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導學稿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的白描手法及融情於景於事的寫作特色有哪些?其作用是什麼?

湖心亭看雪導學稿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藝術境界。

2、深入瞭解本文寫景的特點——白描手法,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3、背誦並默寫全文。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充分預習課文,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課文大意。

2、要充分預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和語句,自主進行解釋和翻譯。

3、認真研究導學案,獨立思考,限時30分鐘完成;規範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識鏈接】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湖、山、遊人,共同構成了一幅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他的`小品文可謂名副其實,長的不過千把字,短的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煉,風神綽約,洋溢着詩的意趣。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無捉襟見肘之窘。他擅長寫景和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文筆清新活潑,趣味盎然。他繼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後,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一生著作頗豐,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更定( )拏( )毳衣 ( ) 霧凇沆碭( )( )( ) 一芥( )鋪氈( ) 更有此人( ) 喃喃( ) 長堤( )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人鳥聲俱絕( ) (2)是日 ( ) (3)更定( ) (4)餘拏一小舟( )

(5)擁毳衣爐火( )(6)霧凇沆碭 ( )(7)上下一白( ) (8)焉得更有此人( )(9)強飲三大白( )( ) (10)莫說相公癡( )

(1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解釋多義詞:

(1)白:上下一白( ) 三大白( )

(2)餘:餘住西湖( ) 上下十餘里( )

(3)大:大喜( ) 三大白( )

(4)是: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5)絕:人鳥聲俱絕( ) 絕巘多生怪柏( )

(6)更:時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癡似相公者( )

4、用原文回答問題:

(1)文中寫看雪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的句子是: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

5、翻譯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6、結合文意寫詩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痛飲。

【合作探究】

7、作者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怎樣的天氣環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8、作者的“癡”表現在哪裏?

9、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一句是從什麼角度寫雪的?如何體會句中的“絕”字?

11、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用得好不好?爲什麼?

12、文章結尾舟子的話有什麼含義

13、對“一白”、“一痕”、“一點”、“一芥”中幾個“一”,結合文章內容,怎樣理解?

14、遇客後“強飲三大白”,爲何?

15、問姓名答地點是何道理?爲何不提及姓名?

16、爲什麼說湖中人比“相公”更癡?

【課堂練習】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7、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 ) (2)擁毳衣爐火( )

(3)與餘舟一芥( )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18、(1)概括畫線部分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部分採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2)作者寫雪景,爲什麼要着力去寫堤、亭、舟、人?

(3)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