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廣東省廣州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卷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孔乙己》《故鄉》《藤野先生》都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中。

B、戴望舒,現代詩人,受西方象徵派影響,早期詩歌意象朦朧、含蓄。因《雨巷》的發表轟動一時,被稱爲“雨巷詩人”。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著作,相傳爲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春秋三傳”之一。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名“太史公書”,是二十四史之首,其體例爲:本紀、世家、列傳、表、書。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迪士尼動畫影片《瘋狂動物城》不僅故事有趣,動物主角可愛,情節引人入勝,而且能將哲理意義、文化內涵自然巧妙地融進精彩的故事情節中,給人以啓迪。

B、在第53屆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書展上,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得20xx年“國際安徒生獎”,開創了華人在這一世界兒童文學領域至高獎項上零的突破。

C、“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以詩詞爲主題的大型全民互動益智節目,其賽制、內容和表現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鮮明的文化盛宴。

D、我國即將實施的首部慈善法對慈善活動進行了明確界定,同時在規範慈善組織設立運營、促進慈善事業發展、開展慈善服務等方面也做出了規定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的適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面對那些不作爲、胡作爲的現象,他經常揮斥方遒,大加斥責,充滿了正義感和責任感。

②這位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在微山湖上憶起崢嶸歲月,依然十分激動。

③現在的生活水平雖比以前有了極大的提高,但還是需要瞻前顧後,從細處打算;還是要節儉,不可鋪張浪費。

④政府和企業都在處心積慮地爲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只要畢業生要求放低一些,就業並不是一件難事。

⑤4月3日發生的聖彼得堡地鐵爆炸絕非偶然,俄羅斯總管普京正在此地,那裏正在舉行媒體論壇。

⑥國內首檔書信類朗讀節目《見字如面》,用書信帶領我們徘徊在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領會中國人的情懷與智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對文章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沁園春·長沙》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採用象徵手法,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裏,乘風破浪,鼓槳前進,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B、《再別康橋》中第五、六節,詩人的情緒由激昂轉向舒緩,想“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接着跌落回離別的現實,“沉默”“悄悄”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和傷感。

C、《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一文中,作者在開頭和結尾都寫了“陽光明媚”,兒童“在追逐遊戲”,體現了現在和平生活的可貴,給人警醒不要忘記戰爭的罪惡。

D、《包身工》以他們一天的活動作爲線索,採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對“蘆柴棒”等典型人物進行細緻描寫,真實描述了舊中國包身工的苦難生活。

下列古代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大變動的社會條件下,產生了中國最早一批歷史著作,如《尚書》《春秋》《左傳》等,它們奠定了中國史學的基本精神。

B、中國古代典籍分爲“經、史、子、集”,其中最大的類別是集部,它包括各種彙集歷代作家不同體裁作品的書籍,全屬於詩文創作。

C、《論語》針對個人道德修養,提出“仁”,要求剋制私心私慾、用“禮”規範言行舉止,針對從政者,應做到“仁者愛人”,講求“德治”。

D、儒家強調積極入仕,主張國家有道則出仕,國家無道則安貧樂道,而老莊對入仕採取逃避的態度,這說明儒道兩家思想也有貫通融合之處。

下列加粗虛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是

A、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願將將軍之首以獻秦。

B、乃遂私見樊於期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爲擊破沛公軍,若屬皆且爲所虜。

D、潮濟而夕設版焉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下面加粗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A、故遣將守關者,君安與項伯有故。

B、卮酒安足辭,辭曰:臣之壯也。

C、非有詔不得上,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D、刑人如恐不勝,沛公不勝杯杓。

對下面加粗詞語“活用”歸類全部正確的一項()

①范增數目項王②吾得兄事之③項伯殺人,臣活之④頭髮上指⑤吾得兄事之

⑥四人持劍盾步走⑦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⑧拔劍撞而破之⑨晉軍函陵⑩前爲謝日

其人居遠,此其志不在小,於是項伯復夜去,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A、①②⑦/③⑤⑥⑧/④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⑩

C、①⑤⑨⑩/②④⑥/③⑦⑧

D、①⑤⑨⑩/②④⑥/③⑦⑧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菜園院佛殿記

曾鞏

慶曆八年四月,撫州菜園僧可棲,得州之人高慶、王明、饒傑相與率民錢爲殿於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來乞予文以爲記。

初,菜園有籍於尚書,有地於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踐之,求屋室居人焉,無有也。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醫取資於人,而即其處立寢廬、講堂、重門、齋庖之房、棲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獨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爲,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浸漸積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棲之來居至於此,蓋十年矣。

(選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菜園有籍於尚書籍:_______。

(2)而即其處立寢廬即:_______。

(3)期月而用以足期:_______。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B、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C、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D、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3、把文種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地於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踐之,求屋室居人焉,無有也。

(2)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

三、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西江月①

蘇軾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②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註釋】①此詞尾蘇軾被貶黃州時作。其春夜行蘄水邊,過酒家,飲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枕臂醉臥少休。拂曉,見亂山攅擁,流水淙淙,宛如仙境,書此詞於橋柱上。②障泥:馬韉,垂於馬兩側以擋泥土。

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寫詞人瀕臨溪流,從馬上下來,等不及卸下馬韉,即欲眠於芳草。既側面描繪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現了詞人的喜悅心情。

B、“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一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瓊瑤,本是美玉,這裏代指月色,水月交輝,有如晶瑩剔透的珠玉。此句傳神地寫出水月之靜美。

C、“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一句用“解鞍欹枕”這個特寫鏡頭表現出詞人的隨意豁達,而“杜鵑春曉”寫出空山春晨的喧鬧和生機。

D、本詞寫詞人愛惜一溪風月,不讓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曉,描寫了一個醉心自然、隨性灑脫、樂觀豁達的詞人形象。

E、詞人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靈的心境,描繪出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了自己與造化神遊的暢適愉悅。

四、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作“流言”的種子。至於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爲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願。人類的血戰前行歷史,正如媒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願是不在其中,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逝,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選自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1、根據文章,指出“無惡意的閒人”和“有惡意的`閒人”分別指哪些人?

2、作者對“徒手請願”贊同嗎?爲什麼?請結合原文回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守住你的瓦爾登湖

楊虎

1949年,梭羅和他的湖首次來到了中國。譯者徐遲在序言中這樣說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爲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時正值天翻地覆,安靜的梭羅不知能走進多少人的內心

中國內地的讀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這個“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後的1982年了。但這一次,席捲古老大陸的文學熱潮即將洶涌起馬爾克斯的魔方、喬伊斯的囈語,而狂熱的讀者們則興奮地從小說中檢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爲物質時代正義凜然地登場暗暗興奮不已。

又一次,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被時代的喧囂所淹沒。

其實,這本書本來就是爲人類中那些安靜的內心寫的,小衆化正該是它的命運。這本誕生在湖邊的書,或許是大自然最美的精靈之一湖泊爲尋找芸芸衆生中和她質地一樣的心湖而假手梭羅發出的信號。

共鳴,從來只發生在知己之間。

水是大地的靈者,是人生的天籟表達。如果河流象徵着人生奔突衝撞的青年時代,海洋則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疊,而湖泊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則是人生靜穆平和信念堅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羅是怎麼下決心要爲人類寫這一本寧靜的中年之書的。或許,是瓦爾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擊中了他的靈魂;或許,這一需求潛伏已久,也許更早以前,他在某個喧鬧的時刻突然聽到了自己內心的低語,就像葉芝在倫敦的街頭忽然熱淚盈眶:“我就要動身走了,去茵納斯弗利島;我就要動身走了,因爲我聽到,那水聲日日夜夜輕拍着湖濱;不管我站在車行道,還是人行道,我都在心靈深處聽見這聲音。”

這樣的嚮往,也許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內心翻涌,只是,我們不願像梭羅那樣去正視一個真實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樣捨棄世俗的一切去尋找和守住自己的瓦爾登湖。

人類中那些柔軟與敏感的心靈總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籟,並九死不悔地承擔由此落在自己命運中的狂喜與極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羅也如是。但這一次,是人類與大自然最美麗的邂逅。1844年一個落葉紛飛的秋日,27歲的亨利戴維梭羅隻影單身,僅帶着一柄斧頭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進了杳無人跡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給愛默生當了兩年助手。再往前,他親眼目睹了戀人的他嫁和相依爲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

大自然是靈魂永恆的港灣。猶如母親和情人,瓦爾登湖澄淨的色彩讓梭羅翻涌的內心一下子抵達了安靜並狂熱起來。安靜的是他的情緒,狂熱的是他的思緒,是他長久以來尋找的對話與表達。從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個日夜,瓦爾登湖拍岸的水聲從梭羅心上流過,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這本書絕不是隱逸者說。事實上,它隱含的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就是對自我的尊重與發現,對生命的真實與神聖的尋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可能是一塊小小的瓦爾登湖。只是,碌碌紅塵裏的你我總是在對碌碌紅塵中的房子、職務與收入等的追趕與算計中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靜靜跟着梭羅的腳印走下去,你蟄居的生命就會豁然舒伸,你內心的瓦爾登湖就會爲你打開美麗的四季。

發現並守住你的瓦爾登湖吧,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羅。要知道,人間每走一個人,天上就會落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