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3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根據測試目標和測試事項編寫出來的。你知道什麼樣的試題纔算得上好試題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解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解析1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爲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3分

A、以荻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用書:寫

C、使學爲詩爲:作爲D、及其稍長把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題(14分)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3分)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爲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4分)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着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於《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後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覆琢磨。例:反覆推敲/推敲詞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爲什麼?(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4分)

只見那牀頭捉刀人,

三.閱讀文言短文《鄭人買履》,完成8-11題(22分)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8、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6分)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寧信度()()

9、翻譯下列句子。(6分)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麼意思,或有什麼作用。(6分)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何不試之以足()、

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鉢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採用的是一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爲了說明人之爲學,關鍵在____________。(4分)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題(15分)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給加點字解釋(8分)

①華捉()而擲()去之②歆廢()書而觀()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華歆那樣的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爲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題(10分)

(季樑)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爲④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註釋: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着繮繩,駕着他的車子。④奚爲:何爲,做什麼。⑤御者:車伕。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

②讀了這則短文後,你受到什麼啓發?

答:

七.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題(13分)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爲知也。

[註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2坐:因爲。

20.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6分)

(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熱也去

21.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爲知也.

22.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爲知"的看法.(3分)

8閱讀<<借書速還>>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參考答案

1、C2、D3、多讀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於讀書.

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牀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爲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

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12.①邊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憑藉什麼到(南海)?14.對比,立志。

15.給加點字解釋:捉:撿擲:扔廢:放下觀:觀看

16.句子翻譯: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國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9、①南轅北轍或背道而馳。②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認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即使有許多優點和長處,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21、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成是在土裏生長的,這是因爲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說成知道的。(關鍵詞:曰,土產,強,知)

22、略。言之成理即可。

1.【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譯文】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爲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魏王怎麼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3.【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纔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爲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你依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鉢就夠了。"富和尚不以爲然:"我幾年前就想僱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可第二年,窮和尚竟然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遊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慚愧得羞紅了臉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5.【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裏看了看.然後扔掉了.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官員的儀仗喧譁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唸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

6.【譯文】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樑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着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爲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伕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7.【譯文】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裏。有人(就)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保護自己的缺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解毒。"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裏生長的,這是因爲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8.譯文:我小時侯就非常好學,但因家中貧窮,沒錢來買書看,因此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看,並親自抄錄,按預定的日期歸還。天氣寒冷時,硯臺上的墨水都凍成堅實的冰了,手指凍僵了,屈伸很不靈便,但抄錄從不怠慢。抄錄完了,急忙把書送還,一點也不敢超過預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大量的書。

初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解析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小題。

吳道南,字會甫,崇仁人。萬曆十七年進士及第。授編修,進左中允。直講東宮,太子偶旁矚,道南即輟講拱俟,太子爲改容。歷左諭德少詹事。擢禮部右侍郎,署部事。歷城、高苑牛產犢,皆兩首兩鼻,道南請盡蠲山東諸稅,召還內臣,又因災異言貂璫斂怨,乞下詔罪己,與天下更新。皆不報。尋請追諡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執,明達政體。朝鮮貢使請市火藥,道南執不予。土魯番貢玉,道南亦請勿納。遼東議開科試士,道南以巖疆當重武格,不行。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與方從哲並命,三辭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謝乃蒞任。帝不視朝久,皆先蒞任。道南至,不獲見,不敢入直。同官從哲爲言,帝令先視事,道南疏謝。迨帝因梃擊之變,召見羣臣慈寧宮。道南始得面謝,自是不獲再見。

織造中官劉成死,遣其黨呂貴往護,貴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許之,命草敕。道南偕從哲爭,且詢疏所從進,請永杜內降,弗聽。鄱陽故無商稅,中官爲稅使,置關湖口徵課。道南極言傍湖舟無所泊,多覆沒,請罷關勿徵,亦不納。

道南輔大政不爲詭隨,頗有時望。歲丙辰,偕禮部尚書劉楚先典會試。吳江舉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書,而賄禮部吏,與同裏趙鳴陽聯號舍。其首場七篇,自坊刻外,皆鳴陽筆也。榜發,同和與鳴陽皆中式,都下爲之大譁。道南等亟檢舉,乃詔令複試。同和竟日構一文。下吏,戍煙瘴,鳴陽亦除名。

先是,湯賓尹科場事,實道南發之,其黨側目。御史李嵩、周師旦遂連章論道南,而給事中劉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臺諫劾閣臣,職也,然未有肆口嫚罵者。臣辱國已甚,請立罷黜。御史韓浚、硃堦亦詆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門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猶勉留。會繼母訃至,乃賜道里費,遣行人護歸。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刪改)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道南即輟講拱俟 輟:停止

B.道南請盡蠲山東諸稅 蠲:免除

C.帝不視朝久,皆先蒞 蒞:到

D.帝令先視事,道南疏謝 謝:謝罪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現吳道南盡忠職守的一組是( )(3分)

①道南請盡蠲山東諸稅 ②不獲見,不敢入直

③道南偕從哲爭 ④偕禮部尚書劉楚先典會試

⑤湯賓尹科場事,實道南發之 ⑥臣辱國已甚,請立罷黜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道南在東宮給太子講學時,太子有時不專心,他就設法讓太子集中精神聽講。

B.道南乘着歷城、高苑發生怪異的事情,建議召回宦官,並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詔,和天下人一起除舊佈新。

C.道南敢於直諫,但他在朝廷任職,卻只被皇上召見一次,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爲揭發湯賓尹科場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師旦等人的攻擊,他很氣憤提出辭職。

5.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朝鮮貢使請市火藥,道南執不予。

譯文:

②臺諫劾閣臣,職也,然未有肆口嫚罵者。

譯文:

初中文言文試題及答案解析3

一、許允婦臨事不驚

許允爲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①

收之。其婦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既至,帝核問之,允對曰:“‘舉爾所知’②,臣之鄉人,臣所知也。陛下檢校,爲稱職與不?如不稱職,臣受其罪。”既檢校,皆官得其人,於是乃釋。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初,允被收,舉家號哭。其婦自若,雲:“勿憂,尋還。”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許允爲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早知爾耳!”門人慾藏其兒,婦:“無預諸兒事。”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③及父,當收。兒以諮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不須極哀,會止便止⑤;不可少問朝事。”兒從之。會反,以狀對,卒免。

(選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註釋】

①虎賁(be?n):官名,負責侍衛君主和保衛王宮。②舉爾所知:語出《論語?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瞭解的人”。③才流:指才能品級。④才具:才能,才幹。⑤會止便止:古人按禮節慰問死者家屬時當哭泣。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爲稱職與不 ( )

(2)皆官得其人 ( )

(3)舉家號哭 ( )

(4)尋還 ( )

(5)早知爾耳 ( )

(6)無預諸兒事。( )

2.選出“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 )( )

A.魏明帝遣虎賁收之(本文)

B.句讀之不知(《師說》)

C.臣之鄉人(本文)

D.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往往有得(《遊褒禪山記》)

E.帝核問之(本文)

F.頃之 (本文)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4.第一段中許允最終獲釋的原因是什麼?

二、李夫人不欲見帝

(選自漢?班固《漢書?李夫人傳》)

【註釋】

①燕媠:輕慢不嚴飾。“媠”,通“惰”,懈怠,不整肅。②攣攣:通“戀”,愛慕不捨。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李夫人病篤 ( )

(2)於是上不說而起 ( )

(3)夫人姊妹讓之曰 ( )

(4)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李夫人不見漢武帝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從上文中可看出李夫人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點。

三、東海有孝婦

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①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後太守至,卜筮②

其故,於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斷之,咎當在是乎?”於是太守殺牛自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歲孰③。

(選自東漢?班固《漢書?雋疏於薛平彭傳》)

【註釋】

①具獄:據以定罪的全部案卷。②卜筮:古時占卜,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③孰:同“熟”。

【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養姑甚謹 ( )

(2)姑自經死 ( )

(3)太守竟論殺孝婦 ( )

(4)咎當在此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於公辭疾去”的原因是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

四、趙括母上書言於王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爲將。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爲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爲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

頌曰:孝成用括,代頗距⑤秦,括母獻書,知其覆軍,願止不得,請罪止身,括死長平,妻子得存。

(選自西漢?劉向(《烈女傳?趙將括母》)

【註釋】

①灌灌:誠懇的樣子。②蹻蹻(jue?):驕傲的樣子。③耄:年老,此指昏聵。④爾用憂謔:你卻當我開玩笑。⑤距:通“拒”,抵抗。

【練習】

1.寫出一個有關趙括將兵的成語(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趙母認爲趙括與其父在帶兵上有怎樣的不同?

五、趙顏呼畫

唐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①,圖一婦人甚麗。顏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何令生,某願納爲妻。”畫工曰:“餘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

顏如其言,遂呼之名百日,晝夜不止。乃應曰:“諾。”急以百家彩灰酒灌之,遂活。下步言笑,飲食如常。曰:“謝君召妾,妾願侍箕帚②。”終歲,生一兒。兒年可兩歲,友人曰:“此妖也,必與君爲患!餘有神劍,可斬之。”其夕,乃遺顏劍,劍才入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嶽③地仙也,無何,爲人畫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奪君願,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訖,攜其子卻上軟障,嘔出所飲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畫焉。

(選自唐?於逖《聞奇錄》)

【註釋】

①軟障:屏風。②箕帚:此指家內灑掃之事。③南嶽:衡山的古稱。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顏如其言 ( )

(2)乃遺顏劍 ( )

(3)言訖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從文中看,趙顏具有哪些性格特徵?

六、相思樹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爲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選自東晉?幹寶《搜神記?韓憑妻》)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繆其辭曰 ( )

(2)其雨淫淫 ( )

(3)其妻乃陰腐其衣 ( )

(4)王利其生 ( )

2.寫出與“俄而”意思相近的文言詞語兩個( )( )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4.韓憑妻給韓憑的密信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意?

七、杜麗娘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乎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①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②而爲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③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爲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④,恆以理相格⑤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選自明?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詞》)

【註釋】

①溟莫:指陰間。溟,同“冥”。②掛冠:謂辭官。③彷癈:模仿。 ④通人:學通古今的人。⑤格:推究

【練習】

1.湯顯祖的《牡丹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釵記》合稱爲“臨川四夢”。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1)寧有如杜麗娘者乎 ( )

(2)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 ( )

(3)予稍爲更而演之 ( )

(4)第雲理之所必無 ( )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4.作者給予了杜麗娘怎樣的評價?(用自己的話回答)

八、心猶首面

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修,則塵垢藏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鹹知飾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心之和也;加粉,則思

其心之鮮也;澤發,則思其心之潤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①鬢,則思其心之整也。

(選自三國?蔡邕《女訓》)

【註釋】

①攝:猶“整”,梳理的意思。

【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2)鹹知飾其面 ( )

(3)惑矣 ( )

(4)傅脂,則思心之和也 ( )

(5)用櫛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3.作者認爲不修心的後果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4.文章將飾心比成修面,並且又將覽照、傅脂、加粉、澤發、用櫛、立髻、攝鬢等鋪排寫出,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審美情趣?

【參考答案】

(一)1.(1)同“否” (2)任用官員 (3)全(4)不久 (5)這樣 (6)幹2.A E 3.(1)聖明的君主要用道理來說服他,很難從情感上求得(赦免)。(2)不須表現出極度的悲傷,鍾會(哭泣)停止你們就停止,也不可稍微詢問鍾會最近朝廷發生的事。4.許允聽取其妻的話,據理要求魏明帝查明實情;許允任用官員得當。

(二)1.(1)嚴重(2)同“悅”,高興(3)責備,責怪(4)錄用,任用 2.李夫人於是把身體轉過去,嘆息抽泣不再回答。3.欲以深託兄弟。 堅強、理智

(三)1.(1)婆婆 (2)自己上吊 (3)最終 (4)罪過 2.孝順媳婦很小心謹慎地奉養我,我哀嘆她沒有兒子,守寡了很長時間,我老了,長久地連累她這個年輕人,該怎麼辦呢?3.因爲於公認爲孝婦十年奉養婆婆,定不會殺婆婆,但太守不聽。

(四)1.紙上談兵 2.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田地房屋。 3.其父親自給軍吏捧飯,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而趙括在軍吏面前趾高氣昂;其父受到賞賜全部轉賜給軍吏士大夫,而趙括全部據爲己有;其父接受任命後,一心爲國,不問家事,而趙括總想着購置家產。

(五)1.(1)按照 (2)送給 (3)完2.不久,被人畫了我的外形,您又呼喚我的名字。3.趙顏做事能堅持到底,但容易輕信他人。

(六)1.(1)同“謬”,使…隱晦 (2)連綿不斷的樣子 (3)使…腐爛 (4)以……爲利2.須臾、尋、俄頃、未幾、頃之(寫出兩個即可)3.宋康王的隨從想拉住她,因爲衣服已經朽爛,經不住手拉,何氏自殺而死。4.表達了被康王搶奪的怨恨,對丈夫的思念和守節而死的心意。

(七)1.《邯鄲記》《南柯記》 2.(1)難道(2)外形容貌 (3)改變 (4)只是 3.一定要等到男女同席了纔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隻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4.杜麗娘是一個人間少有的至情至性的女子。

(八)1.(1)日 (2)都 (3)糊塗 (4)塗抹 (5)梳子 2.不修飾面容,愚笨的人認爲是醜的;不修飾內心,賢德的人認爲是惡的。 3.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4.蔡邕認爲女子既要注重外在的修飾,也要注重內心的修養。面容的美麗固然很重要,但當修飾面容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了品德和學識的修養對女人來說更爲重要。表達了女子應內外兼修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