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教學案例

引言:《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後會同詩人一樣,愛上這湖光山色。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學案例,歡迎大家閱讀!

《錢塘湖春行》教學案例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瞭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2 品味語言,體會詩詞意境

二、 過程與方法

1 有感情的反覆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 對古詩詞知識方面的知識用啓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3 背誦詩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還停留在小學要求背誦的階段,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範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並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品味語言

2、體會意境

二、難點

1、品味詩歌優美語言

2、體會詩歌意境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導入課文

蘇軾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美麗的神韻,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吧!(多媒體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

<2>自主學習

A: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讀音、節奏、停頓等

2、自學詩歌,完成下列各題(學生通過朗讀、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題)

3、背誦詩歌,教師抽查

4、瞭解並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查詢資料等方式對作者和寫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給下列加橫線的注音

啄春泥( ) 沒馬蹄( ) 白沙堤 ( )

6、文學常識填空

《錢塘湖春行》選自《 》,作者( ),字( ),晚年又叫( ),( )代著名詩人,著有《 》。

7、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的意思

幾處早鶯爭暖樹( )

淺草才能沒馬蹄( )

最愛湖東行不足( )

B:細讀詩歌,品味鑑賞

8、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這首詠西湖的.詩,形象地描繪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繞湖而行,從( )到( )最後到( ) ,對沿途的景物展開描寫,描寫中還選擇了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 )、( )、( ),從而突出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徵。

10、“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兩句詩體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活動3【練習】

<3>歸納總結

總結《錢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動4【測試】

<4>自我檢測

對這首詩歌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錢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寫了對錢塘湖美麗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華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把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裏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感嘆

活動5【作業】作業佈置

附錄:《錢塘湖春行》詩歌賞析

白居易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啓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爲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爲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裏,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