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邊城》人性美

邊城》以湘西邊境山城茶峒和附近農村爲背景,描寫了一位以擺渡過活的老人和他的孫女翠翠相依爲命的淳樸生活,怎樣分析《邊城》人性美?

淺析《邊城》人性美

《邊城》以湘西邊境山城茶峒和附近農村爲背景,描寫了一位以擺渡過活的老人和他的孫女翠翠相依爲命的淳樸生活,以及發生在翠翠與水碼頭船總的兩個兒子之間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對湘西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作了詩情畫意的描述,展現了湘西世界質樸安寧,古風純色的意蘊美,以及湘西世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和美好的心境,謳歌了邊城百姓淳樸的人性美和愛情的自然美。

沈從文的《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小說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鄉村爲背景,描寫一個撐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間的愛情,祖孫之間淳濃的親情,鄰里之間友愛互助、和睦相處的鄉情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樸的民風和人情。

邊城的青山綠水是美的,邊城的故事是美的,邊城人那種沉浸於生活、融會於自然的心態也是美的。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淳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翠翠的美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人驚心動魄,心潮澎湃。她的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不帶一點兒世俗的塵渣。

翠翠,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簡單稱呼,它體現了爺爺對翠翠所寄予的理想:除了希望她富有生命力,茁壯成長而外,更希望她出落得美麗動人。在美麗的大自然的養育下,她“天真活潑,有如山上的小黃麂一樣乖巧”,一雙大眼睛清亮如水晶。她從不知道發愁,從不知道動氣,顯得是那麼純潔、可愛,就像山上一株含苞帶露的野花,自然、嬌嫩。翠翠有着對爺爺的那一份深深的依戀之情,所以她不願意離開爺爺,就連上一里路遠的茶垌城看熱鬧,也要和爺爺一起去。她不願意讓小船來陪爺爺,她要和爺爺一同撐渡船,一同歇息,一同看熱鬧。

翠翠對二老的愛情是在無言中默默相許,對於大老,只是無言的'拒絕。翠翠對二老朝思暮想,在夢中她聽到儺送的情歌覺得又軟又纏綿,靈魂隨着美妙的歌聲飄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象徵愛情的虎耳草,打算送情人。由此可見,翠翠與二老儺送的愛情是純潔、自然的,絲毫沒有受到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也沒有受到家長觀念的制約,而是出於自然的人性,出於純真的愛。他們的愛情是邊城人愛與美的化身。翠翠對儺送的愛,雖有一個由下意識的朦朧感受到明確的體驗的發展過程,但在事件的全部發展過程中,她始終信守着自己夢魂牽繞的最初選擇,沒有因爲人事出現的周折而改變初衷。她對儺送的愛是忠誠的,堅貞的。儺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並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着擺渡的崗位,苦戀着並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着柔中有剛的美,她懷着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爺爺的美不驕惰,不浮華,令人感到樸實沉重。

爺爺爲人敦厚,恪盡本分,爲了讓過渡人能趕回家吃晚飯,在渡船上忙個不停。他疼愛翠翠,感情上盡力體諒,在她煩心的時候爲她講故事、唱歌;操心她的親事,想促成她的愛情,引翠翠注意夜晚的歌聲。對從小失去父母的翠翠,他充滿悲憫。女兒女婿的悲劇,在他的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擔心翠翠走她母親的老路,就不告訴翠翠晚上唱歌的事實,也不告訴她天保兄弟的選擇。翠翠是這個老船伕生活的精神依託。他擔憂着翠翠在自己離開人世後的生活,想把她的生活安排的更好一些,有一個好的歸宿。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對孫女的深厚的愛,同時也感覺到他的身上有一份擺不脫的沉重、孤獨和寂寞。這相依爲命的祖孫倆使我們看到了人世間至純至美的祖孫之愛。

天保兄弟的美濃郁悲壯,充滿男子氣概。節選部分寫的內容不多,但我們透過這一點點,依舊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作哥哥的天保走車路佔了先,無論如何也不肯先開腔唱歌,當明知自己不是弟弟的敵手,就決定離開,就此,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那份濃厚的誠摯的手足之情。儺送對翠翠的愛也是純真的,他捨棄了碾坊,甘願爲真心的愛情守一輩子渡船。

鄰里之間的美溫馨令人嚮往,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妄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鄉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着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裏想都不曾想到的民風民俗,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演繹着一個又一個傳奇式的田園牧歌故事。面對着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後。這就是湘西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這份濃濃的人性,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那些自以爲知書達理、寡心靜欲者之汗顏。在這裏沒有什麼地位的尊卑之別,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裏沒有勾心鬥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裏人性皆真、皆善、皆美。作者揭示一種全新的、健全的、理想的、自主自爲的生命存在形態,這種生命存在形態的內涵是純潔、勤勞、樸實、善良、熱情,信守自己的愛情初衷,保持鄉民的淳樸本色。這是一幅理想的人生圖景。在《邊城》裏面,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爲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與療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