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乞巧》教學反思

中國古詩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其中,唐代詩人林傑所作的《乞巧》就是一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該詩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這個神話傳說故事,但作者要借這美麗的神話故事表達什麼樣的願望和心境呢?則要教者巧妙地引導學生到古詩中去尋找答案了。爲此,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嘗試。

古詩《乞巧》教學反思

一、反覆吟詠,誦出滋味

“三分文章七分讀”,朗讀不僅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更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在對語言文字的反覆吟詠之中,可以達到準確的傳情和悟情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對“讀”作了多方面的設計,有範讀,吟誦,個別讀,齊讀,小組賽讀,引讀,邊讀邊議,邊讀邊評等,課堂誦讀層次分明,學生一遍遍地讀,重複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有的地方爲了突出詩情詩境,還強化讀,採用“一讀、再讀、三讀”,讓詩情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激發濃厚的情趣,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纔會不滿足於當一個聽衆,更會自主的去讀,也會讀得更動聽,讀得更動情,讀得更感人,讀出其中滋味。

二、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豐富的想象是這首詩明顯的寫法特點。教學中,我運用音樂、圖片、資料等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讀得入情入境的同時,還在誦讀中幫助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把詩中的文字轉化成畫面,轉化爲生活場景,使學生置身其中,深刻地體會詩句的情味和意蘊。例如,我呈現教材中“天上”畫面,讓學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藉助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想象牛郎織女鵲橋會的情景,想象人間乞巧的場面等,最後還請學生大膽地與織女對話,啓發學生吟詩明志,用說來體會詩人的志趣,體驗乞巧的民俗,學生從中借詩詠志,借想象抒情懷,使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