲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裏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穫。”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爲什麼這麼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爲什麼看清事物這麼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爲好友,然後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爲什麼“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爲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樣的啓示?

呂蒙-――當塗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於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