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微波食品有損健康》題目及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試題的情況非常的多,藉助試題可以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一份好的試題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現代文閱讀《微波食品有損健康》題目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現代文閱讀《微波食品有損健康》題目及答案

人們通常以爲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國,90%以上的家庭擁有微波爐。微波爐既快又方便,經濟實惠,是現代快節奏生活的理想烹飪工具,但微波爐對人體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電磁波,屬於大自然能量光譜的一部分。太陽產生微波,但是,太陽產生的微波與微波爐產生的微波有重大區別。這個區別在於,微波爐是用交流電來產生微波的。

微波爐是怎樣烹飪食物的?交流電可以產生頻率很高的電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極和負極,因此當水接受正負交替的微波能量時,水分子會迅速轉動。這有點兒類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頭針吸得團團轉的情形。微波爐用交流電產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鐘數億次的速度旋轉,造成分子之間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熱。

事實上,質量檢測機構只關心微波爐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況。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質量檢測機構從未質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於一場公衆矚目的官司,人們開始意識到微波食品並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諾爾瑪?利沃特的婦女的家人爲她的誤死起訴。

諾爾瑪去醫院進行髖部更換手術。手術很成功,諾爾瑪卻死了。諾爾瑪死於一次輸血之後,血液是經過微波爐加溫的。這是第一次有重大證據表明微波爐對被加熱的物品的化學性質造成了破壞。如果僅用微波爐把血液加熱到體溫,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於死命的毒性,那麼我們用更高的溫度在更長的時間內加熱食品,又會有什麼情況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導致了通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的分子異變。結果許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現了。問題就在這裏,食物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產生了人體不能識別的分子。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體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還可能致癌。因此,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動物,體內會發生一定的生理變化。

瑞士皇家科技協會的漢斯?赫爾特博士和博爾納德博士發現,微波加熱破壞了食物的營養萬分。他們測量了吃微波食品志願者血液中的病理變化。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減少了,這意味着血液攜帶的氧減少,人體組織無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細胞和膽固醇增加了。白細胞增加會引起人體的壓力和緊張,通常只有當人體感染急性疾病、細菌感染或細胞受損壞時,白細胞纔會上升。此外,淋巴細胞和白細胞對產生抗體有重要作用。

俄羅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輻射不僅有損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在美國,俄利根波特蘭的科學家也曾發表過俄羅斯的研究發現。無論何種食物一旦經過微波加熱都會產生已知的致癌物。肉類、奶類、穀物、水果和蔬菜都會產生引起癌症的化學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統紊亂,淋巴系統發生障礙,血液中癌細胞增加。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腸癌,消化系統也會逐漸出現問題。科學家還發現,每臺微波爐都會泄漏輻射,微波烹飪的食物會產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營養價值減少了60%至90%,包括礦物質和生化酶,維生素B、C和E等物質,甚至連蛋白質的營養萬分也減少了。荷爾蒙也會發生異常情況,特別是男性和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現異常。長期食用微波食品會導致永久性的腦損傷,造成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波動,智力下降。

17.認真閱讀全文,爲本文擬寫一個標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最後一段中加點詞語“無論”“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從哪幾方面說明了微波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請你說說微波爐烹飪食物的原理是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7.微波食品有損健康。(3分)

18.強調突出全部如此,無一例外。(4分)

19.① 微波輻射 (或:微波泄漏)。 ② 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壞食品營養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對健康的危害)。(4分,一點2分)

20.微波爐用交流電產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鐘數億次的速度旋轉,造成分子之間巨大的摩擦,從而產生熱量。(4分)

《忘》

季羨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

②我認識一位著名的畫家,年過八旬以後,慢慢地忘事糊塗起來。我們將近半個世紀以前就認識了,頗能談得來,而且平常也還是有些接觸的。然而,最近幾年來,每次見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從眼鏡後面流出來的淳樸寬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臉上,其中飽含着疑惑的神氣。我連忙說:“我是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他點頭稱是。但是,過了沒有五分鐘,他又問我:“你是誰呀!”我敬謹回答如上。在每一次會面中,儘管時間不長,這樣尷尬的局面總會出現幾次。我心裏想:老友確是老了!

③前幾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富麗堂皇的北京圖書館的大報告廳裏舉行年會。我這位畫家老友是敦煌學界的元老之一,獲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國現行的禮節,必須請他上主席臺並且講話。但是,這卻帶來了困難。像許多老年人一樣,他腦袋裏煞車的部件似乎老化失靈。一說話,往往像開汽車一樣,煞不住車,說個不停,沒完沒了。會議是有時間限制的,聽衆的忍耐也決非無限。在這危難之際,我同他的夫人商議,由她寫一個簡短的發言稿,往他口袋裏一塞,叮囑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禮儀常規。然而他一開口講話,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雲外。看樣子是打算從盤古開天闢地講。照這樣下去,講上幾千年,也講不到今天的會。到了聽衆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纔講到春秋戰國!我心裏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針辦。我請他的夫人上臺,從他的口袋掏出了講稿,耳語了幾句。他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把講稿唸完,回到原來的座位。於是一場驚險才化險爲夷,皆大歡喜。

④我比這位老友小六七歲。有人讚我耳聰目明,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爲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裏的煞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煞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向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臺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⑥我認爲,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紀越來越老,對於“忘”的評價卻越來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學思辨的水平。蘇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是把悲和歡、離和合並提。然而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深有體會之言。悲總是多於歡,離總是多於合,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如果造物主不賦予人類以“忘”的本領,那麼,我們人類在這麼多的悲和離的重壓下,能夠活下去嗎?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後者所佔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沒有“忘”這個本能,那麼痛苦就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像初產生時那樣劇烈殘酷地折磨着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於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這樣的例子,文學史上還少嗎?

⑦因此,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試問,世界上哪一個聖人、賢人、哲人、詩人、闊人、猛人,這人,那人,能有這樣的本領呢?

⑧我還必須給“忘”大唱讚歌。試問:如果人人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選自《懷舊集》,有刪改)

12.概括“老友確是老了”的兩件事。(4分)

13.找出表明文章寫作思路發生明顯變化的句子,並抄寫在橫線上。(2分)

14.品析語言。(5分)

(1)到了聽衆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纔講到春秋戰國!(從修辭角度)(3分)

(2)我必須給賦予我們人類“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兒大唱讚歌。(從加點詞語角度)(2分)

15.簡要概括第④段的內容,並說說該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6.作者爲什麼要給“忘”大唱讚歌”?(4分)

17.結合全文探究“忘”的兩層含義。(4分)

《忘》:

12.每次見面,都反覆詢問“我”的姓名;年會講話,忘了講稿說個不停(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3.然而,忘事糊塗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14.(1)運用誇張的修辭,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無限誇大,生動形象地將老友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或:運用比喻的修辭,將聽衆比作化石,將老友的講話比作中國歷史,生動幽默地將老友講話沒完沒了、忘事糊塗的形象呈現出來。)(修辭1分,分析2分)

(2)用富含調侃和戲謔意味的筆調稱造物主爲“小兒”,幽默生動地體現了作者洞察世事、領悟哲理之後的欣喜與放達。(意思對即可)

15.“我”因忘事糊塗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2分)與老友的忘對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2分);爲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勢,既體現了思維的變化及波瀾的設置,又實現了由敘轉議的巧妙銜接。(2分。若只答“過渡”、“承上啓下”得1分)

16.“忘”可以使人在悲和離的重壓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減輕。

“忘”剩下的殘痕能讓詩人寫出動人心魄的詩篇。(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7.(1)日常生活中瑣碎小事的遺忘糊塗。(2)面對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動忘卻、主動捨棄的一種生活智慧和處世境界。(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