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江蘇省豐縣華山鎮史店初級中學     221700      王厚華  

內容摘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不僅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需要,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的內容和性質特點所決定的。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充滿活力呢?我感到,它至少源自於以下三個方面:一、課堂活力源自於教師充滿激情的誘導。二、課堂活力源自於學生的積極投入。三、課堂活力源自於師生想像力的發揮。

關鍵詞:打造 活力 課堂教學

我們在稱讚人時常說:“有激情、有活力”,對語文課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目前,爲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生一上語文課就無精打采,懨懨欲睡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語文課缺少活力,試想:一節陳淡乏味、平靜如水的課怎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當然,活力雖不是興趣的全部,但就筆者的感受及經驗而言,語文課只有充滿活力,纔會有無窮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其實,讓語文課充滿活力,不只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需要,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的內容和性質特點所決定的。正如李鎮西教師所言:“語文學科與數理化學科的最大區別之一,就在於它‘靈’與‘活’,即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有靈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活動的、流動的,而不應該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我們怎能設想,這樣的課堂不是翻卷着浪花的海面而是一潭沒有絲毫漣漪的死水呢?”①

那麼,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充滿活力呢?我感到,它至少源自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堂活力源自於教師充滿激情的誘導。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我們認爲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著名教學專家李吉林教師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一文中指出:“情感是語文教育的‘渠道’‘靈魂’和‘根’。而‘教材--學生 ’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樑便是教師的情感,教師用自己的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苗。”②一旦學生心靈“情”弦鳴響情感的火苗燃起,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而作爲課堂駕馭者的“撥絃”“點火”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們可以用飽含深情的導語去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筆者在執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就是這樣引出的。“有句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千萬家庭中,父母親都是那麼偉大與可敬,俗話說父愛如山,父愛是深沉的、凝重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朱自清先生的摯情感人之作《背影》,來一同感受這偉大的父愛吧!”這樣的導語激起了學生對內容的共鳴,爲活化課堂教學作了感情上的鋪墊。

其次,可以用充滿激情的小結語,使學生產生回味感。

在執教冰心的作品《談生命》時,我這樣總結: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這轉瞬即逝的生命歷程中,有苦痛也有幸福,哪一個多一點呢?全憑自己對幸福、對苦痛的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種感覺,關鍵在於你的一顆感悟她的心”。人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最後,老師用文中的一句話送給同學們:‘願你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吧!這樣的結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又怎能不情緒起伏而回味無窮呢?

再次,我們還可以藉助課文本身的情感力量來撥動學生的“情”弦。比如筆者在執教《安塞腰鼓》時,爲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黃土高原上這一民間藝術的粗獷與豪邁,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我富有激情地把全文範讀一遍,範讀結束時,學生們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這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有了這樣的開頭,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又怎能會出現課堂氣氛僵化的局面呢?

於漪老師說得好:“語文教學傳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號。文中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注的情和意,所闡發的道理,就會叩擊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③筆者認爲,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做到了這一點,語文課就會活力四射的。

二、課堂活力源自於學生的積極投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他們的大腦才能興奮起來,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課堂氣氛才能真正活起來。

那麼,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呢?筆者認爲,起碼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首先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種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在一種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完成學習活動。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認爲:“只有在真誠、理解的師生人際關係中,學生纔敢於和勇於發表見解,自由想像和創造,從而熱情地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人格。”④可以說,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其次,採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教師要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一些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筆者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提出了對菲利普夫婦的質疑:①、對於勒的躲避源於他們拮据的經濟條件,是小人物的自私與無奈的表現,人應該加以同情並原諒。他們對於親情的冷漠應該加以指責,他們應該接納于勒。②、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人們的行動指南是“金錢至上”這兩個扣住課文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提出後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通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對文章的閱讀進一步深化。這樣的課堂教學又怎說不充滿了活力呢?再次,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這是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具體體現。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意識和習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生氣勃勃的喜人局面。例如:有一次,筆者在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說“有一問題要求學生們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話音剛落,有個同學不假思索地說菲利普夫婦肯定會高興得要暈過去,有同學說這事不可能啊,富翁怎會和菲利普夫婦這樣的窮人同船……對此,我沒有立即評價,而是組織大家討論,經過積極發言,他們認爲這只是一種假設情況,這句話重點應放在菲利普夫婦對待有錢的于勒與無錢的于勒的態度對比上,這樣的教學,不在於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收穫了思維的鍛鍊與情感的昇華。

三、課堂活力源自於師生想像力的發揮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爲特徵的,要深刻的領會這些教材內容,就應該充分發揮師生的想像力。葉聖陶先生曾以高爾基的《海燕》來說明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展開想像的必要性。他說:要領會“海燕”這首詩,得在想像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而且要展開這對翅膀跟着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飛掠着。這時候,你就彷彿聽到了震耳的雷聲,恕吼的呼嘯,同時你還會體會到一場暴風雨之後,大地將被洗刷得格外清明,而飛翔 在這種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間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舒適愉快。不少事例充分證明,一旦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語文課就會滿堂生輝,活力四射。武漢教育學院教授韋志成先生對語文教學中運用想像 作過如下論述:“一系列的教學環節無非就是調動學生的想像;開講話的精心設計,誘發學生的想像;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啓發學生的想像;設疑問難點,撥解惑,激發學生的想像;教師精講,畫龍點晴,啓發學生的想像。……”⑤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大力開拓學生的想像空間,語文教學就完全有可能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語文課堂就能成爲有激情、有活力,令學生們都十分嚮往的場所。

春天是美麗的,因爲她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課堂是迷人的,因爲她富有詩意,魅力無窮。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始終沒有停下,就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繪出一幅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美麗畫卷吧!

參考文獻:

①《中學語文教學》2000年第8期第32頁

②《人民教育》2000年第9期第30-31頁

③《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 中學語文卷》第11頁

④《中國教育學刊》1995年第2期

⑤《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第167頁

 

王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