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教育與主題活動的案例

開展“綠色家園”主題活動的點滴體會

開展教育與主題活動的案例

我們幼兒園爲爭創“綠色學校”,近日積極開展了“綠色家園”系列主題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懂綠、愛綠、護綠”意識,讓環保意識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小班教研組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制定了“保護自己,保護環境”之一主題內容,

通過教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洗臉、漱口,刷牙等方法保持自身清潔的同時,深透環保教育讓幼兒明白不能亂丟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動物。並向家長宣傳有關“保護環境,保護自己”的主題內容及教育要求,及時交流幼兒在園以及在家的衛生習慣狀況,共同協商教育對策,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中班教研組大力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孩子們在清潔幼兒園、製作環保小布袋、製作並粘貼環保標誌等過程中,進一步地感受到了環保的重要性,真切地體會到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內涵。

大班教研組也積極開展環保主題,使幼兒瞭解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廢舊電池的危害,及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好處等等。大班孩子還積極的用廢舊物品製作各種小玩具,真正地做到了“變廢爲寶”。老師們在注重孩子在幼兒園內接受環境教育的同時,嘗試性地把園內的教育與家庭式教育實行互動,讓家長自覺、自願地參與到我們的行列中來,使更多人瞭解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深思我們該爲環境保護做些什麼。

爲了創設優美的教育環境,我們讓幼兒從小初步懂得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懂得人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要科學開發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爲增強責任感,獲得改善環境的知識技能,我們積極開展綠色宣傳活動,組織幼兒積極參加“綠色家園”繪畫比賽。各教研還積極開展“綠色家園”展示課,既進一步突出了環境教育的特色,豐富了環境教育的內容,又擴大了孩子們的知識面,促進了環境意識的提高,讓位老師和幼兒共同參與到“綠色行動”中來。

我們除了積極開展環保教育主題活動外,更要在長期的日常、生活活動中都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從點滴入手,通過倡導節水、節電、節約紙張、垃圾分類、保護園內一草一木等。走進我園,你一定能感受到,我們確實很努力:園舍一切井然有序,窗明几淨,地上已看不到一點紙屑、痰跡,園內四周植上了樹,活動區草坪一片碧綠……

我想把這份成功的喜悅帶給更多的人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多片綠色的天空吧。

開展適宜教學——實施“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活動的體會

20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特大地震,此時,我正好在江西南昌鳳凰城上海實驗幼兒園支教。

得知災難消息,幼兒園的全體教工立即行動起來,主動捐款,奉獻愛心。與此同時,教師們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極好時機。於是,教師們馬上行動起來,以“抗震救災獻愛心”爲主題,組織各年齡段幼兒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希望通過科普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有機整合,來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捕捉時機設計主題教學內容

南昌鳳凰城上海實驗幼兒園是一所在上海豐厚的學前教育資源的支持下,開辦在內地的民辦幼兒園。該園提出了“人文素養薰陶,構建健康人格”“爲二十一世紀培養人才”等辦園理念。汶川地震消息傳來,教師們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寶貴的教育契機。而園裏的孩子們也對這件事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關注,他們每天觀看電視、收聽廣播、收集有關的圖像資料,他們對“地震是怎麼一回事,地震爲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危害,發生地震時人們該怎麼躲避危險”等問題充滿困惑。更讓教師們感動的是,年幼的孩子看到災區人民遭受的苦難以及解放軍叔叔奮不顧身救人的感人場景流下激動的淚水。他們砸碎儲蓄罐,把自己積攢的零用錢捐獻給災區人民。教師們從眼前的情景中發現了教育的契機,於是,我們預設了“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教育活動的五個小主題:地震發生了、地震小知識、悼念受害者、愛心總動員和重建家園,力求實現“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幼兒園的辦園特色。

尊重年齡特點強調適宜教學

當“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框架建立起來後,教師們認爲,作爲全園性主題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更多地關注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經驗和實際發展水平,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幼兒新的學習需求。以託、小班爲例,教師認爲“悼念活動”和“重建家園”等小主題相對這兩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有難度,於是,便強化了“愛心總動員”主題,設計了“點亮小蠟燭”“製作愛心親子卡”等一些適宜小年齡幼兒參與的活動,對“抗震小知識”的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對預設內容的靈活調整和補充,使教師看到了着眼於教學實際和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意義,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反思實踐關注主題活動價值

當“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教育活動結束後,我們組織全園教師認真總結,反覆思考活動的價值。

(一)時效性和整合性凸現主題活動價值

由於該主題活動與全國人民關注的抗震救災工作幾乎在同步展開,時間上的契合度保證了幼兒能夠藉助各種途徑豐富對主題的認識,強化了幼兒的過程體驗。班級的主題牆上每天都會出現有關災區的新的`圖片和資料;幼兒們把日常獲得的信息和對同胞手足的牽掛和良好祝願通過區域活動、新聞牆、愛心卡、結構遊戲等途徑盡情地表達和表現出來,使得很多平時要花很多時間講述或拓展的道理變得直觀具體。而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則從認知、語言、藝術、情感等多種角度滿足了幼兒的學習需求,其多元整合的開放模式讓幼兒感同身受,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情感性和互動性豐富主題活動內涵

“人文素養薰陶,構建健康人格”的和諧教育思想的落實關鍵應體現在情感的激發和培養上,自古“善之教育”就是人文精神的核心體現之一,因此,“抗震救災獻愛心”的主題教學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教育。孩子們看到悲傷的畫面情不自禁地流淚;看到解放軍救出被困者會高興地拍手;看到醫生救治傷員就欣喜地相告;聽到《愛的奉獻》的旋律便深情哼唱,這些都是幼兒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製作愛心卡、捐獻零花錢、參加玩具義賣等活動,也讓幼兒在活動中表達情感。

此外,“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活動也吸引了全園家長的積極參與,成爲家園互動體現得最爲成功的活動。

總之,通過開展“抗震救災獻愛心”主題活動,教師們對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契機的發現和捕捉也更加重視,在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適宜的教學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意義。

 開展區域活動的一點體會

對3~5歲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在自由活動中保持安靜,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放任孩子們在活動中吵吵嚷嚷,會使他們的活動相互間受到影響。而且,孩子長久地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也不利於社會性的發展。怎樣讓孩子既自主又有序地進行自由活動呢?將活動室劃分爲不同的活動區、開展區域活動是我們普遍的做法,因爲這樣既能使幼兒獨立自主地活動,又能使活動秩序井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對如何開展好活動區的活動有如下的體會。

1、合理劃分活動區域。

我們可將活動區相對固定,這樣,當幼兒想進行哪項活動時,便可以很快地找到相應的區域,避免了在尋找過程中的嘈雜和時間的浪費。事實上,區域的劃分也是給孩子規定了活動的範圍,避免了活動間的相互影響。

在安排區域時,我們還要注意各區域位置的合理性。比如比較喧鬧的音樂區、建築區可安排在戶外的走廊裏,以免影響其它區域的孩子活動;美術區可以安排在靠近盥洗室的地方,因爲美術活動中會用到顏料,孩子們用水就比較方便。

 2、提供合適的活動材料

很多時候,孩子們吵嚷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活動,缺乏合適的活動材料。老師就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時更新、投放材料。只要有合適的材料,孩子們一般就會很專注地投入到活動中。比如提供孩子們喜歡看的圖書、製作一些拼圖遊戲板。

3、適時指導活動

教師可觀察、參與孩子的活動,及時給予幫助、提供建議。當孩子們因出現糾紛而吵嚷起來,教師可與孩子一起討論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當孩子因無聊而發生吵嚷,教師則可提出一些活動建議。漸漸地,孩子們也會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使吵嚷的現象減少。教師還可用體態語言提醒過分吵嚷的幼兒,而切忌用更大的音量蓋過幼兒的吵嚷聲而要求他們靜下來,因爲這會在無形中樹立一個大聲叫嚷的榜樣。

展小班主題活動初探

主題活動是近年來最新的教育方式,目的是讓幼兒自主的去學習、主動的去探索,給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小班幼兒各方面發展還不完善,但他們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強,對周圍世界中任何新穎、陌生、有趣、不協調、神祕或難以理解的事物都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他們的“獨特眼光”需要我們的發現與肯定。因此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老師要時刻用慧眼去發現去肯定幼兒的做法與行爲。關於小班的主題活動的開展,我總結了以下經驗:

一、抓住幼兒興趣點

今年初,孩子們帶來了好多小金魚,養在魚缸裏天天都去看,特別的喜歡。於是,我便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班裏搞起了《可愛的小金魚》的主題活動。孩子們都願意把小金魚帶幼兒園來,班裏一下子有三十二條魚:有紅顏色的金魚十條、棕色的小鯉魚三條、黃色的大眼睛的金魚八條、還有漂亮的孔雀魚五條,還有清道夫一條和熱帶魚五條。自然角里、窗臺上都擺滿了孩子們帶的金魚朋友。孩子們最喜歡談論的話題是:金魚長的什麼樣?眼睛爲什麼鼓鼓的?它喝那麼多水怎麼不死啊?金魚愛吃什麼?魚缸裏還需要有什麼?我們怎樣照顧小金魚?喂多少魚食?還有哪些漂亮的魚?……我見孩子們對金魚這麼喜歡,還帶他們去後勤老師的屋裏看漂亮的熱帶魚,還去了門口看了阿姨賣的各種魚,孩子們對小金魚的喜愛與日俱增。

 二、主題與區域緊密的聯繫起來

我把魚缸也放在了美工區中供孩子們欣賞借鑑。孩子們特喜歡給小金魚畫像,他們畫的都不同,我把孩子們的作品都展示在區域中。還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捏了好多魚,每條魚的魚鱗都不同。有的用指甲印;有的用筆帽扣;有的捏立體的一片一片的魚鱗。他們互相欣賞,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他們在繪畫與製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奇百怪的魚。圖書區中,我把孩子們帶來的有關小金魚的一些書都投放進去,孩子們認真的欣賞,或讓老師給講書中的奇妙世界。他們從開始對小金魚感興趣逐漸進展到對海洋裏的各種魚類感興趣。把自己家的有關魚類的書都帶了來,圖書區中豐富的書籍使孩子們眼界開闊,豐富知識,愛說愛講愛想象,增強了他們喜愛並關心小動物的情感。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探索。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家長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在班裏搞主題活動期間,我們讓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去觀察魚。李龍澤、寇澤浩、杜睿晗媽媽週末帶孩子去了海洋館,照了好多照片。各種漂亮的魚的圖片和照片都拿到班裏來。李龍澤和寇澤浩、杜睿晗還向班裏小朋友介紹了去海洋館看到的五顏六色的魚;隗紫琪、楊凡、何靜儀、張勇麗的家長帶他們去了山頂廟公園餵魚,好多紅顏色的大鯉魚特別愛吃魚食,他們還給大鯉魚照了照片;徐雪兒媽媽帶雪兒去公園裏划船看魚,雪兒告小朋友說她看見了水裏的紅金魚好看極了,她媽媽還給買了五隻,帶到了班裏給大家看;林世軒、高彥靜家長帶他們去了魚市欣賞魚,還買回來了好幾種魚:紅色黃色的小金魚、五顏六色的小孔雀魚和好看的扁扁的熱帶魚,這些魚孩子們都帶到了班裏,孩子們特別喜歡看。這些親子之間的活動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使他們見多識廣,並把遊玩過程中看到的魚類照下相片帶到班裏給其他小朋友觀看。家長配合了老師的工作,同時也增進了與孩子的感情。孩子們有親身的體驗,對魚就會更感興趣,有談論的話題。家長也瞭解活動的全過程以及教育的目標、價值,才能夠很好的配合老師。

四、牆飾的合理佈置

牆飾的佈置,要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圖文並貌。活動的過程簡單、明瞭,幼兒的作品鮮明、清晰,進展明顯。這樣幼兒也可在欣賞中回憶原來的事情,欣賞原來自己的作品。在開展《可愛的小金魚》主題活動時,我把魚缸擺在自然角,把牆面佈置成四大版塊:

1、小魚生活在哪?牆面上展示孩子們談話的內容和繪畫出小魚生活的地方:魚缸裏、大海里、魚池裏等;

2、小魚長的什麼樣?佈置的內容有幼兒帶來的小魚照片、孩子們畫的小魚、活動區裏孩子們折的小魚還有用橡皮泥製作的小魚;

3、小魚愛吃什麼?把孩子們帶來的餵食小魚的食物展示出來,也有孩子們的談話內容詳細記錄,教師用圖文的形式張貼出來;

4、小魚活着還需要什麼?貼上我帶孩子們去後勤老師的屋裏看魚的照片,發現了氧氣機和溫度計;還有孩子們的回答如:需要陽光,乾淨的水,還有漂亮的魚缸,水裏有小花和水草,水底有石頭貝殼等。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以及他們的知識能力,與老師一起把牆飾張貼的豐富多彩。展示板上有孩子們觀察的談話,有孩子們帶來的照片和資料,還有孩子們自己的剪紙、泥工、繪畫、摺紙小魚。如此豐富的版面,對幼兒有了很大的刺激,陶冶着孩子們的情操,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要想使小班的主題活動開展的豐富,需要老師仔細的觀察,認真的傾聽,敏銳的發現幼兒的所思、所想、所做,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同時使幼兒以有效的應答,使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更加感興趣,更加愛觀察、愛發現、愛探索,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數學教育活動“參觀動物園”的分析與反思

以往,我們習慣於根據數學學科體系來設計數學教育活動,而今,根據上海二期課改的原則,要求幼兒的學習迴歸生活,融入主題活動。因此,很多教師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感到很困惑,覺得數學教育與主題活動的融合很困難:如果僅僅考慮這個年齡段幼兒數方面發展的要求,就會出現與主題活動毫不相關的單純的數學活動。即使是結合主題背景聯想到幼兒數方面發展的某個點,也感覺與主題無實質性關係,以至於設計出來的數學活動比較牽強,而且弱化了幼兒數方面發展的要求。

其實,數學在幼兒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主題活動的推進也離不開數學。主題活動與數學教育的有機滲透與融合,就是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起點,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認識周圍世界,解決實際問題。

下面我就集體數學教育活動“參觀動物園”談談在綜合課程背景下如何將數學教育與主題活動有機融合起來,以幫助幼兒建構數經驗,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本活動內容來源於上海市幼兒園課程大班《學習》教材中的“動物大世界”,這是一個內容豐富、幼兒十分感興趣的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不僅瞭解了常見動物的特點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係,而且在建構活動中產生了搭建動物園的意向並進行了合作搭建。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往往有參觀動物園的生活經驗,但缺乏對照地圖有目的地參觀動物園的經驗,對地圖上的方位、遠近等抽象的空間概念的認識較模糊,所以我們設計了活動“參觀動物園”,它既是教材中的素材,又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在幼兒興趣點上生成的一個活動。

該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在“參觀動物園”的情境中,比較參觀路線的遠近並感知空間方位等相關概念。

2.願意與同伴交流、協商,解決活動情境中的問題。在制定活動目標前,我們梳理了大班幼兒已有的數經驗,發現大部分幼兒有關於交集、序數、以客體爲中心辨別左右和遠近等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運用。大班幼兒有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我們創設了共同佈置“動物園地圖”的情境,讓幼兒自由結伴,體驗合作解決問題的快樂。幼兒在情境中對照地圖自由選擇參觀路線,在交流中感知不同參觀路線的遠近並運用多種方式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該活動未脫離主題活動的背景和要求,並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爲起點,滲透並融合了相關的數學教育內容。在整個活動中,我們預設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動物園”情境,共同編制“動物園地圖”

這個環節主要是將幼兒引入“動物園”情境,讓幼兒自由結伴根據“任務書”商量討論,找出要送回動物園的動物並進行交流。其中“動物園的地圖”並不是全預設好的,而是給幼兒留有空間。如圖中的1、2、3、4、5、6號房間就是預留給幼兒的,讓幼兒共同參與編制,以完善“動物園地圖”。通過自由結伴討論,幼兒經歷了一個重現數經驗的思維過程,同時有機會協商合作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如,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瞭解了一些動物的習性,他們運用交集的概念思考選取哪個動物送到動物園更合適;幼兒運用“第幾層”“第幾間”的序數知識在樓房式動物公寓中找出合適的動物;幼兒比較遠近;幼兒區分左右。以上都是大班幼兒所要了解的數知識,我們結合情境使幼兒在這一環節加深了對一些數概念的理解。

 二、自由選擇參觀路線並記錄交流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發幼兒參觀“動物園”的興趣,讓幼兒自由選擇參觀路線並記錄,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記錄方式。在活動材料的設計上,“動物園地圖”既要有不同的參觀線路供幼兒選擇,又要便於比較不同路線的遠近,所以每個“動物”之間的路線長度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沒有可比性。原先我們設想讓每段路有寬窄、顏色的不同,使幼兒嘗試不受干擾比較路線的遠近。通過第一次教育活動實踐,我們發現這些干擾因素對整個活動,尤其是在比較路線遠近時意義不大。所以我們將其調整爲每個動物之間的距離相等,路的寬窄、顏色也相同,同時可以活動(即每段路可以拆下),這樣就爲幼兒運用多種方式比較路線的遠近埋下了伏筆。當幼兒理解有困難時,教師可將每一段路拆下連接,以便讓幼兒直觀地比較遠近。幼兒在交流各自的參觀路線時,教師一方面有意識地展示不同參觀路線,另一方面用不同標記清楚地標出行走的路線,從而爲幼兒比較遠近打下基礎。

三、比較參觀路線的遠近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比較不同參觀路線的遠近,學習不同的比較方法。它既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挑戰,又是提高幼兒思維能力的過程。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經驗發散思維,在討論交流中比較路線的遠近,記錄參觀路線的長短,數出參觀過的動物數量,最後數一數參觀過的每個動物的間距並比較。由於設計的間距一樣,幼兒可以將每段路拆下連接加以驗證,所以原來比較難理解的空間概念變得容易理解了。通過活動,幼兒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經驗,又在分析、綜合、推理、概括的過程中梳理了新的經驗,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尋找最近的參觀路線

這個環節主要是豐富幼兒的比較方法,使幼兒有機會運用已提升的經驗,並引發幼兒更多的思考。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從‘企鵝館’出發到‘獅子山’,你能找出一條最近的參觀路線嗎?”幼兒立即運用新獲得的經驗直接數出動物的間距,從而很快找到了一條最近的路。活動結束後,教師將“動物園地圖”投放到活動區中,幼兒仍然很有興趣,主動探究“如果要看到每個動物可以走什麼路線”“有多少條參觀路線”等問題。

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沉浸在由活動帶來的快樂中。幼兒積極投入的表現與教師創設的活動環境以及採用的活動形式有很大的關聯。這種類型的活動滿足了每個幼兒的活動需求,給每個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使不同能力的幼兒提升了自己的數經驗與生活經驗。我們認爲,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會遇到許多與數學相關的問題,這正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最佳時機。教師要不斷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該年齡段幼兒應具有的數發展方面的一般要求,以主題活動爲背景和線索,以幼兒生活經驗爲起點設計活動,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敏捷性、創造性,同時引導幼兒學習科學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增強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