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爲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繫實際生活,爲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繫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爲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爲什麼?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繫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爲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並讀出這幾個數。

2.藉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麼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捨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並把它後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彙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彙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彙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3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索等活動,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 通過分類、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 聯繫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欣賞數學美。

4. 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編寫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爲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爲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瞭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2.重視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基於這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爲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爲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具體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爲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與區別,從而瞭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四、具體編排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圖。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並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後,教材說明爲了便於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爲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設計思路是“情景、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4)例3。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係的思考。然後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律。

2.例4。

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三角形按邊分類,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着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徵。

3.例5。

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並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

4.圖形的拼組。

(1)例6。

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係。具體活動時,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並說一說是怎麼拼擺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係,同時享受創作的快樂,感受數學美。

五、教學建議

1.適度把握本冊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係的願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爲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空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於經濟困難,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發動學生製作。學生在製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4

教學目的: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

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二)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力。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裏有( )個0.1。

(2)10個0.1是( )。 10個0.01是( )。

(3)寫成小數是( )。 寫成小數是( )。

(4)1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小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板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2.教學小數的產生

(1)引導學生動手量課桌的寬度,發現了什麼?

(2)請同學們口答下面的題:(用整數表示結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總結: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也常用小數表示。由於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從而產生了小數。

3.教學小數的意義

(1)填寫

①投影出示:在圖中填出分數和小數。

學生填完結果並訂正

②啓發學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導學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還可寫成0.1米?(板書:

④總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一位小數)

(2)出示米尺教具

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據以上學習你能知道什麼?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然後找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由於對一位小數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兩位小數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發言,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3)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是多少?

學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後出示(投影)1釐米的放大圖

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1毫米,並說明理由。啓發學生明確:1毫米

提問: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三位小數)

(4)抽象、概括小數的意義

①把1米看成一個整體,如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數表示?引導學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

這樣的分數寫成小數時,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寫在整數個位的右面,用圓點隔開。

③什麼叫小數?引導學生討論。

④師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小數,像這樣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投影出示)。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

①學習閱讀教科書,學習小數的計算單位。

②出示0.457,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幾個幾分之一?

三、鞏固發展

1.填表格:

2.判斷:

(1)0.40裏面有4個0.01( )

(2)35克=0.35千克( )

3.把小數改寫成分數

0.9 0.09 0.0359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獨立作業: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