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貨工閱讀及答案

送貨工

送貨工閱讀及答案

孫道榮

小區有家便利店,顧客買重的東西,如桶裝水啊,米啊,啤酒啊什麼的,他們都送貨上門。

那天,我去買了箱啤酒,還買了點別的零碎東西。本來想自己扛回去的,手裏拎着其他東西,扛起來不方便。一箇中年男人走過來對我說,我們店免費幫顧客送貨的,你留個地址,我馬上幫你送過去。

我看看他,黑,瘦,肩膀上搭條毛巾,身上的老頭衫,映未乾的汗跡,已經看不出當初的顏色了。認出他是店裏的送貨工,經常能看到他騎着一輛三輪車,滿載着各種各樣的物品,在小區裏奔來跑去。

我告訴他幾幢幾號,他用簽字筆,在啤酒箱上刷刷地記着。真沒想到,那幾個字,被他寫得如此靈潤飄逸,我驚訝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笑,說,年輕時瞎練過幾天字。我衝他豎豎大拇指,那字寫得確實漂亮,如今能寫出這手字的人,不多了。

剛走到樓下,他就騎着三輪車,也到了,三輪車上碼着三箱啤酒,一袋米,還有一桶水,看樣子,都是要送的貨。我搶先一步,摁下了電梯,手擋住電梯門,等他。我們這幢樓,是小區裏幾幢小高層之一,裝有電梯。他卻衝我擺擺手,示意我先上,然後,扛起啤酒,徑直朝樓梯走去。我喊他,有電梯啊。他扭回頭說,一樣,我走樓梯。說完,“噔噔噔”,向樓上走去。

我摁了四層。電梯呼呼直上。納悶,爲什麼他不肯乘電梯,卻要扛着那麼重的東西,走樓梯呢?真是個怪人。

電梯到了四層。剛走出電梯,他也扛着啤酒,走上來了,嘴裏微微地喘着粗氣??他放下啤酒,問我,要不要幫我搬進屋?我搖搖頭。看着他臉上細密的汗珠,我疑惑地問他,爲什麼不乘電梯?他摘下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低聲說,咱身上汗味重,乘電梯不好。我怔住了,這叫什麼理由?沒等我開口,他和我告別,那我去送別人家的貨了。說着,轉身從樓梯往下走,“噔噔噔”的腳步聲,在樓梯間迴盪。

平時,在小區裏散步的時候,經常能看見送貨工奔跑着的身影。

有一次,一幫人剛走進電梯,正在關着的電梯門,忽然又慢慢打開了,還有人要上電梯。原來是送貨工,扛着一袋米,站在電梯門口。有人往裏挪挪,給他騰出位置。他將米袋搬進電梯,對站在摁扭邊的我說,麻煩幫我摁下12,謝謝啊。說完,轉身向樓梯跑去。12層是最高層,看樣子這袋米是要送到12層的,可他爲什麼自己不乘電梯,卻讓米乘電梯?電梯門慢慢關上了,身後有個女人忽然吸吸鼻子,嘀咕着:哼,連米袋上都留着一股汗餿味,難聞死了!很厭惡的語氣。忽然隱約明白,那個送貨工爲什麼不坐電梯了。

到了四層,我走出電梯的時候,聽到樓道里急促的“噔噔噔”的`爬樓梯聲,心裏擔心着,送貨工能趕上電梯的速度嗎?

暑假的時候,送貨工的三輪車後,忽然多出了一個八九歲大小的男孩,那是他留在農村老家的孩子。貨多的時候,孩子跟在三輪車後面推,送完了貨,小男孩就坐進三輪車裏,送貨工就騎得飛快,小男孩一路興奮地驚叫着。有時候,到我們小高層送貨的時候,送貨工扛着貨爬樓梯,小男孩則留在樓下,眼巴巴地盯着電梯口,可是,從來沒有看見他坐過電梯。也許,是他的父親叮囑過他,他才一次次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

整個夏天,經常能看到送貨工父子,在小區裏奔來跑去。有時候,也能夠聽到他們快樂的笑聲。小男孩和小區的幾個保安似乎混得特別熟,還有幾個女清潔工,講着和他們一樣的方言,因此也顯得特別親熱。

我經常默默地注視着他們,想起我遙遠的鄉下老家。我知道,他們雖然來到了這座城市,卻生活在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軌道上。

(摘自2010年11月7日《南方日報》)

1. 請結合原文分析:文中的送貨工是個怎樣的人?(4分)

2. 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 文中對送貨工進行了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刻畫,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B. 送貨工寧可爬樓梯也不肯和小區居民們一起乘電梯,是因爲有居民厭惡他身上那股難聞的汗餿味兒。

C. 文中幾次描寫到送貨工“噔噔噔”的腳步聲,不僅前後照應,還能讓人聯想到送貨工忙碌工作的情形。

D. 從最後一段看,作者不僅關注送貨工兩父子,還關注和他們處境類似的農民工們。

3. 請聯繫上下文和加點詞語,從表達和效果兩個角度品味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

小男孩則留在樓下,眼巴巴地盯着電梯口,可是,從來沒有看見他坐過電梯。

4. 本文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 一是自尊自愛,從不願汗餿味影響他人而不肯乘電梯、叮囑兒子也不要乘電梯可見;二是勤勞,從幾次“在小區裏奔來跑去”、主動要求送貨等可見;三是樸實,從衣着打扮和寧可扛着貨物爬樓梯可見;四是樂觀,從辛苦地勞動着還能有快樂的笑聲可見。

,送貨工 閱讀答案

2. B (並非居民厭惡使然,而是送貨工自覺主動地不願令人厭惡。)

3. 示例:“眼巴巴地盯着”傳神地寫出送貨工的兒子對電梯的格外向往,“從來沒有”則以送貨工對兒子要求的嚴格側面寫出他的自尊自愛。

4. 同情和歌頌勤勞淳樸、自尊自愛的農民工們,譴責了鄙視農民工的行爲,呼籲人們關注和尊重農民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