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作文錦集五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新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創新作文錦集五篇

創新作文 篇1

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創新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創新成果的思維活動,諸如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那麼,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願望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應讓學生感到作文中“創新”並不十分難。在我們小學各階段的近百篇作文當中有好多命題作文可以寫成同一文題而材料不同,寫法各異。如《記暑假裏的一件趣事》、《我喜歡的小物品》、《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學中,我們可先讓同學們感受一些好學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爲例:有的同學寫小時侯蹲在雞窩裏孵小雞;有的寫在雪地裏捉麻雀;有的寫種下黃豆後三四天不見“豆寶寶”有動靜而將豆子掰開看個究竟。大多數學生從中體會到這些新穎的作文讀後給人一種快感,覺得文章寫得與衆不同纔有意思,從而產生了“我在作文時也要這樣寫”的念頭。有了這種躍躍欲試的願望後,我們要抓住時機出一些半命題的作文,如《我的好_________》、《第一次_________》等等。這樣的作文題可使學生有較大的選擇餘地避免出現選材雷同的現象,學生就不會都去寫“煮飯”、“燒菜”這些常見題材,從而可能寫出第一次插秧、第一次殺雞、第一次受到表揚、第一次當家等等不同的題材,繼而我們又可以出《二十年後的我》、《只有九分鐘了》、《我要_________》等在客觀上促使學生寫出不同題材的作文題。

再加上平時講評時將文章寫得是否有新意作爲一個重要內容,不斷地鞏固學生“創新”的興趣和積極性,直至形成習慣。

二、引導學生大膽想像

想像以事實爲根據,是在事實基礎上展開的。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利用簡單的圖形及圖形組合,使學生從形及物,從物及事,從事及理,逐層地展開學生想像的翅膀,作文時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新力。上課時,我在黑板上畫“--”,啓發學生看到這個圖形,你能想到什麼事物?學生說:“想到教鞭、公路、獨木橋、粉筆……”我又畫“~~~”線,學生說:“想到心電圖、海浪、山頭……”接着啓發學生,能回想一下和這些物體有關的事情嗎?回想一下在這些地點你曾有過的經歷?有的學生說我看見~~~線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邊,被巨浪打入海底,有驚無險的事情;有的學生說我看見~~~線,就想到心電圖,想到那天爸爸突發心臟病,我與媽媽送他去醫院作心電圖的情景,當時我心情特別緊張,我盼望爸爸趕快好起來,我會好好地孝敬他。看到一個長方形,學生們有的把它想像成了一塊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臺收錄機,使它有了聲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個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競爭的場景……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他們從生活的事例中感悟真理。訓練至此,我覺得學生想像的翅膀已經展開,但在培養創新能力還要再上一個臺階。這時我請學生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筆畫不同的圖形,而後對學生說,你們選擇其中的圖形,任意組合,編一個故事講給我們聽。這時有的學生將長方形和曲線組合在一起,有的同學將梯形和圓組合在一起,圍繞着組合的圖形,展開想像,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經過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嚐到想像的甜頭,從而敢於想像,樂於想像,善於想像。

三、引導學生學會感悟

在教學中,常常遇到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是絞盡腦汁,大半天動不了筆。造成學生作文“難產”的原因是:不會觀察生活和不會感悟生活。我針對這種情況,提倡真切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要求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再去感悟,也就是說使他們在認識事物的同時學會思考、領悟其中的意義。如一位學生在一則日記中寫道:“今天上午放學後,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許多人在圍觀。我急忙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摩托車摔在路旁,騎摩托車的阿姨頭破血流,昏倒在地。一個小男孩趴在那位阿姨身上痛哭,叫喊着媽媽。我看了心裏很害怕,就擠出人羣回家了。”這隻能算是感知了生活。後來,我啓發這位學生:你看到這一切是否有感悟,現在仔細想想對這件事是怎麼感受的,請你接着把日記寫完整。通過引導,他接着寫道:“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流血場面,我不敢看。在回家的路上我想,那位阿姨不知道有沒有生命危險,小男孩失去了媽媽,那該多麼痛苦啊!那位阿姨可能是騎得太快或者是違反了交通規則。如果人人都像她這樣,那要造成多少不幸啊!生命誠可貴,千萬要珍惜啊。”這樣既有感知又有感悟,思維得到了鍛鍊,認識也有了提高。如果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那麼感悟是作文的生命。我們既要使學生通過閱讀作品去感悟,吸取其精華,又要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有刻苦磨鍊學生的感悟能力,他們寫出來的習作纔可能富有靈性。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我們要利用作文教學這個有利憑藉,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導和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有新意的作文來,才能勇敢地面向新的挑戰,成爲新一代的創新人才。

創新作文 篇2

創,創造;新,新穎。創新是人類發明的再創造,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不竭之力。“不創新,就滅亡。”身爲當今社會的青少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會創新、動手創新。

創新與生活緊密相關,創新來自生活。創新只有爲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爲人們的生產提供幫助,才能被時代認可,才能被社會接納,纔能有效地、快速地推動時代與社會發展。學會創新,必須先學會觀察生活、瞭解生活、深入生活。伊萊沙格萊夫斯來的斯當初在樓梯上上下下地搬運貨物,累得滿頭大汗。爲了不再如此勞累地搬運貨物,他突發奇想,在載人電梯的基礎上改造出世界上第一臺載貨電梯。假如他不觀察生活,那他不可能對電梯進行再創造。倘若他只觀察生活,而沒有創新的勇氣,也不可能發明載貨電梯。所以,青少年若要學會創新,離不開生活細節的觀察,也離不開動手創新的勇氣。

創新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鑽研精神。在魯班身上,這種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他造鋸那年,皮膚被茅草劃傷,就一心一意研究爲什麼茅草會劃傷人的皮膚,最後由茅草創新爲鋸。他爲了避雨,創造了亭子,但仍無法爲人們解決遮雨的根本問題,他日夜不停地畫了許多圖紙,由亭子創新成了人們至今仍在使用的雨傘。爲什麼魯班的創新如此受人們歡迎?因爲他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努力鑽研,將工匠精神發揚到了極致,解決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創新中,難道不需要如此百折不撓的精神嗎?

當然,生活離不開創新,更離不開傳承。我們要把創新建立在傳承之上。我們祖先血脈相傳下來的,都是幾千年人類文明的結晶。所以,我們在創新的同時,應讓傳承與新時代的發展結合在一起。這纔是創新的最佳意義。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自古以來,人們推崇創新。創新是永恆的話題。正因爲永恆,創新這個重任降臨到一代代年輕人身上。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在這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大好時代裏,又有什麼理由不學會創新,不動手創新呢?

創新作文 篇3

創新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提倡創新,呼籲創新精神,但是更應該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根據時代的要求適度創新。

將人類社會帶入汽車時代的亨利。福特從小對機械充滿了興趣。三十歲時,他的汽車試驗成功。生於農場主家庭的他深刻了解美國農村地廣人稀的生存現狀。農民需要的是操作簡單、堅固耐用,經得住長途爬涉、耐得住顛簸的汽車。綜合這個特點,他最終生產出了簡單、耐用、低價的“T”型汽車。這使他的汽車很快佔據了世界市場。

在這個產業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他也堅持不斷地創新。當時,其它汽車製造商的工人工資是“十小時工作制”,每天3美元,他卻推出了“八小時制”,每天5美元的工資制度。這個制度表面上似乎對他的原始積累很不利,但是另一方面卻吸引了大量技術熟練的工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他hai發明了“生產流水線”,創造性提出了“科學管理”理念。

但是,當美國進入大衆化富裕時代後,他依舊保持原有的經營理念,繼續生產T型汽車。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但當時美國人對汽車的需求已經轉變,他們需要的是速度、造型、環保以及個性化。福特的兒子也曾建議退出豪華型轎車,但福特並沒有採納。這時,其他汽車公司緊跟市場需求,再加上一場石油危機的到來,更符合大衆消費理念的新型汽車一躍而上,而福特汽車卻瀕臨破產。福特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決策錯誤,繼而轉型新型汽車生產。然而,先機已失。直至今日,福特汽車再也沒有回到昔日的輝煌。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創新也要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的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大衆的喜好來創新。一句話,任何創新都應該遵循規律,理性創新。這樣,不管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不管是個人、國家,還是民族長遠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我們應根據時代的要求去創新,既不應該墨守成規,也不應該標新立異。只有適度創新,纔不會被社會淘汰。順應時代的要求去創新,去創造屬於我們的光輝時代。

創新作文 篇4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題記

陶行知創造出這句話時,就已經感慨了大地,感嘆了時光,感悟了人生。當我品味了這句話後,迫切地想與這位看盡塵世的老人坐下來從遠古談到今世,從現在談到未來。於是,我看到嫋嫋輕煙中,一位年華素錦的少女與一位蒼桑垂青的老人,踏着萬簾清幽,略過江山萬匹,看盡高樓萬峻,談盡古今。

盛夏如花·向陽不變

與陶行知行走在這萬簾清幽的街道上,忽然看到街邊有一幅橫幅,上面大大地寫着:“問渠那得清如許,有源頭活水來。”我不禁感慨得連連拍手,而陶行知卻在旁邊放聲大笑道:“這古人與現代人總是有許多不謀而合的想法,創造得先有思想纔能有實踐,這一真理即使在遠古還是在現在都頗爲信服。比如在趙翼眼中,創新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劉禹錫眼中,創新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鄭板橋的眼中,創新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些詩句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朽,就是因爲一代代的人民都有如此想法。我連連點頭,繼續說:“創新不僅在古人眼中重要,在現代科學與社會發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因爲創新,整個世界才能越來越絢麗,越來越完整!”陶行知欣慰地摸着我的頭,一遍又一遍地品味一句句經典的詩句,回味無窮。

與陶行知高淡闊論,我看到了創新使遠古不再陌生。

一瀉千里·洶涌澎湃

與陶行知走在豪壯雄偉的萬匹江河之間,我感覺到陶行知激動的心情與他難以抑制的淚水,他緩慢地張開顫抖的雙手,閉上了深邃的黑眸,眼瞼微微顫動,嘴裏喃喃道:“這山花草木,鳥獸蟲魚,萬畝花海不就是創新得來的嗎?這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民安樂不就是創新得來的嗎?這生活富足,美麗富饒,絢麗多姿不就是創新得來的嗎?創新的潛力不可估計,它就像沉睡的雄獅,將強勢地佔據我們的生活,出現在生活中,出現在科技中,出現在工業中。創新會使我們的`生活一樣洶涌澎湃,一樣不可阻擋。只有創造才能發展國家,只有創造,才能改變現狀!”他發出低沉的嘶吼,彷彿那奔騰滾滾的江河正向我們轟隆奔來。

與陶行知高談闊論,我看到了創新使世界完整絢麗。

燦如春華·皎如秋月

與陶行知走在鱗次櫛化的高樓萬峻之間,我突然想起布萊克說的一句話,“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爲。”我不緊不慢地說着,陶行知望向一座座高樓,對我說道:“這句話本無錯,創新的確改變了世界,它帶給我們的是像沐浴春風般的涼爽,也像欣賞盤月般的清靜,我希望更多人能打破常規思想,另闢蹊徑。創新在過去未曾斷過,在將來也不會停止。每個人的一點創新就是一抹明亮的光點,在浩翰的宇宙中,這無數光點拼在一起。才能出現曼妙的星空。但創新仍需記住,矯言僞行,胡言亂語的不是創新;脫離實際,異想天開不是創新;譁衆取寵,巧言令色的不是創新。創新是深思熟慮,經過驗證的財富,創新是打破常規,苦心鑽研的瑰寶,創新是敢於發現,鍥而不捨的果實。這些高樓大廈就是這零星的星光拼湊而成的,而這璀璨是創新得來的啊!”我看着他的滿頭白髮,明白了創新的含義,懂得了創新的意義。

與陶行知高談闊論,我看到了創新使生活璀璨奪目。

創新是盛夏如花,向陽不變的向日葵,初心永照;創新是一瀉千里,洶涌澎湃的瀑布,聲如奔雪;創新是燦如春華,皎如秋月的江南,風情萬種。

——後記

創新作文 篇5

一、農村地區作文教學的困境

農村孩子見識少,視野不開闊,在寫作中經常覺得無話可說,從事語文教學六年來我深深地覺得作爲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茫然。那麼在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要完成哪些任務呢?我覺得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說話,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能用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關鍵,學會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這三種文體。在學寫說明文的時候,要教會他們應用文的寫作方法,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這一目標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卻很難完成,尤其在農村,長期以來存在一種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的現狀,從而使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首先,農村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學生在寫作中找不到切合自己的話題來寫,語文老師基本都憑課本上單元閱讀來組織作文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就缺少一些作文教例和教案。這時老師往往覺得作文課難備、難教,本身作文教學的彈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多講,也能少講,甚至不講,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一寫,然後整堂課時間都交給學生自己支配。這樣在整堂課上學生會覺得沒事幹,教師再怎麼提示學生都會覺得乾巴巴的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就乾脆坐着等下課。這樣一堂作文課,不僅學生覺得枯燥,連老師也覺得沒意思。

其次,農村學生的生活面相對狹窄,又忽略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感悟不是很深,在他們的大腦中不會搜索對自己有用的素材,覺得沒話寫。不會審題,看到一個話題作文不知道從何下手,立意不準確,不知道從哪些方面立題。在具體寫作過程中駕馭語言能力不高,詞彙量少,也就寫不好一篇作文。

二、尋找辦法,走出新路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困難呢?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怎樣才能完成作文教學呢?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說呢?

1. 從課文裏找作文教材

作文教學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做講課內容永遠是不夠的。這就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教材作爲作文教學呢?這就要看老師如何選擇了,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都要心中有數,並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的作文計劃,確定幾篇課文作爲作文教學的課例,首先讓學生自己模仿寫作,仿寫的對象可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比如怎樣開頭、課文的結尾有什麼特色,學生在模仿寫作的時候吸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尤其議論文,學生初步接觸的時候無法很快地掌握,但學過一篇課文之後,他們會一下子明白怎麼議論纔會更有說服力,採取什麼方式議論才能更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寫議論文中論證的展開時,學生通常不知論證時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問題,使用怎樣的論證思路最好。針對這種情況,可先引導學生看兩篇課文的論證思路。《談骨氣》一文,開門見山亮出觀點,然後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個方面進行論證,這三個方面各用一例,事例從時間上縱貫古今,這種三足鼎立的論證結構和精當的舉例論證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

2. 作文課上要講求實效

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要讓學生在作文課上有所收穫就要讓他們“動起來” ,如何能讓他們在這四十五分鐘裏有所收穫呢?這就要求老師全面發動學生,首先老師確定寫作的主題,繼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應該怎樣立題,從哪些角度進行選材又從哪方面入手寫起,開頭和結尾如何做才能前後照應,這樣在大框架下老師就確定了學生寫作的方向,學生寫作起來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了。在具體事例的充實中,老師要鼓勵學生挖掘自己最熟悉的材料進行加工提煉。“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人事寫起,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就不會感到生硬無味。有一次,我在八年級的學生過完寒假之後的第一次寫作中,我要求他們寫一篇命題作文“寒假趣事”。主題確定之後,就讓他們先寫開頭,可以在課本上找與之相似的開頭也可以自己想象描寫,有的學生就仿照朱自清的名篇《春》的開頭來引出想要表達的話題。在老師提示講解完之後,學生動手寫作老師巡迴觀察哪些學生的開頭新穎吸引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老師講解和學生的開頭用時爲二十分鐘,接下來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寫作方法互相學習,老師也挑一些學生寫得好的進行點評欣賞。繼而用同樣的方法寫中間敘事和結尾。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就會感覺忙忙碌碌非常充實,並且談到收穫的時候都感覺在這節課上學會了寫記敘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 利用地域優勢結合實際指導寫作

生活在農村的學生相對於城鎮的學生而言,所接觸的寫作材料或許要窄一些,但是我們農村作文教學卻有着獨特的優勢——鄉土性。因此,我們要好好地把握這一優勢。

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要利用地域優勢結合實際指導學生寫作,農村的孩子週末和假期經常要幫大人幹農活,在參加勞動的親身體驗中他們會對農村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八年級學習完說明文之後,學生在寫說明文時,有一個學生介紹洋芋,寫得非常成功,把種洋芋的全過程用非常流暢的語言表達了出來,並且在最後的延伸中也高度讚美了自己的家鄉。學生利用地域優勢寫出了自己最熟悉的話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隨着社會的發展,作文考試的不斷變化,在作文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更新尋找屬於適合農村學生的素材,讓他們的思維和作文內容取得發展就要讓他們徹底“動起來”,手、心、文一起舞起來以挑戰新的考試模式,應對複雜多變的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