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簡明題解題例說(網友來稿)

山東陽谷實驗中學高中部  何傳躍 

語言簡明,是指以儘可能少的語言文字,不重複羅嗦,不說多餘的話,而又表意清晰,使人明白地理解。高考常採用非選擇題以刪改的形式出現,即本着語言簡明的原則,排除冗餘信息,刪除多餘詞語,進行簡略處理。請看下面題型:

例1、下面一段話有重複羅嗦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三處?把要刪除部分的序號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只填三個。(1998年全國題)

一個人 之所以 會變壞 的原因,除了受到壞的影響外,更重要的 是他自己沒有把

             ⑴            ⑵           ⑶             ⑷               ⑸

握自己,受了壞人的影響,才逐漸變壞的;如果這個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 

               ⑹          ⑺                      ⑻                  ⑼

各種 壞的 影響,那麼 他還會變壞嗎?

 ⑽   ⑾         ⑿

刪除部分:         、         、        

例2、爲了使下面畫線的語句簡潔、順暢並保持原意,需要刪掉一些詞語。在刪改時哪些詞語是必須保留的?將其序號填在橫線上。(2000年全國題)

記得 在 一次 期末 考試 中 ,在 考完 了 語文 後 ,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好長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時間。

必須保留的詞語:                             

例3、下面一句話中,編號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刪去的。請將可刪去的序號寫在題後橫線上。(2001年北京安徽春招題)

由於 人體 脂肪 的 密度 遠 小於 人體 肌肉蛋白和水 的密度,所以減掉一公斤脂肪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後 所減去的 體積 遠大於由脫水而減少的體積。

⑺           ⑻

可以刪去的是:                                             

例4、爲使下面文字簡潔順暢並保持原意,需要刪掉一些詞語,在刪改時哪些詞語是必須保留的?請將其序號填在橫線上。

站在講臺上 的 是一位 曾經 在北大工作 了 三年的年輕學者。他 穿着一件大 而 黑

           ⑴         ⑵             ⑶                 ⑷            ⑸ 

的衣服,用 右手執教鞭,正在就 關於 當前 的 學術研究問題給與會者作報告

        ⑹                     ⑺       ⑻ 

   如何解答這類題呢?

   首先,要從語句的'內容出發,明確語句要表達什麼意思,進而大致確定需要保留的詞語。例1的意思是說人變壞的原因,除受到壞的影響外,是自己沒有把握自己;如果能把握自己,抵制壞的影響,就不可能變壞。由此可先大致確定⑶⑸⑻是必須保留的。例2的意思是說一次期末考試,考完語文,心情高興。由此可先大致確定⑵⑶⑷⑺⑼是必須保留的。例3所給一句話爲因果複句,脂肪密度遠小於肌肉蛋白和水是“因”,減掉脂肪的減肥效果好是“果”。由表意來看,⑷是必須保留的。例4,從表意來看,⑵是必須保留的;從句子的構成來看,⑴與“站在講臺上”構成的字短語作主語,指年輕學者,⑴也不能刪除。

   其次,從語意出發,本着簡明的要求進行刪改。刪改時,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 有沒有語意重複的句子。

表意重複的句子,應當刪除。例1中的⑹,前面⑶已經提到,語意重複,要刪去。

2、 找一找重複贅餘的詞語。

贅餘的詞語要刪除;表意功能相同的詞語同時出現,造成重複,要刪除一個。例1中的⑴⑵都表原因,造成贅餘;⑼⑽都指不止一次,重複羅嗦。都應當刪除一個。例2中,兩句重複出現“在”,可先考慮刪除⑹。例3中,⑵⑸作修飾語在一個句子中同時出現,可先考慮刪除⑸。例4中,⑺與“就”重複贅餘,應當刪除。

3、 看一看可用可不用的詞語。

尤其是句中使用的虛詞,如果不影響表意,可用可不用的詞語,可以刪除。例1中的⑿,例2中的⑻,例3中⑴⑶⑺,例4中的⑶⑷⑹,均屬可用可不用的詞語,可以刪除。

另外,如果句中出現遊離句,即和句子的主旨表意不吻合的句子,自然應當刪除。上述四題沒有涉及這一點,做題時也要注意。

第三,要立足題幹要求。從上述四題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

1、刪改不能改變或影響原意。

例1中,刪去⑶⑷句,同樣連貫順暢,但不符合題幹“不影響原意”的要求;刪除後,原句“除……外”、“更重要”的意思就沒有了。例2中的“一次”,似乎也可以刪去,但在平時的語言表達中,“一次期末考試,考完語文後”指已經過去的某一次期末考試;而“期末考試,考完語文後”往往指剛剛過去的或正在進行的期末考試。去掉⑵,顯然就改變了原意。例4中的“曾經”,似乎也可刪去,“曾經在北大工作三年”,表明過去在北大工作三年,而現在已不在北大工作。刪掉⑵,也就改變了原意。

2、 明確“必須刪除”、“必須保留”、“可以刪去”的不同要求。

例1中的⑺處也可以刪除,且不影響表意,但不是必須刪除的。例2句,如果只刪除⑹和⑻,則成了“在一次期末考試中,考完語文後”,更合乎語言的表達習慣,但題幹是“必須保留”的,要求找出必要詞語,⑵⑶⑷⑺⑼不能去掉一個,否則改變了原意。例4也要求找出必要詞語,⑴⑵⑸都是不能去掉的。例3的要求較寬泛,且沒有幾處的限制,只要不改變原意,又能使語句通暢,可以多刪除幾處。

第四,從語感方面檢驗。

刪改不僅要做到保持或不影響原意,還要做到語言表達連貫順暢。刪改後,反覆讀幾遍,一則可以檢驗刪改是否妥當,二則也可以驗證有些詞語的保留是應當的。例3中,⑹前出現“密度”,可以刪除;同樣,⑻後也出現“體積”,能否刪去?如果刪去,讀起來感到彆扭,文句不通,所以不能刪。例4中的⑸,如果刪掉,同樣讀起來就不順暢了,也不能刪除。

簡明是語言表達的最基本要求,在今後的高考中,這種題型會經常出現。解答這類題目,注重上述思維方式,應當說是行之有效的。

(附:上述四題答案:例1:⑴(或⑵)、⑹、⑼或⑽      例2:⑵、⑶、⑷、⑺、⑼     例3:⑴、⑵、⑶、⑸、⑹、⑺     例4:⑴、⑵、⑸))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