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1

早在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知道里面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己的想法,僅僅把它當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現在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情的鐘愛,讀出了當地的人們純樸赤誠,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溼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爲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着老船伕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伕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着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裏。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着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度後,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後,在爺爺懷着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後,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爲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爲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裏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裏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衆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2

初讀《邊城》,並未從中體會出時代的風貌和氣息,只是覺得沈從文先生出色的文筆描繪的獨特生活風貌,嚮往那裏的山和水,沱江,茶峒,碧溪,吊腳摟,黃狗,月光,虎耳草……但是,又讀邊城,便有了一種新的體會,或許這個故事只是發生在一個小的,偏僻的村莊,或許不引人注意。但是,這個故事是那麼的感人,那麼的愉悅卻又令人傷感。這部中篇小說雖然並非是文壇鉅著,但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文學經典。

《邊城》是以1943年的湘西鳳凰爲背景。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小說內容以撐船老人的女兒翠翠和船總的兒子的愛情爲主要內容,發展開一系列的事件。這其中,沒有花哨的描寫,只有鄉村田園的淳樸與平淡。文中女主角翠翠清秀,在那個茶峒之中,平靜的生活裏是那麼美麗,自然。而他的爺爺,爲了翠翠的婚事而日夜焦慮,同時,天保與儺送都愛上了翠翠,而最後,翠翠選擇的儺送。但是,故事情節是悲慘淒涼的,翠翠的命運同她母親一樣,那麼的悽慘。她們重複着這種悲劇半的故事。而其中,船伕的角色時時刻刻影響着故事的發展,他對翠翠的過度操勞,增加了翠翠愛情的曲折,翠翠對他也是十分的不理解,最終,他帶着委屈和寂寞死去。他不瞭解孫女的內心,只是一心想讓孫女獲得快樂和幸福。文中處處體現出的,是一種無奈,一種莫名的無奈,是命運的無奈。文中的翠翠只不過是一個不到十六歲的小女孩,卻要承受的成人的壓力,他像其他少女一樣,讓人見了就喜愛,但是這霓虹紛飛的故事終有悲劇的色彩在其中。

這個故事初看,好像是理想的美好愛情故事,但是,理想的也是要受到現實的約束的,文中的翠翠的悲劇就詮釋了這一點。小說並不是一個悲劇,小說的結尾留下了很多的.懸念,讓渡者對於這個故事的發展又了許多聯想。

我羨慕沈從文老先生的清雅之致,自在隨意的把邊城寫的飄飄於空,而這其中唯一無法釋然卻只人的感情。這感情是男女之愛、血緣之親、更應是蘊涵了沈老於北平濃濃的思鄉情結。於我看來,如其把邊城看成一篇純小說,更不如說它像沈先生對家鄉湘西鳳凰割捨不下的情懷。邊城對景物的描寫是如此的抽離、灑脫,似與故事有了脫節。殊不知那卻是一種真實的美,是沈老以散文的筆調,詩曲的意境,爲湘西家鄉所描繪的一幅水墨畫卷。沒有扣人心絃的故事,驚心動魄的氛圍,波瀾曲折的情節,一切都只是真實的美和貼近人性的關懷。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3

之前讓寫讀後感,其實心裏想到了很多,但到真正提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每個人心裏都裝着一個翠翠,每次讀,心裏都會出現的同一個片段。鳳凰古鎮之邊,青蔥羣山之中,涓涓流水之上,翠翠瘦小的背影隨竹排遠去,從晨曦,到黃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待舊人歸來。

一直以爲自己是被翠翠的的單純、質樸還有她與儺送之間至真至性,卻陰差陽錯無疾而終的愛情所感動。懷着神聖的情感去揣測他們的內心,懷着同樣一顆少女之心去對比和感動。自然憐惜般的在心裏爲他們續寫着一個大團圓般美好的結局。

今天上課聽了老劉和娟娟的看法,才發現,我錯了。之所以情感很複雜,感受很多,卻說不出的原因,是因爲那份她堅守的執着。正如腦海中的片段,若干年後,這邊城之邊,仍是那條船,那隻大黃狗,那個擺渡的人。只是年華已逝,青春不在,只是心中的執着和等待依舊。她對感情的朦朧似乎是每個少女心中的夢,只是,那份堅持與執着,沒有幾人能擁有吧。

像老劉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大老,二老最終都選擇了離開。翠翠因爲執着選擇一直守候和等待,因爲太過單純的守候着心中朦朧的情愫選擇不去大膽的追尋那份愛情的來臨,也因爲沉浸太過夢幻的夢裏選擇等待終其一生。不能怪儺送的無情離去,也不能怪翠翠不去更熱烈些表達自己的情感。她無法啓齒向爺爺訴說心中的感受,也沒有母親交給她如何去愛。她從小生活在自然之中,她的世界太過純淨單純,她不瞭解外面的世界,她只活在自己的心城裏。所以當爺爺死去,儺送離開,她便斷了一切與外界的聯繫,選擇躲在心城,獨自等待。

說到執着和等待,一下子把自己拉進回憶。回憶,大概就是我心中的那座城。曾以爲自己會一直守着回憶過下去,的確,有很多美好,但又有太多太多的淚水和疤痕。如果當初選擇靜靜的接受離開,靜靜的守着回憶,大概還會一直繼續下去。只是,糾纏之中,自己給它畫上一道又一道鮮紅的印記,直到有一天發現,那些美好的,也終被磨滅。原本覺得自己很偉大,守了那麼久,關注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把自己的喜怒完全付給了外界,但一次又一次證明我錯了,對方毫不猶豫的走了出去,追尋陽光,快樂,和新的生活。自己卻在不應該的執着,讓心中城變爲死城,頹廢消極陰暗,甚至嫉妒和憤恨。這本不是我的本意,也並非初衷。

當真的被冷漠傷的深到骨髓,我沒有勇氣繼續了,終於選擇了放棄,饒了自己,也放了他人。回憶之城瞬間崩塌,也才發現,自己一直放不下的只是回憶,而大多又是自己所臆造的。從那一刻起,真真正正的,走了出來。

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陽光正好,用心去向往和感受。反而收穫了不一樣的,更真實的快樂。活在現實中的,真實的,快樂。

我的心有一道牆,但你發現一扇窗。謝謝打開了那扇窗的人。讓我,活在當下。大概永遠不會有像翠翠一樣執着一生,這大概就是我心裏描繪不出感受的原因,還是很複雜,有崇敬,她的守候是那麼神聖。雖然被她的執着所感動,但也不會後悔我的選擇,我註定不是聖人,也不會守着回憶過一生。更何況,她守望的是一片純淨,而我卻在死城中掙扎。

總是不能完全表達出心裏所想的意思,寫了這麼多,大概還是有些偏差的。大概是那麼個一起吧。寫給自己。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4

《邊城》是很久以來我就很想了解的一部小說,可是不知怎麼總是不記得去讀它,是自己太忙嗎,好像不是,是對它的渴望程度不夠嗎,可我真的喜歡它。直到有一天偶然的與它邂逅,那種興奮勁我真不知如何描述,我只對同學說了一句話:“一直以來我都在圖書館找一本書,可是我總想不起來它叫什麼,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它!”

有人說他是山裏飄來的一陣風,還帶真新鮮泥土的氣息。當我翻開《邊城》的第一頁,我就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頓時我好像置身其中,深呼一口氣,感覺是那樣的清新愉悅,讓自己很放鬆!我的心也就從此刻跟這作者的筆尖跳動着,漸漸的認識的那個小鎮,那條河,那裏的人們,當然還有老船伕,翠翠,挪送……似乎我已成爲了他們的朋友,隨其樂而樂,隨其憂而憂!

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充裕,可是心靈的世界似乎並未與物質同行,因而“無聊’”,“寂寞’”,“空虛”成爲了我們大多數人口頭禪。我也不例外,我時常在這個物質橫行的世界中感到疲憊不堪,心力交瘁,而《邊城》便是我尋覓已久的一片淨土,讓我疲憊的心找到了一個可以停歇的驛站!與現在的世界相比,《邊城》裏的世界似乎什麼都沒有,或許是人間與天堂的差別,可是哪個是人間,哪個又是天堂呢?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是不統一的。

如果將《邊城》比做一個杯子,就好像韓寒一樣,我也好想從《邊城》這個杯子裏窺出理想世界的影子。走進《邊城》的世界,總是想找一些詞彙去描述它,可我總是失敗了,因爲任何華麗的辭藻在此都變得淡然無味,它們切實與這裏的一切都不相符。最後我決定換過一個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曾說過人物是順着小說的世界而生的。翠翠那如水一樣柔情,明淨的雙眸,如那個世界的天空一樣空靈,廣闊的心;老船伕的善良,盡職;挪送的勤勞勇敢;天寶的直爽,憨厚……一切的一切或許就是一個“淨“吧,我並不知我這樣的概括是否得體,但它真是我真實的感覺。因爲每次讀完《邊城》後我的心靈就如春雨洗滌過的大地純淨無比,那種感覺真好!

談論一個世界,當然不可或缺的便是那個世界中人們的三觀。我很大膽的猜測或許那裏的他們並不知這個名詞的含義,可是他們卻用他們的行動譜寫着他們的三觀。他們樂天安命,他們認爲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情感,而金錢只是輔助它的一個次要工具,他們通常不在乎與其生活無關的其他世界……如此,就是他們的“三觀“,或許,和現在人們的三觀相比有人會笑話他們的無知,可是,當你仔細閱讀之後,你還會笑話他們嗎,難道你沒有從中發現什麼嗎,它和衆多專家高調提出的三觀不有很多相似之處嗎?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5

一直是抽不出時間來寫讀書筆記,也算得是忙裏偷閒,這種閒適其實正好是印證了今天要介紹的一本書----《邊城》。

第一次讀沈從文的這本書是在初中那年,蘇教版語文課本上有着一篇名叫《端午日》的課文,我記得很清楚,因爲下一篇就是《本命年的回想》。

現在想來,恍惚間如同昨日,我還坐在教室中,看着書上那些讓人感到親切的字體。聽着老師的領讀,鼻間都是書的香氣。

初中的語文課本實在是很簡單,新書一發,我拿回家去瞅上那麼一眼。一般我都是吃着飯的時候看書的,這時書就成爲了我的一種下飯的寶貝。

《端午日》其實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看完的,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實還是在於沈從文對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描寫,我先前還偷偷在黑板上用粉筆描摹過這篇課文的插圖。

後來再讀的時候,就是高二那年寒假在家。百無聊賴的下載了一本邊城的電子書,用了一個上午,十分開心地讀完了。當時臨近春節,外面的地上都是積雪,但是陽光很大。

也許是在和寒風相抗,冬天的家中溫暖的氣氛愈加濃烈起來,昏昏沉沉之中,我居然是真的看到了翠翠,看到了賽龍舟,看到了唱情歌。

一直認爲的最好的心境,不是避開車水馬龍,而是在窗前看着街道上熙來攘往的車輛,埋頭是另一個世界,擡頭又回到了現實之中,在這兩個世界中不斷切換,似乎也是一種樂趣。

誠然,讀《邊城》之時,我憑藉着的一種想法,無外乎就是這樣子。

最近一次完整地讀《邊城》就是在去年的這個時間。大學的課本《中國近代文學作品賞析》被我用一週的時間讀完了,不過在當時我一直是流連在上一個小說世界中無法自拔,也就很難放空自己的心來看《邊城》了,想來也是有些遺憾的。

《邊城》之於中國傳統的愛情,依舊是存在着很多的可借鑑之處的,起碼裏面的翠翠、大老和二老之間都是十分單純的一種愛情觀念。

就好像是木心說的那樣,

人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們大可以想一想,如果翠翠有了微信,那麼就不會是像早先那樣存在着自己的那一份善良或者可愛了。當然,沒有什麼如果。

這本書主要的內容還是在於對於書中的那些人物的情感塑造和愛情米描寫,沈從文早年間的經歷豐富,寫出來的很多東西都是帶着自己的那份獨特體悟的。

《邊城》也只是因爲自己給小姨子的一個"講故事"的承諾。但是這篇小說,卻造就了一個美麗的鳳凰古城。

文字的魅力在這裏,卻也不僅僅是在這裏。這些作家們勾勒着很多的青春美好,書寫着無數的世態炎涼。

思來想去,仍舊還是心有期待。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6

一夜的風雨,吹走了渡船,吹走了祖父,吹走了少女剛剛萌生卻又無果的愛情,吹走了年僅15歲的翠翠天真而又美好的希望……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就連那青澀而又純美的愛情也在萌芽時漸漸沒了影蹤。一切是那樣平淡,就在這平淡之中,沈從文先生爲我們展開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卷——小溪,渡船,溪邊的白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位老人,一個女孩兒,一條黃狗。

太陽升起,小船開渡;太陽西沉,小船收渡。祖父守着翠翠,開着渡船駛過十五載春秋,笑看花開花落,風起蝶舞。不收船客的錢,卻時刻準備好熱茶供船客解渴,這樣的淳樸,這樣的善良,在溪水的柔波中漾開,緩緩地流進每個茶峒人的心裏。

故事就這樣展開了,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溫柔的溪水、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裏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美意境。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翠翠的單純活潑、天真善良,“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她在溪邊玩耍的身影,爽朗的如銀鈴般的笑聲,彷彿把人們帶進了她的世界。可“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祖父的離世,天保的殞命,儺送的出走……殘忍的現實迅速將翠翠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消失得乾乾淨淨,連一塊碎片也不曾留給她。這個可憐的少女,是否走了一條和她母親同樣的路呢?那凝視夜空的孤單的眸子,又像我們詮釋了怎樣的一份淒涼呢?

《邊城》有着一種深邃的品格和魅力。沈從文先生用他的思想,他的情感爲我們描繪出一幅恬淡的鄉村小景。這裏寄予了他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優美中流露出對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他用一種敘述的語調,爲故事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引出了翠翠心中難言的“薄薄的淒涼”。

溪水依然靜靜地流淌着,只是沒有了渡船的行跡,顯得有些孤單;小屋依然靜靜地立着,只是沒有了白塔的依託,顯得有些零亂;翠翠依然靜靜地坐着,只是沒有了祖父的陪伴,顯得有些傷感……望着翠翠孤苦無依的身影,我們不禁爲她擔憂,命運的轉盤,能否爲她停留或是載着她的憂傷一去不復返?

“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讓我們陪着翠翠一起守望,守望着她遠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