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版面》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置版面》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置版面》教學反思

《設置版面》教學反思1

收穫一:

教學設計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並且要應用於生活。這其中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爲出發點,以任務驅動爲主線,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問題,獨自思考,教師提點,同伴互助,最後完成任務,體會到成就感。

課堂就是一個模擬的小社會,課堂上學生經歷的在具體問題上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踏上社會以後經歷具體問題的過程。應該注重讓課堂內容來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中,能力得以提升。

收穫二:

新課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但,有疑纔有問,如果教師一味灌輸,學生就只有接受的份,沒有思考又何來疑問?應該把一個個小問題融合在一個大任務情境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然就有了提問)。這樣,把零碎的小問題串成一個整體,就更清晰流暢和系統化了,避免了問題的堆砌。

事實證明,學生在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是最專心的,聽得也是最認真的。

收穫三:

信息技術教材裏的每一課,雖自成一課,但其內容卻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日常教學中我們通常發現,因爲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前一課知識點還沒有得到鞏固,後一課教學的新任務又來了,學生學得寬泛缺不紮實。如何保證複習和鞏固的時間,那只有到每節課中去湊。在徐老師的課堂中,學生們的精彩回答,和熟練的操作,都能體現出老師的功在平時,教學的紮實,學生纔會有出色的表現。

收穫的同時,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思考,同時也是對自己以往教學實踐的一種反思。

思考一:

1、新課程主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牽引着,幫助者,各環節的串聯者。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應把更多主動權交給學生,包括思考權。課堂上應多問學生“你覺得怎麼樣?”“你會怎麼做?”“你是怎麼想的?”解決問題最難的是找不到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你要給他指路。

思考二:

課堂是全體學生的課堂,是各個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有快有慢,教師提問以後,要留兩到三秒學生思考的時間,而不能急於叫學生回答。事實上,學生從接受信息,到思考信息,再組織語言說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提問話音剛落,就立刻舉手的學生,無非那麼幾種:反應特快特聰明的、沒有組織好語言但表達欲特強烈的、憑直覺經驗去回答的,等等。這幾類同學當然只是少數,課堂不能僅僅是這些人的,而是更多人的。因此,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的時間,讓更多同學參與進課堂的互動中來。

思考三:

追求操作背後的方法和原理,會使信息技術課程真正彰顯出其應有的價值與魅力。當前,我們信息技術課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軟件的操作越來越簡單,只要嘗試幾下,就掌握了,還有必要專門在信息課上學習嗎?因此,我覺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能只侷限技術的學習,而是要挖掘操作背後的原理和方法,例如本節課中的頁面設置中的調整頁邊距這個知識點,爲什麼要調整頁邊距,頁邊距的距離的大小怎樣分配?不僅僅是老師簡單給一個2cm的數據這麼簡單,這就是操作背後的道理,老師應該給學生講清:這個數字的背後,是經過不斷的嘗試,調整才能得出的最佳數據。

《設置版面》教學反思2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探索,使我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要求既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要以應用軟件爲載體,強調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方法和操作能力。即“突破學科中心、轉變學習方式、體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功能”。 因而我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大膽開放課堂,指導學生整合學習資源,運用網絡技術,以小組協作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並及時評價學生的成果。讓學生在開放、寬鬆的情境中,自願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精神。在執教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

1、活動設計生活化

我採用“爭當報紙小編輯”作爲Word單元 “實踐園”內容的活動主線,在教學中,將單元的大主題與每課時小主題緊密結合,選擇“奧運在我身邊”學生優秀作文專版製作小報,創設一種主題式學習情境,將本課的知識點和操作要求以及拓展練習自然地貫穿在其中,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賦予生活的內容、人文的氣息,體現《綱要》要求的“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範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

2、學習方式自主化

在教學中,充分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現成的課程資源(例如配套光盤資源、同學協作、教師釋疑、書本幫助形式)進行多形式研究活動,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掌握頁面設置、分欄的操作方法,在評價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3、評價形式多元化

“成果籃”是學生知識信息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體現,《綱要》要求:“信息技術課程強調實踐性,既關注學生學習的最終成果,也關注學習的過程,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由於教材循環使用的緣故,我另外設計了一份“成果籃”評價表,在這份表中,既涉及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評價,又關注了學生對自己學習夥伴的評價;使評價成爲學生反思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

不足之處:有部分學生未能完成拓展練習任務,展示作品與點評時間有點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