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1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極富兒童情趣的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適合兒童誦讀。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認讀生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明白做事不能急於求成、沒有主見,否則就會一事無成。讀是引導學生領略課文蘊含情感的極佳途徑。而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他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在預設教學時,我打算牢牢把握閱讀教學要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原則,讓學生在讀中悟語,在讀中悟情,儘可能的讓學生通過朗讀中感受到猴子的心急與沒有主見的個性,做事急於求成的心態。這節課我的教學流程:一課題質疑(讀了課文的題目,你有什麼問題?)二自主預習(一讀畫二讀圈三讀生字詞:第一遍讀畫出不認識的字,第二遍讀圈出本課田字格里的生字,第三遍讀畫、圈出來的生字詞)三檢查預習結果(認讀生字詞)四圍繞“猴子爲什麼沒有種成果樹?”這個中心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內 我這節課的一個教學亮點是在檢查預習這一環節中多了一步對詞語的分類:象聲詞、名詞、農諺。因爲反覆研讀文本之後我發現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三個象聲詞“哇哇、喳喳、咕咕” 三句農諺:“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四種果樹:“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這三種詞語的相關內容掌握了,在理解課文上幾乎就沒有問題了,語文是唯一以言語形式爲主要教學內容的特殊學科。它主要不是學習文本的內容和其他,而是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換言之,即是主要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訓練。在《猴子種果樹》,我以此爲基礎,把對這些象聲詞中真切的感受到象聲詞可以讓句子更加生動形象,相信對學生以後的寫話有一定的幫助。再者,把較難理解的又是同一類的農諺提煉出來,讓學生對比理解,既有利於理解記憶這些農諺,又有利於爲朗讀課文掃清障礙!不至於在理解課文或朗讀課文時再去引導理解,把課文變得瑣碎不連貫!

課堂教學任務雖然較爲順利的完成了,但在很多地方留下了不足和遺憾,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有了過程,有了指導,有了學生自主思考發言的`時間,但總覺得課有些亂,學生說得不到位,讀得不夠味,我想這與我對學生引導把握有關。我覺得我講得還是做到了少講但不夠精講,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去學但引導不到位,學生讀的不夠味。尤其是在朗讀指導這一環節上,朗讀的形式較爲單一,而且讓學生模仿讀這個環節很失敗,沒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沒能調動學生朗讀的情感,沒有把學生帶入朗讀的情境。這是一個充滿趣味的童話故事,應該創設輕鬆愉悅、豐富有趣氛圍讓學生誇張的表演、盡情的朗讀。但縱觀我的整堂課卻沒有讓低年級的學生釋放出他們的本性————發揮出動好表現的性格來。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點,但我覺得自己只是努力的達成目標,而不是良好的完成目標,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好鋼是煉出來的,好課是磨出來的,同課異構讓我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猴子種果樹》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爲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學習這一課,學生的興趣很濃,收穫也很很大。在這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由題入手、激發興趣

首先,出示課題,孩子生活在童話般的世界裏,他們不會產生疑問,“猴子不是人,怎麼會種果樹呀?”這些問題,都是很神氣地讀着課題,我想教師的教學把學生帶入特有的情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願學、想學這是我所希望的,課堂的開始我們也不能忽視,學生已經會給題目提出有價值的自己又想問的問題,如,猴子有沒有把果樹種活?因爲他種的是果樹,有沒有吃到果樹上的果子呀?猴子中果樹的過程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二、感悟文字,挖掘內涵

學到第一自然段,問學生這是一隻怎麼樣的猴子時,孩子紛紛舉手,“這是一隻勤勞能幹的猴子”他們說從“天天澆水、施肥”看出來的,我說小朋友知道他爲什麼這樣做嗎?他有什麼樣的目標?雖然來自文本有不同的思想內涵,如《晚上的“太陽”》,文中可看出愛迪生很愛他的媽媽,但更多是通過媽媽得急性闌尾炎急需開刀遇到了困難這件事體現了他急中生智,遇到問題善於動腦、動手,這是課文主要體現的思想。這一課主要反映猴子做事沒有耐心、急於求成。所以第地自然段雖然只要一句話,孩子答出了猴子勤勞,還要回歸到猴子爲什麼這麼做,是急於吃到梨子,爲全文體現的主旨定下基調。我們還要簡單地跟小朋友講,梨樹苗的成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小朋友更加體會到猴子等梨子吃的急切心情。

課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寫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三個小部分意思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採用“由扶到放”“以放爲主”的方法展開教學,這裏有知識性的問題,“農諺”“梨五杏四”等具體農諺要讓學生明白。當鴉、喜鵲、杜鵑問他時,猴子連接回答的都是“等不及”,說明猴子沒有耐心,急於求成,小朋友還認爲這隻猴子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就聽什麼,不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我覺得說的也是挺對的。

水到渠成,正因爲猴子這樣,我們小朋友也發現了他的問題所在,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引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這隻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

三、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學完後問小朋友有沒有什麼想法,你想對猴子說什麼呢?大家彷彿有好多話要與猴子說。小朋友通過這個兒童故事就明白了所蘊涵的道理,看來空洞的說教沒有說服力,孩子們機械地記憶是那麼索然無味。他們希望猴子要有耐心,機會是屬於善於等待的人,不能沒有主見,別人的話我們應經過頭腦分析加以判斷,不能人云亦云,這也是平時我所希望的,人應該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正因爲這隻猴子有這樣的不足,最後空空如也,其實對孩子們也是教育,毫無疑問,我們不能像這隻猴子學習。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這樣孩子們對鬍子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也能拓寬孩子們的思路,但是正如前面說的,應抓住主要的,要從積極的層面上分析理解。

有小朋友認爲對猴子希望尋找生長期較短的果樹來栽種是沒有錯的,櫻桃樹難栽未必栽不活,爲什麼要一起拔掉呢?聽了烏鴉、喜鵲、杜鵑的話後應思考,可繼續種生長期短的樹。

爲了讓反面的引以爲戒的故事從正面的角度去理解,我說:“猴子聽了小朋友的勸告後,一定很受啓發,這隻猴子後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他有沒有吃到果子?”讓小朋友接着課文寫下去。很多小朋友寫得都不錯,實際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