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作文教學改革創新

作文教學的改革創新有什麼意義呢?具體內容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淺談作文教學的改革創新的文章,希望看完後內容讓您有所收穫和啓示。

中文作文教學改革創新

淺談作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學生作文如果沒有創新的意識,很難寫出優秀的文章,也不能有高質量的教學成果。通過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要以“新”爲寫作主線,不斷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開發學生潛能。當前,不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觀念上存在着種種偏差,至今沒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爲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必須從端正教學思想入手,在教學途徑上大膽創新。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從課本中延伸

葉聖陶說:“文章就是例子”。小學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大都是名篇名作,因此,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儘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寫作特點,爲學生尋求到創新作文的基點,如在講述《桂林山水》時,不僅要分析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領悟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還可以與《長城》一文相聯繫,指出寫景類文章要寫近景,也要寫遠景,還要寫出景物發生的聯想,加深景物的內涵。同時,要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一系列修辭手法將景物寫活。課後,教師可帶學生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校園附近的景物,並要求學生寫一篇寫景文,這樣,學了課文、看了實景、描寫實景,並加以聯想,這在傳統作文訓練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創新。

二、從觀察中發現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發現、創造的源泉。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會使兒童從中有所發現,受到啓迪。爲了培養學生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可嘗試在學生中開展“每月一記錄”和寫“循環觀察日記”活動,讓學生時時留心,處處在意,把每天觀察到的事、人、景物、場面等分類記錄在“生活卡”上。

然後讓學生輪流寫“循環觀察日記”,每週兩名同學負責寫“觀察日記”,把從自己身邊尋找的新鮮事,新奇的事物,發現的新道理寫出來,抄到班級“習作園地”中“我的發現”欄目上,然後再組織集體評議、修、賞析。全體學生在互評、互改、互幫、互學的過程中讀寫能力得到提高。

三、從想象中感悟

豐富的想象力是創造的翅膀,有想象力纔會有創造力。應該把訓練想象,指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放在新的.高度來認識,要把培養學生創造力當做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才能更好地完成創新教育賦予作文教學的重任。

爲啓迪學生的想象能力,可在學生中開展“每課一題”活動。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篇文章就把學習體會和感想寫下來。每週寫一篇“異想天開”的週記(或小作文),作文要求想象豐富,內容新奇。這一要求有意識鼓勵學生通過大膽的異想天開,培養他們海闊天空的想象。從而使他們的奇想閃耀出奇的光芒。

“每課一想”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雙體日,他們有的走進大自然去陶冶自我;有的走進圖書室,認真閱讀各種讀物,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在知識的海洋裏熬遊。

四、從積累中創新

作文的真諦是在厚實的積累下,迸發出靈動的火花,寫出與衆不同的文章,因此,平時的積累就顯得非常重要。

1、讀“有字書”。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首先,閱讀是喚起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途徑。其次,閱讀是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手段,這裏重要指出的是“有字書”的範圍如魯迅先生指出的既有文學書,也有史地、理化等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書籍,尤其是文學名著。切不可僅在於文學選刊。否則作文創新就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說“無字書”。胡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毛澤東也曾要求既讀“有字書”。更要讀社會這部淵博的“無字書”。其實,我們的學生以往正因爲寫作視角的侷限,才導致寫作的諸多毛病。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進行深入的休驗和感悟,以獲取書本中沒有的知識,拓寬寫作面,寫出“新概念”作文。

五、從主觀到客觀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工程,教師既要在客觀上《作文教學的整體上》啓動學生,又要在微觀上(作文教學的個體上)調動學生既要在客觀上(作文教學的課堂裏)創設情境,又要在主觀上(學生作文創新創新時)激活情趣;既要啓動學生在外部把握寫作的現實生活,又要在調動學生在內部思考人生和社會,更重要激趣讓學生在文壇競爭,斬露頭腳。這是語文教學的希望之所在,也是語文教師爲之奮鬥後的收穫。

總之,作文的創新教育同樣遵循語文的教學觀念,依綱據本,立足課堂,又強調擴展時空,涉及生活,學習的方面面,同時,又是對於傳統教學方法的突破、改革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