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棵樹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幾棵樹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幾棵樹說課稿

有幾棵樹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有幾棵樹》,本內容出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減法(二)”中的第四節,是一節新授課。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爲後面將要學習的“十幾減8、9的計算做好鋪墊。故本課在本單元起到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教材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敘述模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8加幾的加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操作活動,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並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培養自主探索意識及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新的課程標準》認爲: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學習形式化的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於這種思想,結合我班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爲: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進一步體會湊十法。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合作、互動的教學方法,並運用遊戲、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擺學具)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8加幾的計算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感;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主題圖、小黑板、投影儀、計數器等。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說整體設計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好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遵循該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規律並結合教材特點,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第一個環節:遊戲激趣,複習舊知。(2分鐘)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3分鐘)

第三個環節:探究算法,體驗多樣化。( 20分鐘)

第四個環節:實踐運用,拓展延伸(13分鐘)

第五個環節:全課小結(2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1.遊戲激趣,複習舊知。

在複習舊知中,我設計了1個小遊戲“找朋友“,複習哪兩個數可以湊成十,爲接下來運用“湊十法”做好鋪墊。

2.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新課標提倡情境教學,我創設了乘坐時光飛船感受一年四季的情境。通過參觀四個季節,把新知和課堂練習有效的結合起來。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並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的聯繫,在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也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下面數學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究算法,體驗多樣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通過情境創設,我組織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後,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8+6=?”的計算方法。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解題的思路也有所不同,這就使得一題有着多種解答方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小組交流,學會合作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在相互協作中體驗成功、獲得進步。最後再全班交流,比較各種計算方法,優化算法,最終實現了新知的建構。這樣,逐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知識的遷移在於學習新知後的鞏固與運用,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課堂練習可適當情境化、生活化、實踐化等,以避免機械的練習。我創設了“夏天摘星星”,“秋天大雁南飛”,“冬天送兔寶寶回家”三個情境。在這樣的有趣情境中,學生的心理負擔自然消失,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練習上。在心理安全的放鬆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有利於潛能的發揮,達到最佳的聯繫效果。

5.全課小結

“這節課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麼?”組織全班交流、總結。在交流聲中結束本課。

有幾棵樹說課稿2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的第四課時“8加幾的進位加法”。

2.教材簡析:20 以內進位加法中“8加幾”,是在9加幾進位加基礎上學習的,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加法計算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教材以“有幾棵樹”爲主題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加法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計算方法,然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湊十”的計算方法。

3.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進一步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2)能運用所學知識,提出並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3)在具體的計算中,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

依據新的教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利用精美的課件爲學生展現帶有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然後在黑板上給大家展示,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提醒學生在多種方法中發現比較簡便的方法,即:“拆小數,湊大數”。

三、關於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中,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

3.通過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出示種樹圖,引出課題“有幾棵樹”。

(二)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理解圖意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算法。

3.彙報,集體交流。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這一環節,是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爲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進位加法的基本思路。

(三)教學效果測試,鞏固算法。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佈置。

總之,由於本節課內容多,忙於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動手操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有幾棵樹說課稿3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的第四課時“8加幾的進位加法”。

2、教材簡析:20以內進位加法中“8加幾”,是在9加幾進位加基礎上學習的,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加法計算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教材以“有幾棵樹”爲主題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提出加法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計算方法,然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湊十”的計算方法。

3、目標預設:(根據學生已有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目標)

(1)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8加幾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8加幾”的進位加是在“9加幾”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尤其是“湊十法”。考慮到學習可以利用計算方法的遷移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據此,本課時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8加幾的計算方法。

5、本課時教學中,學生會說多種方法計算,但對於何種方法優化,更適合自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爲: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進一步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教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精美的掛圖爲學生展現帶有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爲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中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學得積極,而且學得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關於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通過遊戲“採蘑菇”導入,出示種樹圖,引出課題“幾棵樹”。

(二)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理解圖意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算法。

3、彙報,集體交流。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這一環節,旨在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爲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進位加法的基本思路。

(三)教學效果測試,鞏固算法

(四)質疑問難,拓展學習

1、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2、多種形式練,拓展訓練。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1、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

2、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