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鑑賞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衆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駱駝祥子》鑑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駱駝祥子》鑑賞

《駱駝祥子》鑑賞 篇1

主題思想

《駱駝祥子》的主題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勞苦大衆的悲苦命運是共同的。舊中國的軍閥勢力,爲了搶奪利益而引發戰亂,人民生活困苦,處於社會底層的祥子等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辛。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是造成祥子悲慘命運的根本。《駱駝祥子》通過人力車伕“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的遭遇,證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裏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鬥來改變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說刻畫了許多像祥子一樣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戰亂導致家人離散而不得不相依爲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負,有的爲養活兄弟而出賣肉體。社會底層的勞苦大衆的悲劇是整整一個時代的悲劇,身處其中的每一分子到頭來都逃脫不了祥子一樣的命運,除非他們認清楚自己的現狀,聯合起來推翻那吃人的社會與制度。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破產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的沉淪,因而祥子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包含着更爲深刻的文化和時代因素。

作者帶着對民族、文化的出路的關切來剖析祥子的命運,既從傳統文明中的積極因素出發批判現代畸形文明的負面效應,爲傳統美德的淪落而痛惜,又不滿於祥子身上所積澱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詛咒那個“把人變成鬼”的黑暗的社會和制度,又痛心於無知、愚昧的善良民衆在病態的舊社會的墮落。

作品創作

一、突出祥子的好人性格

《駱駝祥子》文本中,初進城的祥子幾乎是完美的,是個絕對好人,他善良、勤勞、堅毅,並且又有着強健的身體和明確的生存目標。正如作品所寫:這個小夥子“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和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祥子不僅有充滿青春活力的健壯外表,而且有一個勞動者、一個淳樸農民的善良本性:“他不怕吃苦,也沒有一般洋車伕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他知足、不爭,拉車從不與別人爭生意,有時候甚至不肯要價,只說聲“坐上吧,瞧着給”;他對生活的要求十分簡單,他不吸菸、不喝酒、不近女色,甚至連包好茶葉也不喝,爲的是每月能多攢下倆錢。同時他也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然後做個獨立的勞動者。他知廉恥、明善惡,在第一次丟車後,他爲再買車拼命搶活,落得一片罵聲時,心裏很慚愧。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摔了曹先生後,他是那麼內疚並主動辭職承擔自己的責任,希望自己能夠補償曹先生的損失。

二、突出社會現實的不合理

祥子是個絕對的好人,同時他的生活願望又是那麼普通,但是這樣的祥子在當時的社會裏卻無法生存。爲此,作品設計的四個關鍵性情節決定了祥子的悲劇,它們分別是被軍閥搶劫、被孫偵探敲詐、被虎妞強行佔有以及小福子的死亡。作品設計的其他情節,比如夏太太勾引祥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醜惡腐爛。這些都是社會外部環境的因素,是社會現實,把祥子逼到了絕路,使他墮落。

老舍先生談到《駱駝祥子》的創作時強調:他所要觀察的不僅是車伕的一點點的浮現在衣冠上的、表現在言語與姿態上的那些小事情,而是要由車伕的內心狀態觀察到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車伕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與生命上的根據。老舍試圖找到其根源,通過寫出勞苦社會好人沒好報的故事,質問“好人”所生存的社會環境。

老舍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在小說中感慨萬分地說出“一個拉車的,要立在人間的最低處,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擊打”,道出了祥子的毀滅與整個舊社會有着莫大的關係。縱觀祥子生活的社會現實,既有反動統治下政治的黑暗、時局的動盪;又有戰亂、天災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擠壓,致使下層勞動者生活在罪惡的地獄裏。祥子的形象,是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層面上、在他與各種社會力量的複雜關係中凸顯出來的,他的悲劇是社會的產物。作爲一個農村破產的失地農民,想要實現在城市擁有一輛自己的洋車做一個自食其力的獨立勞動者的夢想,在當時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簡直比登天還難。黑暗的社會環境終究擊垮了祥子美麗的夢想。祥子的悲劇就產生於他生活在地獄般非人的環境裏,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運搏鬥,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化爲泡影,惡劣的社會毀滅了一個人的全部。

《駱駝祥子》對社會的批判,是以人爲本的社會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對於摧殘人的社會進行無情的否定。

作者開篇寫道:“祥子,不是駱駝,因爲‘駱駝’只是個外號。”“駱駝——在口內負重慣了——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還須極小心的慢走,駱駝怕滑;一汪兒水,一片兒泥,都可以教它們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駱駝的價值全在四條腿上;腿一完,全完!”老舍把祥子比喻成駱駝,對駱駝的描寫不是純客觀化的,而是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駱駝的性情、駱駝的脆弱折射了祥子的命運。祥子爲卑微的生活苦苦掙扎,他是那麼不起眼,“不但吃的苦、喝的苦,連一陣風、一場雨,也給他的神經以無情的苦刑”。儘管他身上沾染了各種各樣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有時甚至是可恨可憎的,但所有的那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生活的風雨刻印出的深深印記。

祥子與虎妞之間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婚姻,他們之間的衝突,帶有人性、文化的複雜衝突。作家老舍沒有深入地開掘,而是以平庸的“平民思想”價值尺度去進行單純的道德判斷,把虎妞看作是非道德的黑暗社會的一部分,是造成祥子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虎妞也就成了被老舍醜化的一個市民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老舍對虎妞進行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醜化。虎妞相貌醜陋,是個38歲的老姑娘,而且雄性化。虎頭虎腦,黑鐵塔似的,長着虎牙,這是老舍對虎妞身體的醜化。道德上醜化則是:流氓成性、引誘祥子、威脅逼迫祥子結婚、不是處女等,特別是用枕頭裝成懷孕,更是極端化的筆法。在作者筆下,虎妞完全是潑婦流氓。

在祥子與虎妞的婚姻生活之中作者完全把虎妞寫成了一個好吃懶做的婦女。而正是由於這種好吃懶做,才導致虎妞的難產而死。特別是,老舍把祥子與虎妞結婚以後的正常的性生活,看作是骯髒的、不潔的,是對祥子的肉體摧殘,譬如,新婚第二天,祥子很早就起來,然後去了澡堂子,要把女人的骯髒洗掉。作者還一再強調性對祥子的肉體摧殘,認爲性生活對勞動者身體具有破壞性,譬如,結婚以後,祥子拉車就沒有力氣,弓腰駝背等。最後,虎妞死了,祥子什麼也沒有剩下。老舍在這裏告訴讀者的是,女人是禍水,只能給人帶來災難和不幸。後來的夏太太,勾引了祥子,祥子面對夏太太的時候,只覺得她和虎妞是一路貨。作品中的女人,都是男人的災星。

虎妞固然有缺點,她沾染了市井社會的流氓氣;但是,她又有勇敢、可愛,精明強幹的一面。虎妞首先是職業女性,是一個女強人。虎妞雖然在家裏,但不是一般的家庭婦女,而是企業管理者,是城市的白領階層,帶有女強人的性格特點。在工作上,她具有管理才能和經營意識,她有能力管理車廠。她父親主外,她主內,把車廠管理得有條不紊。在和祥子結婚以後,虎妞也並沒有喪失職業女性的思想性格,譬如,她要買幾臺車,租出去,吃車租,而不喜歡祥子拉車賣苦力,可以說她是靠管理掙錢。

虎妞對祥子的愛情,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具有一定的個性解放的'意義,或者可以說,是市井社會中自發的個性解放精神。虎妞對祥子的愛情雖然手段上卑劣,但是感情上卻是真誠的、是義無返顧的。虎妞告訴祥子,怎樣去先認劉四爲乾爹,然後一步一步地實現他們的愛情,這些都體現了她的真誠。她寧可和父親決裂,也要死心踏地地和祥子生活在一起,這種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結婚以後,她全心全意地關心、照顧祥子。

在家庭生活中,虎妞未必就是一個壞妻子。虎妞有追求世俗的幸福生活的渴望。自己給自己操辦結婚大事,租房子、裝修房子,都是虎妞一個人張羅。同時,虎妞也有婦女的勤勞,她也並不是好吃懶做的,她總是把飯菜都作好,等着祥子回來吃。過節就張羅着煮元宵、包餃子、逛廟會、燈會等。新婚她要祥子好好休息,要祥子陪她上街。這一切,都是市民社會的生活追求。但是,在老舍看來,這些卻是貪圖安逸的腐敗生活。

祥子與虎妞的衝突,更多的是農民與市民的衝突。祥子雖然生活在城市裏,但是他的心態和價值觀念完全是農民的心態和價值觀念。“一方面祥子完全失去了與農村的聯繫,而且再也不願與之發生任何聯繫了,另一方面他又沒有紮根於城市生活,甚至還不知道與新的社會環境建立應有的聯繫”譬如祥子既拒絕了劉四主動借錢給他買車的建議,也拒絕高媽給他的放貸、儲蓄和起會的建議,堅持靠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這些地方雖然可以看出祥子的質樸,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體現在他身上的那種農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觀念,以及他與城市生活的隔膜,對商品經濟的無知。祥子是一個“在新的環境裏還能保留着舊的習慣”的人,而由“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

“如果祥子真的把錢存進銀行或放了債,那麼孫偵探的訛詐也不會對祥子造成致命的打擊;如果祥子真的聽從虎妞的安排坐吃車份子,那麼祥子的身體也不會因飽受烈日、暴雨的打擊而衰竭”。

在祥子與虎妞的衝突中,其實有着更爲深刻的文化、人性的含義。但是,老舍卻沒有深入挖掘,而是以那種素樸的膨脹的平民意識,對這種衝突進行了簡單的道德評判。老舍當時完全站在農民、底層市民的立場上,對於虎妞缺乏應有的理解和認同。這樣,虎妞作爲中層市民就成了“惡”的化身,而祥子作爲底層貧民成爲了“善”的化身。在善與惡的兩極對立中,老舍把自己的愛都給了祥子,而把自己的恨、憎惡都給了虎妞。這樣虎妞就被老舍漫畫式地醜化了,她成爲黑暗社會的一部分,成爲祥子悲劇的最重要的社會原因之一。

作品中祥子形象意義,就在於體現老舍對普通人的悲憫、關懷,對於不合理的社會批判,體現了老舍的人性關懷。

《駱駝祥子》鑑賞 篇2

祥子每天放膽地跑,對於什麼時候出車也不大考慮,兵荒馬亂的時候,他照樣出去拉車。有一天,爲了多賺一點兒錢,他冒險把車拉到清華,途中連車帶人被十來個兵捉了去。這些日子,他隨着兵們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們的東西,還得去挑水燒火喂牲口,汗從頭上一直流到腳後跟,他恨透了那些亂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滅了。

一天夜裏,遠處響起了炮聲,軍營一遍混亂,祥子趁勢混出了軍營,並且順手牽走了部隊丟下的3匹駱駝。天亮時,他來到一個村子,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駱駝賣給了一個老頭兒。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裏躺了3天,在說夢話或胡話時道出了他與3匹駱駝的關係,從此,他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祥子病好以後,刻不容緩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頭,換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頓飽飯,便進城向原來租車的人和車廠走去。

人和車廠的老闆劉四爺是快70歲的人了。他在年輕的時候當過庫兵,開過賭場,買賣過人口,放過閻王債;前清時候打過羣架,搶過良家婦女,跪過鐵索;民國以後,開了這個車廠子。他在車租金比別人貴,但拉他車的光棍可以住在這兒。

劉四爺只有一個三十七八歲的女兒叫虎妞。她長得虎頭虎腦,雖然幫助父親辦事是把好手,可是沒人敢娶她作太太。劉四爺很喜歡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愛這個傻大個兒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車廠以後,受到了虎妞的熱情款待。祥子把30元錢交給劉四爺保管,希望攢滿後再買車。

祥子沒有輕易忘記自己的車被搶的事。一想起這事,他心中就覺得發怵。他恨不得馬上就能買上一輛新車。爲此,他更加拼命地掙錢,甚至不惜去搶別人的生意。祥子在楊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氣,只待了四天就離開了楊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車廠已經是晚上11點多。劉四爺離開家走親戚去了。塗脂抹粉,帶着幾分媚態的虎妞看見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裏去。桌上擺着酒菜。虎妞熱情地勸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覺得這時的虎妞真漂亮,不知怎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後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難過,並且覺得有點危險。他決定離開人和車廠,跟劉四爺一刀兩斷。

在西安門,祥子碰到了老主顧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個車伕,祥子便高興地來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氣,祥子在這裏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溫暖、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去買了一個悶葫蘆罐,把掙下的錢一點兒一點兒往裏放,準備將來第二次買車。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現在祥子面前,指着自己的肚子說:“我有啦!”祥子聽後驚呆了,腦子裏亂哄哄的。虎妞臨走時,把祥子存在劉四爺那裏的30元錢還給他,要他臘月二十七——她父親生日那天去給劉四爺拜壽,討老頭子喜歡,再設法讓劉四爺招他爲女婿。這天晚上,祥子翻來覆去睡不着覺,他覺得像掉進了陷阱,手腳全全被夾子夾住,沒法兒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電影。在茶館裏碰見了餓暈倒在地的老馬和他的孫兒小馬。老馬是一個有自己車的車伕,他的悲慘遭遇給祥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層陰影。他隱約地感到即使自己買上車仍然沒有好日子過。

祭竈那天晚上,鋪戶與人家開始祭竈,看光炮影之中夾雜着密密的小雪,熱鬧中帶出點陰森的氣象,街上的人都急於回家去祭神。大約9點,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個偵探騎自行車尾隨他們。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車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車回家把太太少爺送出來。祥子剛到曹宅要按門鈴時,便被那偵探抓住。原來這偵探姓孫,是當初抓祥子的亂兵排長,他奉命跟蹤得罪了教育當局的曹先生。孫偵探告訴祥子說,把你放了像放個屁,把你殺了像抹個臭蟲,硬逼着祥子拿出悶葫蘆罐,把他所有的錢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買車的希望成了泡景,他帶着哭音說:“我招誰惹誰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離開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車廠。虎妞看見祥子回來,非常高興。劉四爺的生日很熱鬧,但他想到自己沒有兒子,心裏不痛快。加上收的壽禮不多,他指桑罵槐,把不滿傾瀉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願把女兒嫁給一個臭拉車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繼承他的產業。要祥子滾蛋。虎妞並不買父親的賬,撕破了臉公開了自己和祥子的關係,並說決心跟祥子走。

和父親大鬧了一場後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灣一個大雜院裏租房子成了親。婚後,祥子才明白,虎妞並沒有真懷孕。祥子感到受了騙,十分討厭慮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體已錢用完以後,再向父親屈服,承受老頭子的產業。祥子認爲這樣做不體面,說什麼也不幹,堅決要出去拉車。虎妞拗不過他,只得同意。

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開始拉車,憑的是拉“整天兒”。拉過幾個較長的買賣,他覺出點以前未曾有過的毛病,腿肚子直髮緊,胯骨軸兒發酸,汗拍嗒拍嗒的從鼻尖上、臉上一個勁兒往下滴嗒,接錢的時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東西似的。他本想收車不拉了,可是簡直沒有回家的勇氣。他感到家裏的不是個老婆,而是個吸人血的妖精。

如今的“人和車廠”已變爲“仁和車廠”。劉四爺把一部分車賣出去,剩下的全倒給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車主,自己帶着錢享福去了。虎妞聽到這消息後,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將來只能作一輩子車伕的老婆,大哭一場後,給祥子100元錢,買下了同院二強子的一輛車。

不久,虎妞真的懷孕了。祥子拼命拉車、幹活兒。祥子病倒了。這場大病不僅使他的體力消耗過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錢也用完了。爲了生活,祥子硬撐着去拉車。虎妞的產期到了,由於她年歲大、不愛活動、愛吃零食,胎兒過大,難產死去。爲了給虎妞辦喪事,祥子逼迫賣掉了車,這樣,他到城裏來幾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駱駝祥子》鑑賞 篇3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就中國北平城裏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伕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從鄉下來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最後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開始他的新生活,改變他的命運。經過三年的奮鬥,他買了他的第一輛車,但不幸的是車在買後不久就被搶了。不過祥子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的夢想,他又開始計劃他的第二倆車。可不行永遠跟着祥子,經過三次拼搏,祥子還是沒能實現他的願望,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在小說的最後,勤勞善良的祥子被現實的殘酷黑暗改造成了一個行屍走肉般的無業遊民。

文學風格是一個含義寬泛的概念,包括的範圍十分的廣泛,但不論是哪種意義上的文學風格,最終都是通過作品表現出來的。文學風格作爲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中區別於其他作家的標記或徽記。同時文學風格的形成也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一、《駱駝祥子》中突出的京昧特色

《駱駝祥子》中不管是景物描寫還是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都帶有濃郁的北京味兒。特別是環境的描寫具有濃郁的古都風情。老舍在作品中對老北京城的衚衕、大雜院的詳盡的環境描寫讓我這個從見過老北京的人也能從書中的描寫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樣子。而且老舍在作品中以祥子的行蹤爲線索描寫了當時北京社會的各個角落,西安門大街劉四爺的人和車廠、電影院以及它附近經常聚集人力車伕的小茶館,車伕的生活圈子和大雜院的生活,還有祥子在拉車時所呈現

在我們面前的那一條條詳細路線及路邊具有背景特色的景物就是老舍對北京熟悉瞭解的具體體現。

以祥子爲代表的車伕們在拉車時的動作、神態、心理上也體現出強烈的京味,“他們的拉車姿勢、講價時隨機應變,走路的抄近繞遠,都足以使他們想起過去的光榮,而用鼻翅兒扇着那些後起之輩。”這句話就及其準確的反映了年長車伕的心理。其中描寫祥子與虎妞結婚時具有地方特色的婚禮以及婚禮的籌辦都是北京的民俗文化的體現。

全書的描寫在語言上的.京味特色是最突出的。老舍的創作喜歡用北京的口語。俗語,充分依賴白話文。《駱駝祥子》中,不管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的對話,再到肖像、景物、心理的描寫,用得都是北京口語。這些京韻京腔的北京風情的使用使得全書語言通俗、淺顯易懂,明白曉暢。同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的語言質樸、簡單,沒有進行大量華麗的修辭與描寫。書中沒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語上注重現代白話文的用語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麼的閱讀,這也是《駱駝祥子》廣泛流傳的.原因之一。

虎妞雖然不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可是她的出現與我們的主人公祥子的命運有着極大的關係。虎妞就是一個普通的北京市民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充滿了生活味,她有着北京人不服輸,不屈服的性格,但又有着老北京人愛攀比、重享樂的惡習。

二北京文化對老舍創作《駱駝祥子》的影響

老舍是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底層的生活環境中長大。這也就使得老舍從小就與北京城裏各種底層人物都有了接觸,也對北京城裏的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北京的環境有了十分詳盡且獨到的瞭解,這些都爲老舍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同時也使得老舍在塑造祥子這個人物形象時能夠得心應手,並幫助老舍將祥子塑造得滿、形象、生動。祥子最初只是一個由於在鄉下生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懷着對明天的美好願望來到城市,並希望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自己現狀的單純的人。可在老北京這個黑暗的大染缸裏,祥子最終也沒躲過被改造的命運,他在經歷了買車、搶車等會一系列事情之後,夢想破滅了,他也就開始遊戲人間、揮霍生活,爲了錢而出賣他人,墮落成了城市的垃圾,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祥子的命運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密不可分,老舍通過對祥子命運的描寫,深刻的揭露了舊中國軍閥統治的黑暗。

老舍對北京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使得老舍在創作上一直取材於市民生活和老北京的人、景、物、事上。創作源於熱愛,創作源於生活。老舍對老北京這個是自己家鄉的地方有着濃厚的感情,對老北京各個階層的人有着深入的瞭解,這也是老舍在創作上一直以北京人北京事爲主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許多大家都從不同的側面以一個知識分子居高臨下的觀察和寫過人力車伕這個職業,但作爲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卻從借對人力車伕這個職業的生動描寫擴大到對整個廣大的下層勞動人民的讚美或同情。這也是長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對社會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後對老北京下層百姓現狀的描寫,老舍用他多年來的思考和觀察深入到社會底層,深入到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描寫了一個車伕的你內心和命運。因而北京文化是老舍作品京味特色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駱駝樣子》中的悲劇色彩

魯迅先生認爲悲劇就是“將人生又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駱駝祥子》中的悲劇色彩首先就體現在祥子命運的悲慘上,一個正直熱情的大好青年就在哪個混亂的社會中被社會給“吃了”,祥子從農村帶出來的勤勞堅忍、不放棄的品質以及人性中的善良等各種好的品質都在這個黑暗的現實社會中被毀滅,一個好好的人因爲社會的黑暗而墮落,不知是祥-7--'~悲哀還是這個社會的悲哀。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軍閥間爲了搶奪利益而戰亂不斷,人民生活困苦,處於社會底層的祥子等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辛。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是造成祥子悲慘命運的根本。

祥子的命運悲慘還體現在祥子與虎妞的婚姻上,祥子與虎妞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祥子可以算是被逼的。按箱子的理想,他是希望到鄉下去找一個“年輕力壯,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而且,在祥子簡單的思想裏,他認爲耍“憑着自己的本事買上車,娶上老婆,這才正大光明”。但最終是祥子在虎妞的威逼利誘下與虎妞結婚了,這也加速了祥子悲慘命運的進程。因爲與虎婦結婚後,祥子得聽虎妞的指揮擺佈,因而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獨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嚴重的威脅,所以祥子在婚後的生活是十分不如他的意的。

虎妞不僅在經濟上控制祥子,還想在精神上控制祥子,這讓祥子感到十分痛苦。同時也讓祥子感覺到他想做一個獨立車伕的夢想愈來愈渺茫了。而祥子與虎妞真正悲劇則是在虎妞難產死後,祥子爲了安葬虎妞賣了他的車,這不僅使得祥子在經濟上破產了,而且還是祥子的生後勇氣大大的消損。而大雜院的小幅子的自殺則讓祥子對生活徹底絕望,也使祥子迅速的墮落下去。其實這種悲劇是現實社會造成的,現實的黑暗不得不那些城市貧民放棄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願望,不得不走向墮落和毀滅,老舍塑造的以祥子爲代表的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市民世界有着一種悲天憫人的悲劇色彩。

總的說來,《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體現了許多老舍先生的文學風格,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