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打造高效作文課堂

作者: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南門中學  餘龍翔

怎樣打造高效作文課堂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永安中學  餘龍飛

【摘要】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怎樣有效提高學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爲首先應轉變師生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掃除畏難的心理障礙;其次,再通過豐富學生作文形式,激發寫作興趣熱情;注重學生平時積累,歸類記憶方便取用;培養學生讀書習慣,賞析優點記錄感悟;傳授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優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等等方法,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堂。

【關鍵詞】轉變觀念、激發興趣、注重積累、培養習慣、提高自信、優化模式、作文高效課堂。

【正文】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怎樣有效提高學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爲首先應轉變師生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掃除畏難的心理障礙;其次,再通過豐富學生作文形式,激發寫作興趣熱情;注重學生平時積累,歸類記憶方便取用;培養學生讀書習慣,賞析優點記錄感悟;傳授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優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等等方法,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堂。

一、轉變師生思想觀念,掃除學生心理障礙。

長期以來,學生怕寫作文,寫起作文來都是“腳踩西瓜皮”“現場直播”,作文像記流水賬,作文內容假、大、空,使作文教學成爲語文教學的難點。對此,筆者從語文教學實踐中看到它的主要癥結所在:一是教師對作文教學研究較少,總是沿襲老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觀命題,難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體驗,這使學生處於被動寫作的地位,抑制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二是學生思想理念陳舊,思維侷限於單調的生活經歷和狹窄的閱讀積累,限制了他們作文的選材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導致學生對寫作產生了畏難的思想情緒和心理障礙。  

 怎樣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消除學生作文時的畏難心理?教學研究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更新作文思想理念,掃除學生心理障礙,爲寫作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1、要作文,先構思。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構思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和關鍵。寫作文就像蓋樓房,必須先要拿出樓房設計圖紙,然後按圖施工,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綱就像樓房的圖紙,作文題目、主旨、文體、脈絡結構、各部分大意以及要採用的表達手法等等都應在提綱裏一一列出來,然後再“按圖施工”,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起碼不跑題,不偏題,能夠做到立意正確,層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確,稍加修改潤色就能達到二類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構思,直接進入寫作狀態,對於學生來說,往往顯得顧此失彼,丟頭忘尾,漏洞百出。

而我們很多教師爲了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忽略了對作文提綱寫作的要求,學生也怕麻煩圖省事,乾脆不構思提筆就寫,殊不知這樣爲了完成任務而寫的四類五類作文還不如不寫作文,把時間省下來學點別的知識。所以在作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訓練學生快速構思、快速寫出作文提綱的習慣和能力,45分鐘的作文課,要訓練學生在5分鐘內寫出簡要作文提綱,長期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2、變寫“我”爲寫“他”。

小學到中學,我們的語文老師大多在教學生作文時,一再強調一定要寫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而學生大多都是過着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他們的認識能力、社會經歷、情感體驗都十分有限,要求學生寫出各種題材的作文,的確有些勉爲其難,“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學生難免陷入假、大、空的窠臼。

我們在教學“我能”的話題作文時,學生遲遲不能動筆。的確,“我能幹些什麼呢?”寫小事覺得不值一提,寫大事吧又有些浮誇,所以學生在選材上覺得捉襟見肘。於是我們借鑑範文《堅信我能》的提綱“……司馬遷因爲堅信‘我能’,而繼續着夢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後人爲之稱道的《史記》……;……哥白尼因爲堅信‘我能’,終於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霍金因爲堅信‘我能’,堅持與病魔作鬥爭,創下了‘黑洞’理論……”①,教學生變寫“我”爲寫“他”。 更新了學生的寫作理念,這樣很快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匣子,拓展了學生思維角度,學生們很快就寫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

3、學以致用。

怎樣改變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無素材可寫的的現狀?學生作文素材來源於親身生活經歷,更主要來源於課外閱讀和課本。如滿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一位學生這樣寫“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雙手給予了我力量……;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雙手傳遞了感恩的忠耿……;越王勾踐,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如一盞明燈……”②巧妙地選擇了三位古代名人李白、孔明、勾踐作爲寫作素材,通過對三個課本學過的古代名人故事進行賞析,寫出名人的精神品質對自己的啓發和幫助,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作文。

在學生生活經歷相對單調,課外閱讀面比較狹窄閱讀量較少的情況下,挖掘課本素材資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徑。語文課本、歷史課本、地理課本、生物課本,甚至數學課本里的人物簡介,安全教育讀本里的知識等等,都可以成爲學生寫作選材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更何況寫作時運用課本知識,也是對課本的加深理解和記憶,二者相得益彰,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說,我們要更新學生寫作的思想理念,告訴學生作文並不難,像《走一步,再走一步》裏所寫的那樣,把作文分解成構思、擬提綱、打草稿、修改幾個步驟,然後一步一步逐個落實完成,就能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作文。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畏難的情緒,鼓起學生寫作的信心,爲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學生作文形式,激發寫作興趣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長期沿襲下來的“封閉式”作文教學,總是讓學生“閉門造車”,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興趣索然。教師要不拘泥於每週2節的作文課,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進行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召開演講會、辯論會,舉行廣播稿寫作、口頭作文、小報設計等比賽,組織學生參觀然後寫遊記等多種形式的作文寫作,從多渠道、多方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熱情,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如我們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佈置“今天我當家”的作文,讓學生在家裏和父母換一天崗,然後把經歷感受寫進作文裏。學生一個個興趣高漲,接過父母給的錢,買菜、做飯、洗衣、拖地,寫起作文來洋洋灑灑,情真意切。大多數學生感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勞累,既是一次作文訓練,又是一次思想教育。每星期我們都要開展一兩次形式豐富的寫作活動,或演講必賽,或小報設計比賽,或參觀遊記,或廣播稿寫作比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大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率和作文能力水平。

三、注重學生平時積累,歸類記憶方便取用。

學生害怕寫作文,有的是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無話可說;有的是積累的素材和相關知識混在一起雜亂無章,要用時“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有的是不善於語言的.組織表達,好材料做不出“好菜”來。怎樣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平時的積累,並將積累的素材和相關的知識歸類記憶,以方便寫作時取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素材的積累。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作文素材的積累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素材的積累包括:優美詞句的積累,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的積累,名人名言的積累,古詩文千古佳句的積累,名人故事的積累,論點論據的積累等等。這些都要靠平時有目的、有計劃地佈置積累任務,一點一點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時不燒香”,等到作文時“臨時抱佛腳”。

在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把積累的詞語、文章精彩片斷、名人名言、古詩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來,在班上經常交流評比,看誰整理得最好,內容最多。對於製作的卡片上積累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並運用於作文或片斷練習中去。長期堅持這樣做,卡片越集越多,腦子裏積累的素材越來越多,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積累興趣。廣開素材積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恆心,有毅力,分門別類地一點一點的積累記憶,才能在寫作時快捷地從腦子裏調出來,從而方便應用提高課堂效率。

2、構思的積累。

作家劉厚明強調:“寫作是一種能力,凡能力都是練出來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裏去練習,就永遠不會遊。”③進行作文構思的訓練,是一種省時高效的理想作文訓練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優點:一是省時。大腦作文比筆下作文速度要快許多倍。一般三五分鐘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構思。二是可以一題多構,方便優化。通過比較、修改,從而選擇較好的構思進行行文,而紙上修改無法收到大腦修改方便、系統、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適應性強。腦中作文便捷靈活,稍有空閒,即可迅速成篇,偶遇靈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紙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佔去大塊時間,需要一個安靜適宜的場所;有時還受到興趣、心境的影響、干擾,常常搜腸刮肚而難以句成篇立。

經常訓練學生的作文構思能力,思維速度加快,思維角度變得開闊,思想也變得敏銳而全面細緻起來,只有平時長期進行作文構思的訓練和積累,才能在寫作時迅速完成構思,拿出作文提綱來。    

3、語言運用的積累。

我們結合課文教學,設計了“拓展文本,學以致用”的連詞組句、連句組段的練習和續寫結局、改寫課文、寫讀後感等練習,並舉行活動來加強語言積累。

從課文選詞、連詞、組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挑出優美的詞和富有哲理的詞,分門別類做成詞語積累卡片,然後確定一條思想主線,分類選擇詞語連綴擴展成句。引導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句子寫好,寫美,寫出情境,寫出哲理,寫成格言警句。 

連綴課文詞語成片段。依據確定的中心思想線,在課文詞語積累卡片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和語句進行組合,連綴成一個片段。要求有創意、有思想,要儘量多地調動自己原有的詞語儲備和材料,加以思考創新成分:或對課文的美詞、妙句進行品味;或對某句哲言睿語進行評介;或是受課文內容、情境的啓發、感染,進行傾情的描寫,由衷的抒發,理性的思考。

我們經常佈置學生將課文中較長的童話改編成較短的故事(或短劇),並在班會課上演出;續寫戛然而止的課文的結局,寫讀後感,然後舉行作文交流評比活動等等,既豐富了語言積累,又大大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4、歸類記憶。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平時積累完成得較好,但是一到寫作時就什麼也不知道用了。仔細思索造成這種有積累卻無法運用的原因,那就是隻知道機械記憶,對所記憶的作文材料沒有整理分類,積累記憶的東西在腦子裏像一團亂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時候,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

所以我們平時積累和記憶時,就要教學生分類積累分類記憶,待到寫作要用時才能迅速拿出來,從而達到省時高效。

四、培養學生讀書習慣,賞析優點記錄感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學習指導》中指出:“閱讀教學的任務,除了着重培養閱讀能力之外,同時還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主要包括:認真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一邊讀,一邊圈、點、畫、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等。”這些習慣對於開闊學生視野,充實豐富作文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

1、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④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⑤

課外閱讀伴隨着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我們不要將課外閱讀片面地理解爲語文學科的學習,對於從各門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內容都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爲補充和配合,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對於中學生來說對書本發生興趣,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取寫作的源泉是培養情趣,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魯迅說得好:“文章怎樣做,我說不出,因爲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和方法的。”葉老歷來強調“閱讀是寫作的某礎”,通過閱讀到感悟,由感悟到創造,前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堅決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的鍛鍊和發展已被擺在了教學目標的首位。替學生甩掉沉重的學習包袱,“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裏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讓我們都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讓他們養成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爲培養學生快速作文能力打好基礎。

2、賞析記憶名作優點的習慣。

課外閱讀的作用是深遠的,可如今的中學生課業太重,難得有空閒時間去浩如煙海的課外書中去選擇,這就需要給他們推薦一些名篇佳作,讓他們入迷。當課外閱讀不再需要語文教師的指導,閱讀成爲每一個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學生方能在自主的狀態下,讀得廣、讀得深,也才能寫得靈活,寫得更有個性。在這時,身爲語文老師,便會體會到課外閱讀對作文“潤物細無聲”的巨大作用。

中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彌補接觸社會生活少的不足,瞭解到更廣闊的生活,對作文所需要的外延有了一定的拓展。閱讀多了,材料也就豐富了,寫作時也不再會有“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尷尬。閱讀多了,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動的語句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語感的培養實在是大有益處的。接觸了各種寫作風格和文字技巧,長期的浸染,不斷的比較鑑賞,就會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呢,或豪放或婉約或靈氣或深刻或淋漓盡致或含而不露,甚至兼而有之。這正應了蘇霍姆林斯基那句話:“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只有這樣,他們才纔會飛躍。”⑥

要寫出優美的作文,必須通過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名篇佳作,在具體的語境中去不斷的自我感悟和比較鑑別,汲取名篇佳作的優點,慢慢地學生就會培養和提高對漢語言的整體的領會、感悟和表達能力,然後記憶、臨摹名篇佳作的優點,最後厚積薄發,進而創新寫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優秀作文。

3、寫讀書筆記記錄感悟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如果不做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感悟和不同見解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積累就成爲一句空話。“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是一句老話,指的是讀書是要圈點批註作筆記,積累好詞佳句,記錄閱讀感悟,以加深記憶,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學生這一習慣的養成,確實需要教師的規範、約束與指導。

五、傳授學生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自信。

有些學生平時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語言平淡枯燥,沒有一個亮點,不能打動人,學生越寫越泄氣。這就要教師傳授學生一些作文技巧,增加亮點,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

快速增加作文亮點的技巧主要有:

1、確立主旨符合“情、志、理”。

確立主旨要符合“情、志、理”中的一個字,這樣能確保立意正確。

2、“身材勻稱”層次清晰。

作文要避免“老三段”,給人一種不會寫作文的總體印象。寫作文儘量多分幾段(一般分8--11段),使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晰。

3、巧妙運用主旨句分層、點題。

寫作時學會根據題目和立意寫出主旨句,利用主旨句進行分層和點題,是增加文章亮點的一種好方法。

4、引用、仿寫使語言優美。

對於書面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啓發他們把平時積累的名人名言、古詩文佳句以及諺語、俗語、歇後語等運用到作文裏,對照積累的好詞佳句進行仿寫,以增加作文的亮點。

5、寫後自讀作文,修改潤色使語句通順出彩。

平時要教育學生在寫完作文後,要快速默讀自己的文章,改正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對平淡無味的句子進行修改潤色,提高作文質量。

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訓練有素實現高效。

作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在“高耗低效”的低谷徘徊,原因在於一直處於一個自我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中:“範文引路--師生賞析--教師指導--學生寫作”。 常常是學生剛剛開始動筆寫作,下課鈴聲就響了。教學模式僵化呆板,訓練效率低下。我們要實現作文課堂的高效,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具有較高質量的作文,除了需要做到前面所說的幾點外,還需要改革和優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從容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寫出最佳的作文。長期的實踐中我摸索出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課堂。

1、提前分發作文指導資料,讓學生積極準備精心構思。

“功夫在課外”既講的是作文的積累,又講的是作文課要提前精心準備。要在一節45分鐘的作文課內,讓學生完成一篇有着較高質量的作文,若是範文精讀賞析和教師講得多一點,學生就沒有多少時間寫作文了;若是教師不指導讓學生自己寫又難以寫出好作文來。解決這個矛盾,我採用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設計出作文指導材料,提前一週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課外自主找一篇範文閱讀,在心中醞釀構思(但不要動筆寫作),爲作文課堂的高效打好堅實的基礎。

2、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爲“練--評--練”。

經過長期實踐,我認爲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應變傳統的“範文引路--師生賞析--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四步模式爲“練--評--練”三步模式。經過師生的提前精心準備,課堂上再運用“練--評--練”三步模式上課。“練”,學生先根據課外醞釀的構思迅速寫出作文提綱;“評”,教師對學生寫出的提綱進行精短評析和指導;“練”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擬提綱迅速行文,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文。

3、長期訓練,綜合實踐,打造高效作文課堂。

作文本身就是一個慢功夫,先不說素材積累需要作者對生活經歷的有意觀察記錄,也不說作文者思維訓練的耗時,還不說作文者思想認識深度的漫長沉澱,等等。就單說一節作文課,你讓學生做文章,光書寫600字,速度慢的學生就要耗掉45分鐘的一節課,何況還要求作文有一定的質量。

所以,作文課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課堂,必須針對以上幾點堅持長期訓練綜合實踐,做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佔有了,作文的高效課堂自然就水到渠成打造成功了。

【參考文獻】

①②《15年高考滿分作文》 程帆主編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年1月第一版  

③《作文知識講話》  劉厚明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78年1月

④⑤⑥《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年

 

                                     2011年4月6日

 

餘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