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範文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總是對學生缺乏信任,總是在想,這個問題是不是太難了?他們能解決嗎?當學生的思維稍有障礙,教師便立刻將問題包辦,殊不知正是這種不信任纔是學生思維的障礙。學生求知探索的勁頭被扼制了,久而久之,便會從不需思考到不願思考再到不會思考,也許會真的變得笨起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真正要給學生的是信任而非懷疑、是點拔而非包辦。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範文

下面,我將學生們流光溢彩的思維花絮例舉一二:

(一)

《猴子種果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童趣盎然。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一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總是在猴子的果樹成活的時候,就有鳥兒飛來跟它說,這種果樹結果子慢呢?怎麼這麼巧呢?我一愣,一時之間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這種“無巧不成書”的現象,這時其他學生也嘰嘰喳喳議論起來,於是我不動聲色地把這個問題又丟回去:“是啊,怎麼會這麼巧呢?”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故事是編的,假的,所以這麼巧。”他的.回答,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教室裏聲音更大。又一個學生說:“猴子急着吃果子,種樹很認真,果樹一種下去就能活,所以當鳥兒來時,果樹總是活着的。”學生們大多露出了贊同的表情。我又追問了一句:“猴子辛辛苦苦種活了果樹,可又因爲別人一句話,就拔了果樹,你怎麼看待它這種行爲?”學生紛紛舉手,“它太沒有耐心了。”“它沒有主見,就象《擡驢》中的老頭。”“它只想早點吃果子,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瞧,脫軌的思維又回來了。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解決問題可能比你更圓滿。

(二)

學完課文,我對學生說:“如果你是猴子,你會怎麼做呢?”學生們說:“我不會隨便聽信別人的話,會耐心地等下去。”“我會打聽好哪種果樹又好種結果子又快,然後再去種樹。不會象猴子這樣拿不定主意。”“如果我是猴子,那我就不把已經成活的樹拔掉,而是再種上杏樹、桃樹什麼的,這樣我就能吃上好多種果子了。”……

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們還要懷疑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嗎?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的智慧火花遠比你以爲的要炫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